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分析及优异资源初选
2019-07-12吴雨婷宾哲源诸葛天秋韦柳花
吴雨婷 宾哲源 诸葛天秋 韦柳花
摘 要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内保存的77份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检测其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及茶多酚含量,从茶叶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茶树资源适制性,探寻优异茶树资源。结果表明:1)属于特异性资源的有氨基酸总量>5.0%的资源1个(中东野茶);茶多酚总量≥25%的资源16个,占测定资源的21%。2)适制绿茶的资源53个,占测定数量69%;红绿兼制型资源24个,占测定数量的31%;未发现适制红茶品种。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6.016
广西横跨西南、华南两大茶区,境内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原始型茶树品种和野生大茶树。陈爱新[1]认为桂西北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对广西8个地区62个县市进行了茶树资源的收集、调查,发现广西有地方茶树资源70多份,其中野生大茶树资源30多个,罕见资源5个[2]。截至2017年,保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内的广西地方资源有95种,从中筛选出发芽期相对较早的资源有77份,检测其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及茶多酚含量,分析各个资源的适制性,筛选优异的茶树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试验材料为保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内的,来源地为广西的野生或地方资源有性系成龄茶树,共77份。采摘春季第一轮1芽2叶,蒸汽杀青2 min,90 ℃烘干制成茶叶生化样品。
1.2 测定方法
水浸出物按照国家标准GB/T 8035—2013全量法测定;茶多酚按照国家标准 GB/T 8313—2008福林酚法测定;咖啡碱按照国家标准 GB/T 8312—201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按照国家标准 GB/T 8314—2013茚三酮比色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化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表1为77份来源地为广西的茶树资源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2.2 结果分析
陆锦时等[3]结合茶叶感官评审,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与成茶品质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茶多酚与红碎茶品质评分相关性高,氨基酸、茶多酚及水浸出物的含量等与绿茶品质评分的相关性高。因此,可以根据茶叶主要化学成分初步判断茶叶品质的高低和适制性。
1)水浸出物反映茶汤中内含物的多少,一般认为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本次测定结果中水浸出物≥50%的资源有5个:荔浦、四方田老茶3号、资源9号、资源27号和资源28号。
2)茶多酚含量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也会影响绿茶汤色、口感等。茶叶中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帮助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和防癌抗癌等作用[4],因此多酚类含量高的茶树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次测定结果中多酚含量≥29%的资源有2个:龙胜11号和资源9号。
3)咖啡碱有苦涩味,是影响茶叶滋味的重要内含物。郭颖等[5]提出,茶汤的苦味程度与咖啡碱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当咖啡碱含量在4.5%以下时,与绿茶的品质呈正相关。但过多咖啡碱的摄入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因此低咖啡碱茶更符合人们追求健康饮品的理念。本次测定结果中,五通5号咖啡碱含量含量最低,为2%。
4)氨基酸以鲜味为主,对茶汤的香味和鲜味产生积极的作用。茶氨酸具有焦糖香和类似谷氨酸的鲜爽味,是茶叶中鲜爽味的主要来源,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主要物质[5]。测定结果中氨基酸含量>4.5%资源有3个:安塘、中东野茶和四洲茶。
5)酚氨比是一个体现茶树资源适制性的指标,酚氨比低(<8)的一般适制绿茶,酚氨比高(>15)的一般适制红茶,在中间的为红绿兼制型[6]。测定结果中酚氨比<8的资源53个,酚氨比最大值12.9,为凌云5号,未出现酚氨比超过15的资源。
3 小结与讨论
按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茶树》NY/T 2031—2011对特异种质资源指标的规定,此次测定属于特异性资源的有氨基酸总量>5.0%的资源1个(中东野茶);茶多酚总量≥25%的资源16个,占测定资源的21%。可见,广西地方茶树特异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根据茶树资源酚氨比结果,适制绿茶的资源53个,占测定数量69%;红绿兼制型资源24个,占测定数量的31%;未发现适制红茶品种。王玉等[7]研究发现茶多酚含量在5—6月明显低于7—9月,夏季茶样的酚氨比高于其他月份。由于春季茶叶茶多酚含量较低,导致春季酚氨比偏低,选育红茶品种多以夏季茶叶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作为依据。
根据茶叶生化指标能选出特异的茶树资源,作为选育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和参考,并不能直接评选出优良的茶树资源。优良茶树品种选育还需综合其制茶品质、农艺性状和基本抗性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陈爱新.桂西北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分[J].广西农业科学,1995(2):94-96.
[2] 诸葛天秋,李朝昌,邓慧群,等.广西野生茶树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1-3.
[3] 陆锦时,魏芳华,李春华.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份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4,7(S1):1-5.
[4]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郭颖,陈琦,黄峻榕,等.茶叶滋味与其品质成分的关系[J].茶叶通讯,2015,42(3):13-15.
[6] 程启坤.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酚氨比[J].中国茶叶,1983(1):38.
[7] 王玉,李倩,丁兆堂,等.不同采摘期崂山绿茶主要品质化学因子构成及变化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3):212-214.
(責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