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地区羊肚菌栽培技术初探

2019-07-12张君丽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探栽培

摘要:模拟羊肚菌野生生境,在拉萨开展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介绍了菌种培育、配方、场地选择、播种、营养袋放置、管理、采收等技术。

关键词:羊肚菌;栽培;初探

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04

羊肚菌Morchella,又称羊雀菌、羊肚蘑等,是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因外形像羊肚子而得名,为名贵的食药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青睐[1]。西藏林芝、日喀则、昌都、山南等地有着丰富的野生羊肚菌资源,野生羊肚菌市场价一般在1600元左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羊肚菌的发生地以松树林为主,多伴生野生蕨类植物,伴生植物可阻挡阳光直射,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

自19世纪后期,英美法就开始了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研究,美国的Ronald Ower在室内成功栽培出羊肚菌,直至2005年Garry Mill教授成功开展了工厂化羊肚菌生产栽培。据报道,四川朱斗锡教授1992年成功栽培羊肚菌,2012年成功大田栽培,开始技术推广[2]。

1菌种制作

1.1菌种分离

1.1.1组织分离

母种分离培养基:PDA培养基:水1000mL,马铃薯200g, 去皮切片沸水煮20min,4层纱布过滤后取其汁,定容至1000mL,加入葡萄糖20g,蛋白胨5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维生素B11片,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分装到三角瓶中,装入灭菌锅中灭菌,121℃保压30min后,倒入平板中备用。

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取新鲜干净完整的羊肚菌子实体,用酒精绵将子实体外表擦拭干净,将子实体掰开,取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子实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菌丝萌发生长后,不断培养纯化菌种。

1.1.2孢子分离

采收干净、完整、成熟的羊肚菌子实体,将羊肚菌子实体放置在黑纸板上,上面覆盖干净的容器,静置1~2d,观察黑色纸板上有白色的孢子印时,即可收集孢子,将孢子转入平板中培养,不断纯化后,再转入平板培养基中培养待用。

1.2栽培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麦粒86%,谷壳10%,土2%,石膏1%,石灰1%。

混合均匀后,装入玻璃瓶中,压实,用聚乙烯膜先封口,上面再覆盖一层报纸封口,装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21℃下保压120min,冷卻后接种。

1.3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将纯化好的羊肚菌菌种,接入平板中,待长满后划分成8块,接入瓶中,在24℃左右避光培养,期间要不定期检查菌种,将污染的菌种挑出,约20d左右可长满菌丝,将长满的菌种放置在阴凉处备用。注意选用的菌种必须纯正,健壮,菌种的选择是整个生产环节中一个关键的步骤,一定要选用纯度高、无污染,菌丝发育健壮,生长势好的菌种。

2栽培技术

2.1场地处理

清除棚内杂草、杂物,翻耕疏松土壤,平整土地,对大棚内的土地进行杀菌,一般是在土壤表面撒一层适量生石灰,大棚后墙壁和棚顶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喷洒,密闭大棚,爆晒约3~5d,开棚通风3d,用旋耕机翻地,土壤表面再撒适量生石灰,爆晒3~5d后准备播种。

2.2播种

播种前,在地上起陇作畦,畦宽1~1.2m,畦高20cm,畦与畦之间间距50cm。做好畦后,播撒有机肥料,约50kg/667m2,将有机肥播到畦上,用钉耙翻一道即可,浇透水,待第2天播种。播种前准备干净的盆子、手套,高锰酸钾或消毒液,勺子等工具,播种前,将盆子、勺子、菌种瓶等用高锰酸钾消毒,将菌种用勺子挑到干净的盆子,加入稀释好的拌料剂,将菌种拌匀待用。播种时采取沟播方式,顺畦面开沟5cm宽,每个畦可开沟2~3个,将菌种均匀播在沟内,覆土3~5cm厚,约播种500~700g/m2。在拉萨,一般是11—12月播种,3—4月份采收。

2.3菌丝管理

温棚用95%的遮阳网覆盖,播种后,避光,通风管理,播种3d后开始喷水管理,喷水量以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为宜,每天通风,温棚保持10~18℃即可。大约20~25d左右,菌丝可爬满畦床。在此阶段,也可在畦床上撒上杨树等树叶,一般在播种后10d左右(菌丝已开始萌发并爬床),拉萨气候比较干燥,畦床上覆一层树叶,有助于保湿遮阴,利于菌丝生长。

2.4营养袋放置

当菌丝爬满畦床后,即可摆放营养袋,营养袋一般在播种后20~30d摆放,摆放4~6袋/m2,摆放营养袋后注意观察,如果出现污染的营养袋,应及时剔除替换,营养袋主要是促进羊肚菌生殖生长的专用基质袋。

2.5日常管理

播种后,温度大概控制在1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散射光培养。

出菇期间要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采用微喷雾状水,调节空气和土壤湿度,土壤湿度以手攥一把土,松开后即可成团又可散开为宜,期间注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引发病虫害。采收前2~3d,适当控制水,避免菌柄水浸状,影响商品性状[3]。

2.6采收

羊肚菌出菇比较集中,子实体脆嫩,不便贮运,一般都是干品销售,羊肚菌的采收标准一 般为菌盖直径3.5~6cm,菌柄长2~4cm。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组织变老,失去商品价值。采收时,用小刀齐土面割下或将子实体基部一起拔出,清除基部泥土,去除固体上附带的杂质,按照不同等级轻轻摆放于透气的框内,采菇用的框子内部应放柔软物,以防擦伤菇体表面,影响商品品质。

3存在的问题

3.1环境气候对出菇影响较大

在西藏,羊肚菌种植主要是在大棚内,但是羊肚菌出菇,对温度、水分、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在出菇阶段,如果温度过低,易造成原基死亡,目前在西藏都是简单栽培设施和粗放的管理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环境,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不出菇问题较常见[4]。西藏目前还没有形成精准的技术标准,下一步,课题组将开展技术标准研究。

3.2菌种不稳定

羊肚菌的菌丝形态多样,转管后保存会出现差异,菌种的不稳定容易造成产量低,甚至不出菇现象,西藏羊肚菌菌种分离制作,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适宜西藏地域的栽培方法。

3.3病虫害防控问题

羊肚菌在栽培中,容易出现菌柄腐烂、菌盖腐烂穿孔,且传播速度较快,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4生产种植的盲目性

由于羊肚菌栽培技术简单,种植时间短,见效快,有相当多的种植者盲目跟风,加入了羊肚菌栽培队伍,缺乏市场前期调研和技术基础,对羊肚菌栽培利益期望过高,缺少种植技术和风险意识,未对环境、市场、技术等进行充分考察,造成栽培失败,经济受损。

4结论

羊肚菌在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已可以人工栽培,但是普遍存在菌种不稳定,产量不稳定。目前,西藏羊肚菌菌种大部分都是當地食用菌企业或合作社制作,菌种鉴定、监管和技术服务都跟不上,致使菌种、产量不稳定,并且没有形成精准的技术标准,市场比较混乱,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产品相对过剩,价格下跌。后续,课题组将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开展栽培试验,加快羊肚菌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羊肚菌在西藏推广种植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加强部门监管,尤其是菌种制作和栽培技术,防止各个环节因利益驱动带给种植者重大损失。在确保健康种植的前提下,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羊肚菌的附加值,促进羊肚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习慧,赵琪,杨祝良,等.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4,33(2):183-197.

[2] 朱斗锡.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食药菌,2008,27(4):3-5.

[3] 陈颖、唐杰.四川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J].食药用菌,2016,24(3):152-154.

[4] 彭卫红、唐杰.四川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现状分析[J].食药用菌,2016,24(3):145-150.

[5] 熊川.李小林.李强,等.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及功效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1982,74(1):142-144.

[6] 尹卫东,张江萍,付丽娇,等.北方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7,46(2):49-50.

作者简介:张君丽,女,研究方向:西藏野生食用菌资源研究与利用。

猜你喜欢

初探栽培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自然栽培的味道
学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权利保护思路初探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夏季苦瓜栽培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