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用理性思想下对产品设计的感性诉求
2019-07-13山东科技大学266590
(山东科技大学 266590)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它的本质是一种经验理性,它的形成取决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积极的生活态度,直觉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念。实用理性精神对中华民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国文化多样性和延续性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然而,现有的实用理性设计也存在一定缺陷。
在产品的性能、成熟度和现代技术、世界文化的交融渗透、材料技术统一的大背景下,产品在技术上和质量上非常接近,文化内涵往往是相似的,感性意义上的产品都显得单调。虽然这些都是实用理性思想的体现,然而,这也激发了人们对产品的感性设计需求。产品的感性设计符合时代的趋势,并促进产品在感性设计下的发展。
一、产品设计中的实用理性
1.实用理性的内涵
对于“实用理性”这一概念,学术界给出了如下定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做任何假想或主观猜测,必须满足“实用”、“实行”的基本属性,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思考点,推崇“以理节情”的行为方式,既敢于面对一切挑战,同时也能保持睿智、理性的逻辑态度。需注意一点,自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就受到了业界人士的争相探讨与研究。这一理念在设计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但是,极少有学者对实用理性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
在古代,人们就对物质与人的功能关系展开了初步探讨与研究,而在这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有王夫之、朱熹等多名知名学者。朱熹认为,物质的实体是为了它的用处。朱熹和王夫之都认为看待物体,不能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实用价值和功能。物质产品就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目的。
2.实用理性——在明式家具设计中的体现
老子作为实用理性思想的倡导者,他坚决反对对事物的外在形式的感官要求,认为应该追求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而不是一味地享受,不注重事物的外部感觉,具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而这不仅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也是效益思想形成的基本前提。庄子对老子提出的观点给予了充分认可与肯定,从道本体论出发,强调“道”自己创化万物的观点,反对人工行为,不能以外在原因去影响事物(产品)的内在功能要求。庄子认为“朴素”的魅力无可比拟,他还在创作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且庄子也多次强调“朴素”之美是最具有中国韵味的一种美。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明式家具都不过度追求华而不实的外在雕饰,以其材料、结构、造型、功能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形式,其与以上"朴素"及强调功能的思想应该有一定的深层历史联系。
如果说庄子对事物功能的强度,还只存在于其哲学的隐深含义中,还不算作古代哲学的话,那韩非子关于物质产品的功能、效用的思想则进一步明确显现出来。韩非子极力推崇“节俭”思想,坚决反对“奢侈、腐败”之风,认为无需将更多地时间与精力投放在产品外观的装扮上,只需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在经过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发展变革,实用理性思想运用在器物产品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明朗、直指的理论价值特征,形成了以实用理性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二、产品设计的情感表达
大雁塔是一个方形阁楼塔砖状,木结构。它呈一个方形圆锥形,雄伟庄严。自唐代开始就把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运用在塔的建筑上,大雁塔所使用的材质就是砖仿木,用砖的沉重、厚实来凸显大雁塔的气势辉宏。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塔基本上是模仿木结构纹理,即所谓的“砖仿木”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首先肯定了木质材料的美感。可以看出,大雁塔追求其美感,同时确保自己的坚固性,展现出庄重的感觉。大雁塔有其独特的建筑构造,不至于像当今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材料,设计以此为契机转向感性。
人们对产品的选择已经从单纯的功能质量,综合性能质量转变,从一个单一的东西,以切实满足不同群体的深层次精神需求。多元化消费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尽管看似是材料消耗和材料形式形成需求的转化。事实上,这是在社会体制的改革下,影响了产品系统设计的变化。基于社会背景,核心功能元件以及人文社会因素构成了产品系统,以及与人类的知觉的选择相结合,才推出了更符合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客观来讲,感性设计的产品既要实现基础功能,重视材料的科学选择,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产品精神层次的感受。
1.产品形态的风格意象
(1)外观形态表现——色彩感觉
正常情况下,外观形态变化可直接反映出人们的情绪变化,而且可在形态要素中灵活地应用各种相适应的表情元素。众所周知,色彩是最直观且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情感表现因素,在产品设计中引入“色彩观念”,既能向人们展示产品可实现功能,同时也能表达出最细腻、最真挚的情感,关键是在外观形态上已达成了认知共识。首先,产品的功能属性和颜色属性的匹配性能,如工业机械中是以稳定的蓝色和白色来表现的;第二,人类的认知可以是与色彩原理一致的,例如仪表刻度指示的底颜色是具有高对比度的;第三个是社会情感因素和色彩表现,如微型汽车欢快的色彩在城市活力中的情感表达。
(2)外观情感表达——材质的选用
由此产生的心理感觉构成了材料的面部表情。在设计产品时融入情感色彩,产品就会更加形象、生动,也就意味着人们的设计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开始赋予产品一定的情感与生命。材料的外观形态是材料自身情感体验的直观表现,而视觉材料的特征对应于人性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要求将“功能性设计”转换为“人性化设计”。纵观漫长的设计发展历程,很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是受这方面启发才推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高程作品。
产品的颜色、纹理、质地和光泽形成产品的整个表面材质。材料作为产品设计的载体和关键的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视觉和触觉的盛宴,给消费者以美的感受。消费者的需求已上升到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水平。在具体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材料为载体,材料的表面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2.设置“人—产品”体验空间
设置体验空间的内容,可以考虑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等因素,组成产品的重要结构,进而让人们可以处于几种不同的状态,且可以来回切换。通过人类自身视觉经验的认知和行为的有效定位功能反映了多个内容并行设置的空间,让身在其中的人有多种身心体验,并且还可以赋予功能简单的产品以有趣且个性化的形象。使人们在使用产品时,既能满足人们的预期使用功能,同时也容易形成情感共鸣。产品和人在接口之间的设计内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使用体验空间。人类是否真正了解一个产品往往都取决于这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产品的信息交流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功能强大且外观好看的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大肆涌现,但只着眼于产品功能的完善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只有让设计的产品具有情感和趣味性,才能吸引人们的眼光,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情感和趣味实际上是比较多元的,具体表现为喜与悲、爱与恨。所谓“有趣”,就是乐观向上情感态度的一种映射,就像一个人有幽默和和谐人格。在进行设计时,利用先进、前卫的设计理念来打造一款趣味性十足且满足特定情感要求的产品,确保产品同时兼具情趣特征。就产品构成要素上来看,人与产品之间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流,一是触觉,二是视觉。所以,学术界的权威人士认为可轻易被人们认可与接收的信号则有两种,一是触觉信号,二是视觉信号。就前者而言,指的是利用产品的构成、材质等相关要素来表达产品的趣味性与情感特征。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更深入的接触来展现产品特征。
(2)个性化使用——交互电子产品
设计任何一款产品都要强调它的实用性。功能不完备甚至不具有任何使用功能的产品终究只是一种艺术品。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为突出美感而忽略使用性是不合理的。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通过超高的用户体验来享受产品带来的乐趣与情感。犹如只有同时兼具内在和外在美的人,才能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与肯定。比如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电子产品,通过流程化操作逐步获取到反馈建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种通信需求。如果按下该按钮,将会有响应声音或显示图像。在一次动作之后,将会有一个感知投射。一旦确定出功能目标,就会形成一个明确且清晰的图标,而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
然而,在每个不同类型的产品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者在不同结构形式上的互动,我们需要感性的设计理念为主导思想,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尽可能体现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性能方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周围的产品不再死气沉沉,产品的理性和感性在产品设计中相结合,结构合理,运行有序,展现出强于行的个性,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产品设计:理性→感性
相信大家对苹果公司的CEO并不陌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乔布斯与其朋友联合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高科技产品设计、研发与销售的苹果公司,经过几十年发展,相继推出了诸多令人称赞的优秀产品,比如Macintosh电脑、iPhone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当前人们都在用的智能手机,既保留了基础功能,还支持各种通信APP下载和应用,而且人们开始追求拍照功能,有些手机完全达到了相机的拍照水平,手机外观的设计更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为根本。手机的功能、外观加入感性思考,个性化表现,与人的互动性加强,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
任何优秀且易于识别的设计作品都具有共性,这种共性表明它的发展符合当时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设计理念。同时,大量实践研究已明确证实,个性化理念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可行的。西方知名研究学者索纳特曾这样说:“德国的设计正是凭借独有个性才稳固了长久地位。”我国各项产业都在积极地努力着改变,旨在尽可能地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并且在发展与革新的过程中也享受了机遇带来的挑战与惊喜。很明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过程,国际化也就成为我国行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对于工业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凭借独有的个性设计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需注意一点,国际化与个性、普遍性不存在直接关联。唯有具备他人不具备的差异化优势才能长久地立足于世界舞台。由此可见,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设计行业经过漫长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产品导向到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导向的渐进式过渡。那些只是“用”的理性的设计已被抛弃,而独特的感性产品正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四、结语
综上可知,设计的灵魂在于理性与感性的高效融合。感性是感官知觉。人类最初通过感官形式来获取事物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视觉、嗅觉等不同形式的感觉形象,从而获取更全面、更完善的事务信息。由此可见,感性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产品设计来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突出个性化情感及独有气质。因此,在本课题中,笔者期望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创造感性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