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9-07-13孙宇航
孙宇航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 江苏 淮安 223400
1 强化数学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
1.1 数学问题转变,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体初中数学教学体系,对数学教学具有导向作用。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性格过于活跃,难以长时间处于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同时,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幅增多,且难度较大,导致教学难度更上一层楼。为此,数学教师可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通过匹配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及时变化教学导入,避免视觉疲劳,从而消极怠工。例如讲述方程求解知识点,教师可通过动物特征引出知识点,具体方案如下:同学们,目前动物园收养三十只兔子以及三十只鸡,而一部分兔子和一部分鸡关在同一笼子内,此时由于笼子被幕布盖住,游客只能观察到笼中存在20个头以及60只脚,请问笼子内兔子和鸡分别有多少只。根据生活常识已知每只鸡拥有2只脚,而每只兔子拥有4只脚,要通过函数解决这类问题,则应当设置小鸡数量为x,兔子数量为y,计算2x+4y=60 以及x+y=20 联立方程式。由此可知,兔子为10只,鸡为10只。由于初中生对动物感兴趣,因此,此方式相比枯燥的函数计算题更容易吸引学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2 加强互动,提高自主分析能力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以及游戏设计等环节均需要认真考虑。同时,各种细节问题也应当深入研究,例如不同知识点的课时分配、互动环节等,从而体现出核心素养的作用。以几何知识点为例,由于立体图形是初中数学知识点,三视图是立体图形的基础,教师可要求学生脑海中想象简单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并根据所提供的长宽高来绘制图形并予以标注。同时,学生之间可相互讨论并评价,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的部分,教师可加以解释。通过加强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题思路,大家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渴望自主学习。
1.3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想象力 任何一门学科的本源都在于生活。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均可利用数学知识加以解释,同样,如果学好数学知识,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令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运用常识思维学习数学逻辑,通过将数学知识代入到常识问题,发现数学科目的真正魅力,从而启发学生的个人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延展和发散。例如讲解概率知识点时,教师可通过抛硬币的案例进行解释,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一枚硬币,大家共同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将全班学生的结果加以整合,令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强大作用。此外,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认真地思考其中原理,进而解决问题。又例如教师从周边事物引申出几何知识点,类似于飞机与三角形,橡皮擦与长方体,篮球与球体等。要想将长方体转变为正方体,则将橡皮擦切成长宽高相等即可,从而令学生更为直观地想象图形变化,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 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性提前公布答案,要求学生根据答案推导过程,如此以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就是锻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转化教学思维,通过一题多解或者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更为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三角函数问题,复杂的三角函数计算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正确率较低,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不同函数的图形并根据坐标系直观看出答案,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又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创造辅助线、角平分线等巧妙方式,熟练运用教材各章节知识点,推导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及合并后的应用效果,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数学核心素养。
3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各级教师认真反思教学策略。要想真正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至数学课堂,首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主,令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其次,发挥数学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教师只需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构建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一题多解以及数形结合等多种特殊方法,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思维,调整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