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微探
2019-07-13金月仙
李 明 金月仙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教育是以培养掌握现代化知识、具有钻研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注]张晓芬:《“内外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现代教育管理》2018年第3期,第47-51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意义深远。随着中国民族政策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稳步前行,民族高校在边疆民族地区未来发展中逐渐成为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的核心力量。在地域性和本土化艺术设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产品在市场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现今艺术设计产品市场所呈现的不足与地域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反差。民族地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通过民族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来开创新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力需要从少数民族高校入手。[注]肖锟:《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思考》,《装饰》2013年第3期,第129-130页。
创新创业教育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建设特点鲜明的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文以延边大学为例就探索构建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展开研究。
一、影响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
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人才教育培训因素、创业者自身能力环境培养因素、创新创业环境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
(一)人才教育培训因素
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型专业门类,涉及众多领域,民族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多以民族高校实际情况和民族区域特色为主要研究内容。过去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对国家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度不够,教育主管机构非专业化,几乎完全照搬国内非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课程,造成同质化严重,民族文化艺术特点不鲜明。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在选修课、讲座、竞赛、项目申报、社团活动中出现,没有建立系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注]李明:《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发展历程、问题与发展构建探索》,《才智》2018年第29期,第28-29页。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体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总学时和学分比例偏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不够深入,缺乏专业教育的支撑和依托。[注]钟江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创新模式论析》,《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第7-9页。最后,艺术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民族特点不鲜明。例如,从延边大学艺术设计方向参加2015-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发现,立项总数为25项,以民族地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仅为10项。这说明,民族高校自身由于对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方向认识度不够,对聚焦少数民族特色教育文化内涵和对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的不明确,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发展受阻。
(二)创业者自身能力环境培养因素
欣欣向荣的“艺考”热拉动了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方向的“春天”,每年50多万的考生经过短期培训,涌入了各艺术类高校,但具有盲目性的短期“集训”,隐藏着学生专业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意识不清、对专业认知感到迷茫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从2016-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设计类就业率》统计情况(见表1)来看,自主创业相对整体就业率逐渐升高,但存活率(3年内)较低。这说明,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者自身能力环境培养因素中存在一定偏差。
表1 2016-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设计类就业率》统计情况 单位:人次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jilinjobs.cn。
(三)创新创业环境因素
目前,中国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教育资源发展不均,各高校在创新创业艺术设计教育“软硬件”中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带来了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不均衡。相对来说,北京、上海、广州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校由于地域和经济原因,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相对深入,而民族高校多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环境相对闭塞,从2015-2018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取得的成果来看(见表2),民族高校获奖数量比例远低于其他非民族高校。
表2 第13—15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信息
数据来源: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官网,http://www.tiaozhanbei.net/article/15726。
这说明,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民族地区高校在新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活力、岗位贴近度上相比内地高校较弱,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力低下。
(四)政策环境因素
艺术设计属于实用美术,以结合群众实际需求为主要内容,但正是这些群众实际的需求设计,却不在民族高校艺术设计考评机制体制范畴内。同时,各高校还是以论文、课题为主要考评机制,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这种体制考核评定范围不能有效地反映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情况,更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发展,不仅无法达到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效果,还无法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教师教学活力的目的,阻碍了现阶段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展开。
二、建设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
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体系建设,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学生、学校和社会需求等角度构建教育模式。该培养模式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生素质能力体系、创新创业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和政策引导性机制等几个方面。
(一)发展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体系教育——E+RV,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平台
E+RV(Education+Religion and Variety)的整体要求是以形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创新创业教育体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提高培养对象品质。
首先,在实际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相应的核心主干课程,增加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设计等相关联的创新创业纵向选修课程内容,达到课程体系建设整体化;在专业设计课程中适当增加创新创业实践学时,使创新创业教育融于教学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性;增加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开放课程内容和跨专业选修课程,使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多元化发展。
其次,对横向课程采用TAFE[注]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是大洋洲、欧洲和东南亚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课程体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和商业生活发展的需要,将创新创业标准转化成课程标准,使课程内容在横向上产生相互作用和联系,体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所提倡的知识整合、系统交叉。从图1可以看出,民俗文化纪念品设计项目在横向上关联了众多课程,在纵向上实践活动成为了课程的载体,这样的整合可以将横向与纵向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项目多个课程结合的创新创业理念,以专业性、科学性建立合理的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体系。
图1 民俗文化纪念品设计项目纵横向课程关联
再次,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考察大量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文化,梳理出适合于艺术设计教育并兼具文化传承和商业价值的美术资源,通过整合,寻求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切入点,结合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贴近区域产业调整与发展实际,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实践能力强,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顶尖设计能力,掌握多元化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企业开创新的市场。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示范基地——延边民族乐器厂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方向通过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设计衍生品,为延边少数民族地区文创商品增添了大量优秀设计作品。
最后,使创新创业理念常态化。校园文化中离不开社团文化,社团相比课堂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大力开展校园创新创业学生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注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聘任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转变学习观念,兼收并蓄,拓展学习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
首先,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共性,打破专业限制,构建良好的引导机制,了解学生不进取的动因,主动出击,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注]李梅花:《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108-114页。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例如,针对延边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将其分成几个方向;根据兴趣方向,研究专业内容,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内容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在所在专业方向领域结合兴趣爱好独立研究,形成“爱好-设计-专业”的“设计是相通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结合通识教育,兼收并蓄,制定并培养创新型人才相应的教学体系,以保证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可行性,由“一专多通”达到“一专多能”,构建以专业为基础,拓展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习内容。
最后,明确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法,通过“课题化”或“项目化”拓展“团队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团队中所起到的作用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项目的目标和流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化,增加专业兴趣,建立艺术设计方向创新创业信心,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利益最大化,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提高“软硬件”建设,倡导“育人为先、技术为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的综合考量是决定创新型高校实力高低的因素之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加强软件与硬件的建设,是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和要求。
首先,师资是教学的首要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这需要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在走向社会的同时,还要走进一些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名校、走出国门,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内容,学习当今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教学经验,提升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方向教学的综合质量,只有教授学生更加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达到满足现代创新创业艺术设计教育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同时,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还应该积极引进大量国内外优秀教师、学者,提升高校整体创新创业氛围,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环境基础。
其次,加强工作室制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早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最先将工作室制应用于教学。这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以普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性强的“第二课堂”相互辅助达到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教育体制。工作室制是以研究实践场所代替班级建制,融合教学、企业运作和管理为一体的教学机制,具有企业模式的雏形,但又不同于企业,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王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求知导刊》2015年第7期,第36-37页。工作室制的宗旨是教学与项目的实施承载平台,可最大限度获取科研、竞赛和商业项目为教学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实践性较强的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各方向架起校企、校地联系的桥梁。延边大学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响应国家“双创”教育要求,开设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基地,以产学研理念丰富课堂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注]李明:《浅谈民族高校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8期,第274页。目前,基地具有6个实践方向(见表3),分别以朝鲜族民俗文化创意设计为内容,开展创新创业相关工作,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以工作室为平台获得多个产学研项目及开发,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比赛证书。
表3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基地相关内容
最后,加强全人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与素质,是高校教学之根本。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民族高校要本着教育根本,落实“育人为先、技术为后”理念,为民族高校人才培养做出努力。
(四)完善评价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信息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展开
评价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潜能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关系高校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注]郑延琦、彭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探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107-112页。良好的考评机制可以激发教师教育活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
201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指出了在新时期创新创业大背景下,应注重专业与产业结合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关注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转变以科研、论文、评奖为主的单一考核机制,建立综合素质能力考评机制,使考评内容更为贴近社会,服务于社会,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更有效地引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方向性,为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
在新时期创新创业大背景下,应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要保证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评价主体多元化,深化艺术设计成果认证标准,并根据社会需求而持续改进。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具体实施“一套评价机制,多方数据收集,全面综合评价”,[注]王力禾:《大数据视角下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机制创新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7期,第234-235页。通过数据建立多位一体数据档案,生成以教师、企业、管理者为主的综合评价内容,生成反映大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现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视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三阶、五联、整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三阶、五联、整体化”是以“双创教育”为向导,其核心思想是以“课程、实践、综合”为教育阶段。
“课程、实践、综合”是“双创教育”的三个阶段,具体要求是:大一阶段要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创新创业宣讲等内容,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度。大二阶段注重学生对职业能力的了解,一方面要聘请双师型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增加产学研校企合作内容,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引导学生对职业能力的关注。在大三阶段开始对创新创业的综合尝试,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索民族高校与区域内企业合作新模式。“三阶”教育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双创教育效果的最佳化。
“五联”是“专业+创新创业、企业+创新创业、校友会+校友资源、技能竞赛+校友资源、实习+校友资源”,针对不同专业、阶段、特征的民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例如,延边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方向产品设计专业在针对创新创业项目中,其民俗文创产品项目获得了多项省和国家级比赛奖项,间接地提高了专业知名度;通过文创内容与当地企业形成产学研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文创产品在各地区校友会中成为了正式馈赠校友的纪念性礼物,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成果循环,促进了创新创业发展利益最大化。
在民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设计综合中,以设计专业的实践能力强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融合专业、企业、校友资源、实习和竞赛,让“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形成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生态大环境。
三、结语
建设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是对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人才培养发挥了民族地区本土化艺术设计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内容有效融合,开拓了特色人才培养思路,让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建设重新打开了应用型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语境,为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更具体的发展目标,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可行性。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建设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角度,整合课程体系模块,为提高民族地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