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拉尔市打造南疆兵团中心城市的几点思考
2019-07-12张一平
[摘要]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也是兵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是现代文明聚集地,也是城镇空间区域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打造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职能与辐射带动效应,既是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稳定南疆,进而推动南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向南发展;中心城市;阿拉尔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3—0037—05
[作者简介]张一平,男,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商务局副局长。
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也是兵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中心、三依托、八支点”的战略发展布局,其中的“一中心”就是要把阿拉尔市建设成为南疆兵团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是现代文明聚集地,也是城镇空间区域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打造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职能与辐射带动效应,既是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稳定南疆,进而推动南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一、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概况
(一)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下简称师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城镇密集区内,是兵团南疆的最大垦区,位于新疆南疆地理中心,地处塔里木河源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总面积6937.45平方公里。一师阿拉尔市在500公里半径内辐射和田、喀什、阿克苏、伊宁、库尔勒等五地州重要经济城市,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国际大通道——“中吉乌铁路”“中巴经济走廊”沿途的重要城市,具有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开放的巨大区位优势。
2.行政建制。2004年1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下辖1市4镇3街道1乡,师域和市域完全重合。地跨阿克苏地区5县1市(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沙雅县和阿克苏市),地域分布较为分散,东西相距28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阿拉尔市是目前一师师部所在地,按照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环城北路,南至塔里木河北岸,东至塔里木河北岸,西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西侧,总用地面积47.4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28.89平方公里。
3.综合交通概况。师市现有公路里程3260公里。其中,阿拉尔市有5条出口公路(阿塔公路、阿图公路、阿和公路、阿沙公路、玉阿公路)里程近1000公里,初步构建成东至库尔勒、南达和田、西抵克州(喀什)、北到库车和沙雅的500公里交通圈。铁路、机杨进入筹建阶段,目前已形成以阿拉尔市为中心,背靠阿克苏、东接库尔勒、西连喀什、南通和田、北至拜城的“骨架清晰、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衔接顺畅、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4.社会经济概况。近年来,师市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6.9%,超过兵团16.2%的平均增速,远高于7.8%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十二五”末相比,师市经济总量占兵团的比重由10.8%提高到12.8%,占阿克苏地区的比重由26.3%提高到32.5%。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接近9万元,“十二五”期实现年均增长15.2%,超过了兵团平均水平;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8.97亿元;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十二五”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4亿元,是“十一五”的3.7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85元,增长8.0%;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0元,增长7.9%。2017年,阿拉尔市GDP为295.7亿元,在南疆五地州的市、县(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库尔勒市。人均GDP为87422元,仅次于若羌县和库尔勒市。在南疆四个师市中,阿拉尔市GDP名列榜首,领先优势较大,占到“半壁江山”,为51.4%,相当于铁门关市的16倍,昆玉市的15倍。
表1 师市2015—2017年主要经济数据
数据来源:《新疆兵团师市统计年鉴》,表中绝对数为当年价,GDP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图1 师市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二)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兵团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兵团双创示范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1.纺织服装产业城渐成规模。入驻纺织服装企业26家。已建成环锭纺56.17万锭、气流纺2.83万头、织机1976台(含袜机、针织机)、缝纫机700台,年产毛巾1万吨、年产粘胶纤维30万吨等。纺纱、织布、印染、毛巾、织袜、服装等产业链条逐渐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城初具规模。
2.涉农加工制造基地初步形成。以新农乳业乳制品综合加工基地、海升果业、天山雪龙牧业为代表的一大批精深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推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拉长和延伸产业链条。支农企业已达40余家,逐渐成为兵团面向欧亚市場的节水灌溉设备、种子加工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各类耕整机械制造基地。
3.清洁能源和新型建材产业快速发展。构建了以火电为主,水电、光伏为辅的电力能源保障体系,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规模的16.8%。棉秆沼气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水泥产品全部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系统生产。
4.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师市有物流业经营主体共305家(其中企业236家,个体户69家)。其中:运输企业24家,物流企业84家,仓储企业43家,快递企业72家。年客运量达2927万人次,同比增长3.1%,占南疆四个师的49.5%;年客运周转量24.3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5%,占南疆四个师的63%;年货运量达11929.3万吨,同比增长25.4%,占南疆四个师的72%;年货物周转量139.6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0.7%,占南疆四个师的80.8%;物流业增加值7.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5%,占师市生产总值比重2.6%,占南疆四个师物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8%。师市共有仓储企业43家。其中冷库企业35家,冷库367座,总库容20万吨,年吞吐量(储存量)12万吨,10000吨库容以上的冷库企业5家,其中2家成为全国冷链标准化示范企业,主要仓储农资、鲜果、干果、粮食、禽畜产品等。师市物流业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基础和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三)人口发展现状
2017年以来,师市坚定“千难万难也要向南、千方百计坚决向南”的决心,把集聚人口作为兵团向南发展的核心任务,着眼新形势新要求,探索新方式新途径,以“土地资源承载人、产业发展集聚人、宜居宜业留住人”为主线,举全师之力,集全师市之智,集聚人才人口。师市总人口由2017年的32万多人迅速增长到目前约37万人。
但是,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截至2017年底,师市各类专业人才总量为1412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924人,仅占6.5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仅占1.31%,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市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活力。从结构层次来看,专业性、实用性、管理类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设施农业、营销类、医疗、文化、旅游等团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亟需的人才缺乏较为明显。从年龄结构看,团场机关、连队骨干老龄化现象严重,中青年骨干人才不足,没有形成较好的人才发展梯队。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人居环境较差、发展环境不优
一是自然条件问题。阿拉尔市深居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是“距离海洋最远、沙漠最近的城市”。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及北疆地区的50%,与内地沿海城市相比,更是不到10%。二是发展滞后问题。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使其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型工业化建设起步比周边阿克苏地区晚了5年,比内地晚了8年;从师市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三产服务业比兵团低了近15个百分点。由于产业机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大生产配套不够,造成了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如:通信工程、白色家电、制造业等项目落地难。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由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别迭里口岸尚未开通,一师阿拉尔市距离口岸较远,加之不能享受经济特区政策,造成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三师由于可以享受喀什经济特区兵团分区的有关政策,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是一师的30倍,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是一师的近10倍。
(二)交通物流瓶颈制约中心城市的打造
1.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阿拉尔市距最近的机场135公里、火车站120公里、高速公路入口130公里,比南疆兵团二师、三师、十四师距离机场、火车站都远。阿拉尔—且末沙漠公路尚未修通,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尚未投入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不健全造成大量商品、原燃材料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效率不高,产业和资源优势难以充分转化。
2.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物流园区发展滞后,没有建成规模化、现代化,具备商品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电子商务、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业企业少,经营主体大部分采用租赁门面和场地的方式经营,存在“小、散、弱”的现象;物流业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不足;物流业资源整合和集聚发展严重不足,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
(三)政策缺乏延续性明确性,影响师市人口可持续增长
1.聚人政策不延续、不统一,聚人难度逐年加大。2017年师市集聚人口工作进展迅速,得益于制定的政策符合师情、团情,对内地人员具有吸引力,特别是每名落户职工40亩土地,连续3年5000元的社保补助以及发放安置费等,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也比较好的反响。但2018年,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推进,2017年已经对社会公布的政策不能延续,部分承诺无法完全兑现,从而导致部分新落户人员又迁回内地,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和社会稳定隐患。
2.中央专项资金适用范围不明确,操作难度大。2018年师市财政给团场下拨了“中央专项”引人项目资金,但由于没有明确资金适用范围,各团镇在急需大量资金落实集聚人口政策的紧急关头,守着“中央专项”资金不知怎么用,存在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
(四)人才引进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1.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受岗位编制、职称晋升、工资收入、待遇水平、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导致优秀青年人才流失。调研发现,2016年、2017年师市各团场共流失大学生156人,其中本科生120人,疆外流失87人,基层连队98人,平均工作年限3.5年,最长的工作28年。调查问卷显示,对目前工作薪酬基本满意的仅占31%。
2.人才引进难度加大。由于受生活环境、工资待遇、发展机会、工作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内地高校毕业生不愿来师市工作,尽管师市招聘人才门槛一再降低,出台的政策也相对优厚,但人才引进结果仍不理想,导致师市人才引进缺乏“磁场效应”,长期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的尴尬局面。根据师市对各团镇568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对目前工作岗位、环境满意的只占29%,这说明引人难、聚才难现象已经成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制约瓶颈。
三、规划引领,打造人居最佳区域中心城市
(一)抓住向南发展机遇,做大城市规模
阿拉尔市要成为南疆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要具有一定规模。因此,要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簡称《纲要》)为指导,做大阿拉尔市,夯实其“中心城市”地位。
1.按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要求,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组团控规修编。为落实《纲要》提出“一中心、三依托、八支点”战略规划及师市提出的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提供规划支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尽快完成陆港新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一线、两路、三港、四基地、五中心”对接等控规修编,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尽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骨架。加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瓶颈路段,形成贯通内外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一是加快联通第二出疆通道。依托阿拉尔至塔中公路,贯接315国道,辐射且末、若羌至民丰,经格尔木通内陆省份,构建新出疆通道,破解阿拉尔市大物流体系的障碍,把阿拉尔建设成全方位开放的交通枢纽中心。二是升级交通道路等级。重点将阿塔公路、玉阿公路升级改造成为高速公路。三是推进阿拉尔机场建设。争取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前期审批程序、资金落实等各项工作,早日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实现通航运营。四是加快铁路联通。以环塔里木铁路网建设规划为引领,加快推进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前通车运营,以满足师市农副产品、工业产品出疆、出口交通运输需求。
3.统筹协调、完善政策,增强集聚人口吸引力。要制定统一、规范、科学、长远的集聚人口政策,保证师市人口可持续增长。一是向国家和兵团争取本地大学生留兵团、内地大学生来兵团、复转军人留兵团、农民工进兵团的系统保障和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及时有效落实大学生创业相应优惠政策;二是提高兵团现有在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以高薪留住本地干部职工,尽最大努力防止本地人力资源外流;三是尽快明确“中央专项”引人资金适用范围,落实住房等优惠政策和补助资金,发挥政策资金引人聚人作用;四是研究论证从北疆师团中剥离出5—10万人口落户师市,有效扩大人口增长基数,使其尽快达到近期50万、中期100万、远期300万人口目标,在优化人口结构方面率先发挥重要作用;五是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收入分配形式,实行知识、技术、資本、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灵活发放工资薪酬;六是打破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限制,适度放宽引进人才标准和要求,既可以从内地高校、“211、985”重点院校引进所需人才,也可以从南北疆师团、地方、兵团职工子女中招录人才,切实解决“想进进不来、进来留不住”的现象;七是组织实施好“双一万”“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生、特岗教师、大学生连官等专项人才招录,招录规模和政策向南疆师团重点倾斜,提高人才到位率和巩固率。
(二)围绕特色资源,优化城镇功能布局
1.以阿拉尔市为中心构建顺畅的商贸流通网络。建设一批不同层级的商贸流通节点,重点发展金银川镇(一团)、沙河镇(五团)、双城镇(六团)、塔门镇(八团)、昆岗镇(十四团)五个重点镇区,发挥重点镇区在交通区位、产业特色等方面的优势,统合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一心、五重点”的商贸流通空间布局。按照“政府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社会资本投资招商运营,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着力打造“三大中心”。一是依托阿拉尔城市规划的商贸物流区,以阿拉尔到塔中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为契机,抓住郑州商品交易所在阿拉尔设立红枣期货交割库机遇,在城市商贸物流区,整合现有仓储、物流资源,规划建设基于居民生活必须品、日用百货、农产品电子商务、零单快递物流集散中转为一体的阿拉尔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二是围绕阿拉尔打造“精细石油化工城”“纺织服装产业城”定位,依托阿拉尔支线铁路站点布局和纺织服装、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优势,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周边规划建设基于棉花、化工产品、原燃材料等大宗物资储运中转的铁路仓储物流中心;三是围绕阿拉尔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城”定位,依托阿拉尔支线机场布局规划和阿沙、阿和公路交汇区位优势,依托师市特色农副产品资源的规模优势,在十二团规划建设基于大宗农副产品、农资等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型综合物流中心。
2.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发展,打造外向型投资热土和投资洼地。一是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积极争取将喀什经济特区政策延伸到一师阿拉尔市,积极推进海关监管库、综合保税区和申报国家自由贸易实验区工作。同时,加强与阿克苏地区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开放乌什别迭里口岸。二是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紧抓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依托飞龙纺织、纳凯纺织、兴美达印染、新疆川棉等一批外向型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实现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出口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面向欧亚市场的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三是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依托阿拉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绿色食品加工城”建设,充分利用师市林果资源,依托聚天红果业、海升果业等企业,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培育集生产、储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积极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构建农产品外销渠道,加强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形成面向国内国外市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
3.利用区位及特色资源优势,凸显城市名片。利用“四地”(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必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三五九旅传承地)优势,打造“五城”(精细石油化工城、纺织服装产业城、绿色食品加工城、大学科技转化城、旅游休闲养老城),突出城市特色。与此同时,利用塔里木大学开设医学专科以及与内地医疗机构合作等,建设南疆医疗中心,利用三年时间,将塔里木大学建成国家一类本科院校,利用兵团二中阿拉尔分校以及浙江等省市教育资源,将一师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南疆教育高地。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美城市空间
1.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百里画廊”。按照《阿拉尔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阿拉尔市“一河两岸”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争取兵团向南发展专项资金和塔河治理专项资金,举全师市之力并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建设“百里画廊”,利用5年时间,充分利用好塔里木河穿城而过的优势,大招商、招大商,用好用活各方面资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把阿拉尔市建设成为兵团南疆“威尼斯小镇”,吸引周边地州、县市乃至其他地区的的城乡居民来此定居。
2.绿化美化城市,打造养老休闲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以打造国家森林城市为指引,以建设人居最佳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美化亮化力度,下大力气把阿拉尔市建成水韵之城,在现有如意湖及在建胡杨景观河基础上,再规划布局“三纵四横”景观水系和三大人工湖,使整个城市活起来。在现有5家养老院和在建10家养老院的基础上,利用3—5年时间,再建10家养老院,使养老院规模达到20家,床位由1700张增加至5000张,基本满足师市及周边县市养老需求,建成名副其实的养老休闲城。
3.开发地域特色资源,打造旅游城。大力实施全域旅游计划,“无中生有”,着力打造独具南疆特色的人文景观,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梦幻之旅”(在现有巨人部落、昆岗文化古迹、“睡胡杨谷”景观带基础上,在沙漠之门区域建设“精绝古城”“楼兰古国”“龙门客栈”“沙漠之湖”等微景观,做大做活沙漠旅游文章),全力创建国家旅游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利用5年时间把阿拉尔市建设成为南疆人居最佳城市,打造成为南疆兵团标杆城市。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