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落花落果成因及保花保果措施探讨
2019-07-12黄春华
黄春华
摘 要 分析化橘红落花落果的成因机制,总结土壤水肥管理、树木整形修剪、人工授粉、施用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保花保果技术措施。
关键词 化橘红;落花落果;保花保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7.1+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6.015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化橘红主产于广东、广西,其中以广东化州产者为地道药材,清明两代均列为宫廷贡品。目前,化橘红已实现规模化种植,但其在生长过程中落花落果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到化橘红的产量。为解决化橘红生长过程中严重落花落果的现象,本文研究分析有关化橘红落花落果成因机制,為提高化橘红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1 化橘红落花落果现象
化橘红的花属杂性花,除少数无性花之外,多数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在两性花中,雌蕊正常发育,但花药不开裂,雄蕊败育;在单性花中,花药是可育的,但雌蕊中途败育。化橘红花繁实少,可能与其两性花少、单性花多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化橘红的落花是指其在开花不久、花瓣刚谢或未谢时,子房尚未膨大就脱落的现象。落果是指两性花受精后,果实中途停止发育继而脱落的现象。化橘红落花严重,但单就两性花而言落花率较小,只有5.74%,且落花时间主要集中在开花末期。化橘红落果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分为2~3个阶段,第1阶段在盛花后的2周内,特点是时间短、落果率高,第2阶段和第3阶段从盛花后的2周到1个月左右,持续时间较长,落果较少,其自然着果率仅为2.2%~6.3%[1]。
2 化橘红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2.1 授粉受精不良
化橘红柱头为湿柱头类型,两性花开花第1天,柱头能够分泌大量粘液,第2天和第3天分泌的粘液会明显减少,致使两性花开花第1天授粉的受精率较高,而以后受精率却明显降低。因此,花期时的温度、湿度、大风或阴雨等因素会影响传粉昆虫的活动,影响授粉受精;天气干燥,柱头分泌液湿度不够,也会影响授粉,从而导致两性花大量脱落。
化橘红的授粉受精需要充足的营养,树体营养不良会影响花器官的发育和活力,进而会影响授粉受精。花粉发育不良,萌发力降低,子房发育不良,受精力减弱,会影响受精,造成两性花大量脱落。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化橘红90%的两性花都能受精,子房都有不同程度的膨大,只是在幼果发育过程中大部分停止发育,最终导致落果。另有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自然授粉率只有26%。
2.2 雄性不育
化橘红的雄性不育主要表现为两性花花丝不伸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部分花粉败育,也存在个别雄性不育植株,只有无雄蕊可孕花而无不孕花。化橘红两性花和单性花的花粉形态不同,两性花花粉呈纺锤形而单性花花粉呈长球形,且其长度不同,花粉生活力也有差异。单性花花粉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而两性花花粉却不能萌发或只有很低的萌发率。两性花与单性花雄蕊内部结构和组分也存在差异。两性花花药绒毡层发育滞后,细胞延缓解体,花粉外壁缺少萌发孔,花粉内壁厚,花粉细胞器淀粉贮存明显不足,且缺乏糖类,两类花粉中蛋白质多肽的组成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也有明显差异。因此,两性花花粉败育的原因可能是花粉中某些细胞器减少及生理生化代谢障碍造成花粉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
2.3 雌性不育
化橘红的雌性不育是一种选择性败育的现象,是雌蕊在单性花的性别决定过程中发生的。从花蕾形成到开花大约1周之内,化橘红可孕花的比例下降44%,成为不孕花。从细胞及形态解剖学角度观察可发现,化橘红花芽在经历一个两性阶段后,雌蕊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前发生选择性败育,这可能与子房中某些同工酶和蛋白质的增加或减少有关。在败育过程中,雌蕊组织中无淀粉粒且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营养不足可能是造成雌蕊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雌蕊败育或雌性不育是一个受多种内外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基因调节活动,有的基因表达得以开启或加强,而另一些基因表达得以阻遏或关闭,从而引起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相应变化,这尚待从细胞超微结构和基因分子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
2.4 气温因素
化橘红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和耐高温性。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0~35 ℃,最适温度为22~30 ℃,极端最低气温为-2.5 ℃。高温35 ℃以上,非常适合化橘红的生长[2]。
2.5 日照因素
化橘红是一种光照充分的植物,在其生长期间不应覆盖。在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光照条件。充足的光照可以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在化州北部,11—12月日照时数为166~184 h,平均每天5.5~6.0 h。良好的日照条件可以促进橘红花芽的分化,2—4月的日照时数为73.2~93.1 h,满足化橘红花期和果期的需要,5—7月平均每月增加155~220 h。日照时间为5.0 h,有利于提高产率和化学形成质量[3]。
2.6 土壤问题
化橘红幼树通常每年除草3次,分别在12月至次年1月、4—5月、7—8月。冬春管时,铲除园地内杂草,以及挖一个长80 cm、深50 cm和宽50 cm的坑。将25 kg有机肥、1 kg过磷酸钙和底土拌匀,填入坑内的上层和中层。在坑顶回填剩余的碎片,使其比原来的表面高出15 cm[4]。
3 化橘红保花保果措施
3.1 土肥水管理
早春4月对化橘红施速效氮肥会显著提高化橘红的产量。果实采收后及时施肥、灌水,是提高来年着果率的关键。但化橘红不耐水湿,盲目施肥、灌水会形成大量徒长枝,反而会影响其产量。如何根据化橘红生长习性合理施肥灌水,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施肥量随树身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1)促花肥。严寒前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主要是为了提高开花结实率。在冠层滴灌线附近开挖了两条对称长60 cm、宽40 cm、深50 cm的圆形沟渠。每株处理20~25 kg家禽和动物粪便和1 kg过磷酸钙。在与表土充分混合后,将沟渠涂在沟底。中间层施尿素0.4~0.5 kg,氯化钾0.4~0.5 kg,表层回填。2)化果肥。开花期后3~4个月,滴灌线浅沟主要施用钾肥,施尿素0.50~0.75 kg,氯化钾0.75~1.00 kg,复混肥1.0~1.5 kg。3)采果肥。为了尽快恢复树木的活力,为下一年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收获后立即施用速效肥料,主要是氮肥。1.0~1.5 kg尿素,0.50~0.75 kg氯化鉀和单株过磷酸钙0.5 kg。施肥方法与化果施肥方法相同[5]。
3.2 树体整形与修剪
化橘红的产量与树形也有一定的关系,多主枝丛生形和开心形的单株产量高于自然圆头形和疏散分层形。因此,应依据个体生长情况和树势特点,因树利导,因树整形。疏花和疏枝是减少树体营养消耗、提高着果率的有效措施。化橘红顶生花序的可孕花比例高,着果率也比较高,为此,化橘红修剪应以疏剪为主,通过疏枝修剪改善树冠光照条件和树体营养状况,从而提高产量。有关学者初步研究认为,树势好的果树可疏除新梢总数的1/3~2/3。疏花也是减少树体营养消耗、提高着果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疏除95%的可孕花和100%的不孕花,可使化橘红单株着果率提高到对照的4倍多;每个侧生花序保留5朵可孕花,可使着果率达到97%以上。树干环割技术能够控制树体旺长,促使花芽的形成。环割可增加化橘红种子千粒质量6.2%~20.8%[6]。但是,化橘红的愈合能力较差,环割的时间、方法和技术应严格把握。
3.3 人工授粉
既然能否正常受精是影响化橘红着果率的重要因素,那么人工辅助授粉应当能够起到提高着果率的作用。有关研究者报道,盛花期对全树喷洒液体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使其着果率由4.6%提高到13.8%,但有关此方面的试验案例并不多,化橘红花粉产量较低,采集比较困难,因此花粉来源不足可能是影响这项措施应用的关键问题。
3.4 增施微量元素
果树果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有40种之多,需要量较大的有15种,除碳、氢、氧、氮、磷和钾外,硫、钙、镁、铁、氯、锰、铝、硅、钠9种微量元素的作用也很大。喷施一定量的微量元素,有利于化橘红营养物质的运输与转化。化橘红花期喷施硫酸亚铁,其落花、落果比对照树减少5.85%;喷施一定浓度的硼酸、硫酸锰、硫酸镁和硫酸锌都能提高化橘红的着果率。
3.5 施用外源植物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它们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等过程。因此,植物落果与其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密切,可使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改变和平衡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水平,从而控制果树的落果。在化橘红开花期或幼果期,喷施赤霉素、萘乙酸钠、矮壮素和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保花保果都有促进作用。
3.6 病虫害防治
化橘红的常见病害有炭疽病,常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锈蜘蛛等。用77%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处理炭疽病。10%吡虫啉或2.5%扑虱蚜
2 000倍液防治蚜虫。用40%速扑杀或40%水胺硫磷1 000倍液快速杀灭介壳虫,然后用30%氯氧铜600倍液防治。红蜘蛛和锈蜘蛛在高峰期用5%尼索朗或73%克螨特2 0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 严振,曾庆钱,莫小路,等.提高化橘红坐果率的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5):11-13.
[2] 曾庆钱,蔡岳文,王玉生,等.化橘红果实发育特性和生理落果动态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804-805.
[3] 陈端.化橘红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9(6):64-65.
[4] 刘慧燕,苏薇薇,彭维.生态环境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5):216-218.
[5] 林励,欧剑锋,廖观荣,等.化橘红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163-170.
[6] 熊萧萧.化橘红有效成分分析及年份识别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