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相互融合探讨

2019-07-13夏红军宋志华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新课改德育

夏红军 宋志华

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 山东 淄博 256116

1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德育教育。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难题,尤其是如何做到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研究的关键,本次就对此进行分析。

2 中学生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和心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相对与小学阶段有很大变化,叛逆性心理较强,自尊心理较强,喜欢与其他人比较,等等。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否则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1]分析当前中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德育教育形式化,到了中学,教师将成绩和学科学习看得比较重,将学习成绩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忽视了德育教育,没有明确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个别教师认为中学学生已经有很大成长,德育不再有用,因此不重视德育教育。[1]二是教育模式单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阶段的教育改革是重点,教师对多门学科都进行了改革,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呼应,但是对于德育教育,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德育体系不完善,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比较分散,不够系统,一般是针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没有完整的德育体系,也没有相应的评估体系,使得德育教育不够科学和合理。[1]

3 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属于动态实践过程,是教师按照相应的目的和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和方法,配合班干部的行为,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拥有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相对来说,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是教育体系的灵魂,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阶段面临的难题。

班级管理对于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规范作用。而班级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班级中的学习,塑造个性特点,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1]过去教室进行班级管理并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响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借助德育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塑造合理的价值观念,打造个性化特点。因此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有积极意义,可以推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4 加强中学生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措施

4.1 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新时期,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融合,需要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可德育的社会地位,了解德育对中学生正确三观、优良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的重大意义。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的落实,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转变德育观念,认真对待德育课程和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1]同时教师要注意思考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思考有效的渗透途径和方法。

4.2 加强沟通 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采取多样化手段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建议。教师需要借助德育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思想方面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获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能够信任和尊重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也就更乐意与教师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的落实德育教育,通过各种小故事、案例等,进行正确价值观、学习理念的普及,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1]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使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

4.3 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当前实施德育有专门的教材,每年都会根据政策的变动等进行更新,给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要重视对德育教材的挖掘,深入分析,结合班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或者社会上德育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还要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联系,德育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初中其他学科中也涵盖着德育的知识,比如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爱国、民族、团结、友善等优良传统美德,可以以此为抓手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有所对比,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比如爱国征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爱国心理,这样相比单纯的开展德育有更好的效果。[1]

4.4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要想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良好,需要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个性化德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主要是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比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只是给予大把的钱而养成大手大脚花钱和虚荣的行为,就需要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有的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出现孤僻心理,就需要进行开阔心胸的德育教育;对于成绩好经常骄傲自满的学生,要进行谦虚的品德教育。部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问题,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针对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借助德育教育途径指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比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任务,班级管理或者学习活动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1]

5 结语

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从思想和行为上分别对学生进行规范和指引,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习和思想素养。

猜你喜欢

中学生新课改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