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易感者如何降低患癌风险
2019-07-1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谭 文
虽说人类恶性肿瘤主要是环境因素引起的,然而,同样接触特定致癌物,仍然只有少数人会发生恶性肿瘤;有些肿瘤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些现象是不同人的肿瘤易感性存在差别造成的,与不同人的遗传基因存在变异有关,就像花粉过敏性哮喘患者需要避免接触花粉一样,对环境致癌因素敏感的人也要避免接触这些致癌物。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多种致癌物的代谢酶,致癌物诱发的人体细胞基因损伤大多数会被DNA修复基因修复,所以大部分人并不会患癌,但如果这些防御肿瘤发生的基因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或失活,就会对肿瘤极其易感。例如着色性干皮病患者DNA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有缺陷,不能有效修复紫外线辐射产生的DNA损伤,则其患皮肤癌的风险就比正常人高1000倍,因此这类人要避免日光暴露; 抑癌基因RB1基因先天性缺陷者易患视网膜细胞瘤;BRCA1/2基因先天性缺陷者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CDH1基因先天性缺陷者易患胃癌;APC基因先天性缺陷者易患结肠癌等等。这些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属于高遗传性肿瘤。当同一个家庭里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中存在多位年轻的肿瘤患者,或者一位患者体内同时发生多个肿瘤、发生罕见恶性肿瘤时,往往意味着其存在先天性抑癌基因缺陷,其直系亲属就要尽早到医院等专业机构去进行遗传咨询,接受相关遗传基因缺陷检测,采取专门的措施加以预防。
上述这些肿瘤易感基因突变只在某些罕见的家族性肿瘤患者中出现,而食管癌、肺癌等绝大多数常见肿瘤患者中并不存在特异的先天性致病突变基因突变失活。例如,目前通过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发现20多个食管癌新的易感基因或位点,研究者发现携带ADH1B 和ALDH2变异等位基因的人饮酒,发生食管癌风险比不携带者高4倍; 如果不饮酒,即使携带ADH1B和ALDH2变异等位基因,发生食管癌的风险也很小。众所周知,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人类明确致癌物。也就是说,这类人如果常饮酒,则患癌的风险就比较高。
肿瘤预防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肿瘤易感的个体应该减少环境致癌物的暴露,降低肿瘤发病风险。例如吸烟者需要特别注意,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同时所吐出的烟雾会伤害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所以必须积极戒烟;酒精成瘾者要去专业机构戒酒,聚会时不应该劝酒精过敏者饮酒。目前科学家还在积极努力,发现更多影响肿瘤易感性的基因遗传变异,以期将来能够为肿瘤易感者提供个体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指导,有效降低患肿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