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吗要一本正经
2019-07-12陈泓凌
陈泓凌
篆刻家在创作时并不都是“一本正经”的,他们通常以文字和艺术上的趣味透露自己的人生追求、倾诉人生的体验;也经常以令人费解的话语自我调侃;还有的则用大白话记录生活的点滴。总之,不要把闲章想得那么严肃,它可以包罗万象,带给你更多有关艺术与生活的话题。
此印文为“依隐玩世”,乃明末篆刻家归昌世代表作之一。内容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赞》“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半仕半隐,看似以一种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实则是一种智慧。艺术家于崇祯末年以待诏征而不应,用印文来直抒胸臆。印文风格简洁高古,拟汉铜印斑驳锈蚀的效果。篆法删繁就简,排布上纵横交错、疏密呼应,略作斜线,徒然生趣。明末清初的印章当其会意,不令世知,极吻合时人志趣。这种高度的统一,是文人情怀最大限度的释放。
金农晚年心依佛门,此印自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丁敬与其品性相投、爱好相仿,因此交往甚密,住所仅隔数步之遥。《道古堂集·丁敬传》中称丁敬“与金农相距一鸡飞之舍,与之齐名”。丁敬继承了朱简的切刀法,刀法钝朴奇崛、风格遒上,线条呈现古拙凝练,以刀立派者,为“浙派”开山祖。此印保留了汉印的整饬,短线密布、斜线穿插,效果出奇。正如其《论印绝句》所言:“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这是丁敬的眼力和气魄,是印学发展的一个时代高度。
陈巨来的笔性一般,但其刀工甚佳,令张大千钦佩至极。选此印“出山小草”,文辞新颖,线条高贵。何以说“高贵”?陈巨来将光洁的线条打造得富有庙堂气,线质广博,曾有人问,倘若将铁丝无限延伸,是何效果?两端断裂而成圆状,陈巨来正是将这种自然状态融入其印,排斥《飞鸿堂》等印谱里对元朱文的误读。今人学其印,多学皮毛,难以深入,为何难以深入,须究无书法之本源,吾辈不得不深思。
印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自苏东坡《水调歌头》。此印乃篆刻大家王福厂上乘之作,时人尽相临摹。偶读边款:“戊寅长夏北窗高卧,取东坡词句作印,时正避兵沪上,日刻一印消磨岁月。”福厂居士拒绝汪伪政府的厚禄聘请,避兵于沪上租借,消磨岁月无可奈何,每日5时便起床写字刻印,驻沪期间留下的作品数量可观,佳作纷呈。福厂居士的艺术成就突出反映了“印从书出”的理念,书法和篆刻具有高度的统一,线条不甚光洁,却流动芳姿,工而不“工”,实为高妙。
这是一本极具时代记忆的《养猪印谱》。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上海,为配合政治形势,体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通过篆刻艺术来表现养猪的好处。这在我国历史上闻所未闻文化产物,如今来读,趣味百生。其中有一方吴朴堂的“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刀法从容,风格典雅,其在秦汉之法下力尤多,為王福厂得意门生。今年是己亥猪年,此本《养猪印谱》又一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吴朴堂的猪年佩奇更是为网络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