一场胜仗戳中两宋死因
2019-07-13独孤雪亭
独孤雪亭
庆历元年(1041年),宋夏战争已进入拉锯阶段。虽说高调建国的元昊先后在三川口与好水川击败宋军,但自家也损失惨重,当然耗不过北宋。急于捞好处的元昊干脆下了毒招:攻取麟、府二州。
看地图就知道,只要这两个要地落入西夏之手,西夏铁骑进入关中平原将势如破竹。富庶的关中大地立刻就要陷入烧杀抢掠,甚至西北防线崩盘、半壁山河沦陷都是极有可能上演的惨祸。偏偏由于宋军部署失误,如此重要的地段,兵力却严重不足,元昊由此看到机会,策反麟州当地部落,率10万大军猛扑过来。
但出乎元昊预料的是,麟、府两州军民却打得十分顽强。元吴先是猛攻麟州,却被宋军血战击退。一个月后,他虽然攻破了府州门户宁远寨,却还是被打退。但由于随后丰州失陷,麟、府二州之间的交通彻底断绝,与外围的联络也被切断。放轻松的元昊专门在当地建立琉璃堡要塞,囤积大量粮草军备,打算牢牢困死麟府军民。
这场拉锯战打到这年十月时,麟、府二州几乎到了绝地,水源粮食尽数断绝,城里一杯水要价黄金一两。西夏军一度冲到了府州的城墙上,北宋的各路援军却遥遥无影。可怜两城军民完全靠着坚韧意志在苦战。就在这个生死关头,一个扭转乾坤的人物终于到了,他就是新任并代钤辖——张亢。
张亢可谓北宋官场上出名的异类。这位来自山东菏泽的汉子,虽是文官出身,却酷爱兵法武艺,且为人处事豪气无比。但在“精英”荟萃的宋仁宗年间,他自然不讨喜,仕途也是磕磕绊绊,常是刚立个功就被人告了黑状,蒙冤受气的倒霉事隔几年就要闹一场。但此时能去救火的也就只有他了。
临危受命的张亢,到任后“狂”气依旧。在他到来前,各路增援的禁军全被西夏军吓破了胆,以至于对方发出“汉儿皆藏头膝间”的嘲笑声。张亢接掌前线大权后,就把这群禁军恶治一顿,几番摔打之后,竟激得这群窝囊兵主动请战。张亢却轻松拍板:拼命也要有技术含量,何必要和他的打援部队死磕,就打琉璃堡。
于是,宋朝战争史上一场脑洞大开的奇袭发生了:张亢先派卧底化装进入琉璃堡,把里面摸得一清二楚,然后精挑细选的勇士成功绕过西夏军的监视,趁夜摸进琉璃堡,把西夏军杀得干干净净。囤积在这里的粮草呢?能拉走的就拉走,拉不走的就烧光。元昊的持久战计划瞬间被这场熊熊烈火烧了个精光。
粮食一烧,红了眼的元昊立刻派数万骑兵猛攻张亢,却正中张亢下怀,打足鸡血的宋军不但把西夏军杀溃,还夺了西夏的建宁寨。麟州与府州的交通就此打通,元昊的围困阴谋被轻松破解。但以元昊赌徒般的用兵风格,不拼一把怎能罢休,结果手下被斩首者两千人,坠悬崖身亡者上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粉碎了元吴经麟、府二州进占关中的图谋,让宋军扬眉吐气的一胜。在张亢到来之前,北宋朝廷已经慌乱一团,许多大臣更高呼麟、府不可守,极力主张把这两处战略要地割让给西夏,换得“和平”。可以想象,一旦如此,西夏大军将向着关中平原长驱直入,后果细思极恐。
从这个角度说,这场被后世史家漠视的大战确实是一场挽救北宋国运的大捷。但这场“何其壮丽”的胜利更折射出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原因。
宋軍孱弱的战斗力常被嘲笑,但这场大捷却证明,即使在军备废弛的宋仁宗年间,宋军依然打出了血战到底的精神。积弱?军人不背锅。比起麟、府二州军民的血战、张亢的巧妙用兵,从头到尾昏聩的,是北宋王朝的高层指挥。先是朝廷磨洋工,前线打得十万火急,朝廷却吵成一团,该如何规划,根本拿不出个准话,拖到十月,张亢才到任,险些延误了战机。
而这种瞎指挥葬送全局的表现,不只是宋仁宗年间,特别是后来靖康之耻前,也正是北宋文官们昏聩的决策,使一支支优秀的部队陷入死地。南宋年间的几次“北伐”里,同样是南宋君臣们纸上谈兵的规划,白白葬送了多少光复良机。如此情景,只是北宋官员的“稳定发挥”。
如果说瞎指挥可叹,另一条却足够可耻:割地求和。麟府战役的关键时刻,北宋朝廷的主流声音竟然是放弃,理由是丢掉二州还可以退到下一条防线,总比打败仗要好。在这些文臣眼里,丢地花钱换来的和平,比打仗要踏实。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才有了两宋一次次买完和平又挨打,不惜杀良将换和平的种种丑事。所以后来哪怕宋军横扫西北,北宋旧党依然把收复河湟的良将王瞻流放逼死,把宋军浴血打下的西北六寨甩手割让。甚至金军、元军一次次兵临城下,他们想的都是用多少筹码换和平,直到最后卖无可卖,彻底亡国。
昏聩的指挥水准,外加妥协求安的治国心态,终于让这个号称“富宋”的王朝,在积贫积弱的泥潭里彻底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