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为例
2019-07-13明达职业技术学院224300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224300)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行业绘制动画的基本原理,是动画师表现动画角色、物体运动形态的重要手段。在动漫人才的培养上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一旦学生毕业生后走上工作岗位,往往发现校内所学与企业需求是脱钩的,缺少联系,因此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结合就更加迫切。高职院校在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中更多的是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与学模式不仅让教师教学的质量上不去,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还让学生备感学习的枯燥与乏味。那么,如何突破动画运动规律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让学生重新对课堂产生兴趣,进而提升学习动力?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试图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
一、动画运动规律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从事原画设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设计稿、游戏动画等岗位的能力以及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具有求新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生。动画运动规律首先是研究常见角色和物体动作的运动特征,包括动作运动时间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动画运动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变形与夸张,还有动画中人物、动物、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对于动画设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表现物体运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一般的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完善学生在动画设计中各类物体运动的技巧,对学生今后从事动画相关的岗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学生通过动画运动规律的学习,加强了对动画艺术的认知,也提高了艺术修养。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角色的动作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的表现亦不尽相同,如:人物的走路动作,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表现的轻松欢快,而在心情低落之时则是拖拉无力的。这就需要动画制作人员能在特定的情境下准确地表现不同的角色心理。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去研究特殊情形下角色的运动规律,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动画的相关专业知识。
二、高职高专院校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动漫专业的教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教材,提炼教学重难点,通过传统的知识点讲解、分析,将学习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占据主导位置,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很可能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不理想,自然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素养得不到提升。
在动漫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先是安排在普通教室上所有的理论课程,然后再安排实践实训周;或者是理论课上完后间隔几天甚至是一周才有相同的课程,再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这样的安排易让学生将前面所讲的理论遗忘不少,教师在实践课上不得不重提理论,浪费了不少有效课堂时间,学生的课堂实际操作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最终学生难以构建所学课程的知识框架,就更不用说在实际的工作中能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了。
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而言不是太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通常是教师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上缺少热情,课后不愿意花时间完成练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提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动漫专业学习几个软件操作就够了,而实际上软件的操作,软件专业、多媒体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也都有学习相关的软件,动漫专业的学生与之区分就必需具备动画制作的职业能力。动画制作赋予动画角色生命,将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应用在角色上,使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才是动画制作的立足之本,也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发挥协助和促进作用,利用完整的项目实践来完成知识点的传授。教师把学科体系中的专业知识点转化为相对应的教学项目,以项目案例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制作、体验工作岗位职能、发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自学或教师指导完成项目、最终完成职业能力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将课程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多个实际工作问题,并设置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明确该项目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考核要求、操作步骤等等。为学生创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课程的项目教学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专业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项目教学法在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选定项目快速融入情境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课程项目的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前提,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全面涵盖动画运动规律的知识点,努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而服务。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知识点总结归纳,并与动画公司动画制作的实际项目案例相结合,下发工作任务,提出操作要求。教师为“动画组的负责人”,学生为“动画绘制员工”,且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真切的投入到实战制作中,项目完成后学生互相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并给出验收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制定目标分解任务
以“雨点落下运动规律”项目为例,该项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雨滴下落过程的变化,掌握雨滴落下全过程运动规律。在具体项目实施,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并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探讨。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大概分成四个步骤:1.由教师分配成员(学生)确定项目制作团队。2.教师设定情境,(雨滴在落下的全部过程影响因素:风(等级不同)、接触面(坚硬的地面、液态的水面、柔软质地的材料)——对于不同小组可根据讨论情况设置明确影响水滴运动的因素——教师根据不同小组提出的疑问引导小组成员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拟定三种情况分别制作下雨的效果。第一种故事情节角色在雨中空旷的地方。这时,雨滴的体积很小,降落的速度比较快,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看到的连贯成“线”的雨。所谓的“线”是指我们在视觉暂留的作用下看到的雨点的状态。雨点运动的过程就变成经过镜头的长短不一的线。同时考虑在风的作用下雨滴落下的过程中会有倾斜。第二种故事情节角色在雨中心情比较失落,低头看到地上雨水已经汇集成小的泥塘,此刻的雨点由空中滴落到水塘里并溅起水花。第三种故事情节角色奔跑在乡间的石板路上,天空中下起了小雨,雨水滴落在坚硬的石板上散落。3.各小组选择项目任务,设定好水滴影响因素分组;计算水滴的动画时间,明确需要的动画张数;利用拷贝台绘制动画;线拍仪拍摄动画,小组检查动画。4.最终各小组完成动画合成并上交结果。
(三)结束任务进行考核验收
教师集齐所有小组的动画,在投影仪上一一播放,小组互评,教师结合企业动画制作的要求给每组完成的项目打分。将正确的水滴动画放入适宜的场景中去,合成动画;需要修改的动画,则发给学生重新修改。最后教师总结该项目完成应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三个转变:课堂由老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由课本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动画项目”为中心;由理论知识为中心转换为知识技能为中心。这三个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