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对0~3岁早期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构想
2019-07-12王小彤
王小彤
摘 要:0~3岁早期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开设的新兴专业。截至2018年5月,全国共计40余所高校获批开设此专业,高职院校是培养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主力军。纵观各大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舞蹈是该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课,但目前为止早期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尚未从3~6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中脱离出来,自成体系。本文通过对0~3岁婴幼儿动作及审美发展规律的研究,对早期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设想,以期推动早期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
关键词:早期教育专业 早期舞蹈渗透 课程建设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发出了依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培养模式的号召。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人口出生大潮,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近年来我国增设早期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迅猛增加。
以笔者的工作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自2005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趋于成熟和稳定。在经过了几年对0~3岁亲子方向试点班的积累沉淀后,于2008年9月正式招收了第一批早期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成立之初,人才培养方案和各相关课程的构建尚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对早期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建设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舞蹈作为艺术之母,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的舞蹈渗透,可以促进其体能、智能和社会性的协调发展,因此舞蹈是早期教育专业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笔者在翻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0~3岁早期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这一研究领域几近空白,缺乏一个明确的、相对严谨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引,也没有一部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可供参考。加快完善早期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早教人才。
一、解析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在探索0~3岁早期教育专业建设的初期,采取了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0~3岁早期教育方向选修课的方式,因此舞蹈课程没能从3~6岁学前教育专业中脱离出来。
从各大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绝大多数学校沿用了“幼儿舞蹈创编”这一名称。笔者认为,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发育上存在巨大差异,对他们进行舞蹈渗透的方法和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继续使用这一名称既不严谨也不科学。
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包括幼儿律动创编、幼儿歌表演创编、幼儿集体舞创编、幼儿表演舞创编等。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完成一支创编的舞蹈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这就对当前舞蹈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提出了质疑。
针对0~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性,早期教育从业者应该将重心放在引导和带动幼儿丰富的肢体语言上,知道怎样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舞蹈启蒙活动进行指导。
二、对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舞蹈渗透的可行性
俗话说“三岁看老”,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近十几年来,科学实验也证实了人的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但在过去,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对智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忽略了审美教育,造成了许多国人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缺失。
过去我们建议6岁以上的儿童才能开始学习舞蹈,幼儿园中与舞蹈相关的活动也是以律动为主。随着现在年轻父母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在孩子还没出生前就进行音乐胎教。实践证明,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的舞蹈渗透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1.舞蹈——自然的流露
过去人们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舞蹈教育,是由于过去的舞蹈训练方式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同时,人们认为舞蹈是一门对形体和肢体要求很高的艺术,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练习舞蹈。
笔者认为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舞蹈本质上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婴儿呱呱坠地后每一次吮吸、每一次挥舞的小拳头,都是最原始、最动人心弦的舞蹈。美国现代舞之母邓肯认为“舞蹈并非单纯的学习技巧,而是探寻自我、灵魂成长的过程。孩子不仅是在学习舞蹈,而是从中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享受自己的舞蹈。”因此,每一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接近舞蹈,拥抱舞蹈。
2.舞蹈——是艺术也是工具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刚出生没几天的婴儿会跟着音乐的节奏蹬蹬小腿,扭动身体。再大一点,大部分的孩子会跟着音乐随性起舞。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反而不会跳舞了呢?
古《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矣。”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最高级的方式。在婴幼儿阶段,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借助肢体这一工具表达内心情感占主导地位。孩子会说话以后,如果不对孩子的肢体表达功能做引导和强化,这种能力就会逐渐弱化。因此,我们需要对婴幼儿进行早期舞蹈的渗透,以此来延续他们运用肢体表达自己的能力。
3.舞蹈——有趣的游戲
之所以用“渗透”一词,是因为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无法开展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舞蹈课程,对他们进行舞蹈教育必须渗透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借助故事、绘本、玩具等各种载体,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的肢体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肢体表现力。
2013年,由北京花儿舞蹈培训中心研发的《绘本舞蹈》课程问世,这套教材主要针对3~6岁儿童,将动作训练糅合到绘本故事中,让孩子在快乐中达到舞蹈训练的目的。例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一课中,小兔子问大兔子“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张开手臂,开得不能再开。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对妈妈的爱,手臂向两侧伸展,手臂伸得越长,对妈妈的爱就越多。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了训练幼儿手臂延展的教学目的。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探索更加低龄化的舞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对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灵活运用舞蹈知识对艺术活动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对早教人才舞蹈方面的培养,应该紧紧围绕这些职业能力展开。
三、高职0~3岁早期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的几点设想
1.打好舞蹈基础,拓宽就业选择
学习舞蹈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即使以后不从事早期教育行业,打好舞蹈基础都有诸多好处,可以让学生们在今后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多一个筹码。
对于早期教育从业者来说,一方面,学习舞蹈可以拉近早教老师与婴幼儿间的距离,夸张而生动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引导孩子做动作的时候需要标准的示范,这就要求早教老师有较好的舞蹈基础。
我们可以借鉴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身韵训练和各民间舞蹈动律训练,让学生获得较好的肢体协调性和韵律感,具体训练方法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接触婴幼儿的机会很少,在编写基训教材时可以选用符合0~3岁婴幼儿年龄特征的乐曲,让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从心理上感知幼儿、接近幼儿。
2.打造实用教材,着眼职业能力
我们以婴幼儿运动发展阶段为主线,以案例的形式将生动有趣的、渗透了舞蹈文化的活动呈现给学生,编写出一套涵盖了0~3岁婴幼儿全阶段的教学方案,为他们从事早教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指导。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的舞蹈渗透,以肢体开发为主,以音乐为辅;以婴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说明人的动作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对婴幼儿进行肢体引导时必须要遵循动作发展规律,既不能超出婴幼儿的能力范围,还要对婴幼儿的动作及审美发展有促进作用。
(1)动感抚触。在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时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而改变手指移动的速度,或用孩子的两个小脚叩击出音乐的节奏,让孩子感知自己的身体和音乐之间的联系。
(2)舞韵亲子操。2~6月龄以仰卧或俯卧位的被动韵律操为主,主要训练婴儿的头部和躯干力量。6月龄的孩子普遍能够坐立,如在英文儿歌《Walking Walking》中,大人可以采取安全抱姿跟随歌曲做出走、跑、跳、举高、下蹲等动作,让婴儿感受肢体在空间中的变化。
(3)律动游乐园。14月龄以后的幼儿可以模仿大人自发地做出很多动作。如当听到儿歌“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么叫”,孩子就能用手比成小鸭子扁扁的嘴巴,发出嘎嘎嘎的叫声。針对14~24月龄之间的幼儿,我们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肢体表达欲望。
(4)小小舞蹈家。24月龄以上的幼儿,乐于用肢体将听到的故事或者看到的图片表现出来,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在选取教学材料的时候应该更加多样化。我们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意义的舞蹈动作融合到游戏中,进一步增强舞蹈文化渗透的力度。
学生通过我们一系列的舞蹈教学,能够了解0~3岁婴幼儿动作及审美发展的规律。再通过模拟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用生动的表情、准确的语言以及规范的动作带动和激发幼儿丰富肢体语言的能力。当然这只是笔者对0~3岁早期教育专业舞蹈课的一点思考,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期待0~3岁早期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能够早日完善,为早期教育市场输送更加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焦扬,王培芳.高职高专院校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师发展,2017(12).
[2]谭敏,李国祥.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6).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