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勾股

2019-07-12蒋话刘洋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科幻飞船

蒋话 刘洋

原名蒋嘉骅,“90后”青年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App人气作者,著有长篇小说《乾坤》《斋冷》《少年那多手记之角》等,曾两度入围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

今年春节期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举夺得票房冠军,使观众认识到了中国科幻的力量。实际上,科幻故事并不是新的文学题材,从美国的《惊奇故事》杂志定义科幻文学以来,威尔斯、凡尔纳、亚瑟·克拉克、阿西莫夫……科幻文学大师频出,无论是在“硬科幻”还是“软科幻”领域,不断刷新着科幻故事的整体水准与维度。

在我的科幻阅读生涯中,偏爱软科幻故事。它们虽然没有炫目的硬核科学叙述描写,却总能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巧妙场景,时刻关注着“人”与“生活”的本质。

一篇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充满哲思与对“脑洞”的无限启迪。这篇《勾股》就是这样,充满了无限遐想。当你读完了它,肯定会像我一样受到难以言喻的启迪。从你的角度出发,你觉得这篇科幻小说想表达的是什么?

就这么孤零零地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一个椭圆形的大家伙,破破烂烂,遍布裂痕,像是在某种巨大的压力下崩解了似的。虽然早已失去了动力,但凭着惯性,在各种星体的引力拉拽下,它还是来到了我们这个位于柯伊伯带的观察站附近。

确定没有威胁之后,我和古河决定去查看一下。

我们小心地拉开它扭曲的舱门。什么东西卡在封闭栓里了,门只能打开一半。里面的陈设还基本保持完好,只是不知为何,所有的东西都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让人想起某种后现代的雕塑作品。最后,在一个金属箱子里,我们看到了“他”。

“他”早已死去,肢体僵硬,全身没有任何新陈代谢的迹象。出人意料的是,“他”除了头部呈现倒三角形的奇怪形状,身体的其他部分竟然和人类惊人地相似。

在一个柜子里,我们发现了很多如同胶皮一样的东西,上面写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号。

我们把它们扫描下来,试着用文字破译软件碰碰运气。破译过程花费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最后我们得到了一本类似学习笔记或是日记的东西。

我觉得其中很有意义的是以下几则。

Section 103

昨天学习了面积定律:一个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度乘以宽度。老师出的作业我都完成了,包括最后一道题:计算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面积。我把它分割成几个小块,然后拼接起来,正好可以组合成一个方形。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特别表扬了我。他說班上只有我一个人做出了这道题目——我想这和我喜欢玩剪纸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Section 197

很多人说,升入六年级以后,数学就变得特别难。其实我觉得并不难,只是计算变得烦琐了。

比如昨天学过的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S次方。S就是俗称的勾股常数,约等于2.013。1000年以前,古代的数学家们就把S的准确值推算到了小数点后28位。

实际上用不到那么多位,在实际生活中,大概取到2.013就可以了。老师是这么说的。

虽然如此,但计算一个数的2.013次方(或者进行2.013次的开方)还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进入六年级以后,基本上每一道数学题都会耗费我们几个小时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进行那烦琐的幂运算。

有时候我想,要是S就等于2,该有多好啊!那样的话,每个题目我只用几秒钟应该就可以算出答案了吧。

Section 335

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我很喜欢玩剪纸,从小就是。昨天,我拿着一块正方形的硬纸片,想着该怎么剪比较合适。我首先从中挖出了一个小正方形,这样,剩下的部分正好是四个直角三角形。本来我的想法是把它们拼成一架太空船,四个三角形是飞船的翼。可是看着桌上的那堆纸片,我突然愣住了。

原来的大正方形面积等于所有小块的面积之和,而正方形面积是边长的平方……这里面,似乎有哪里不对?

我试着写出了一列等式,然后化简。最后,我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式子:

a2+b2=c2

没有什么2.013,就是简单的2!

我被这古怪的结果所震惊,然后又为这式子的简洁的魅力而深深吸引住了。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也许这才是勾股定理真正的模样。

Section 336

我的期望破灭了。

今天我去找了数学老师,向他说明了我昨天的推导。我满心期待地看着他,希望可以从他脸上看到惊讶的神色,可惜没有,他只是笑了笑,微微地摇了摇头。

“不对。”

“哪里不对?”

“面积公式错了。”老师用手摸了摸我的头,顿了顿,然后接着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竟然能想到如此简单的方法来推导勾股定理。可惜……”

“面积公式不是长乘以宽吗?”

“那只是一个近似罢了。在低年级的教材里,确实是这么写的,但如果你升入更高的年级,就会知道,要计算面积,除了长乘以宽,还要乘上一个修正因子——那才是正确而严格的面积公式!”

是啊,我早该想到,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呢?

Section 2983

飞船已经离开了勒维星系,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举。我想,三个月后,当飞船上的信号和观测数据传回到母星上时,他们都会为我而骄傲吧。

而我还将继续往前,探索那些从未有人踏足过的领域。

Section 3012

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

几天以前,飞船的舱顶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个裂缝。气压传感器敏锐地捕捉到了漏气的地方——那是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里。我仔细地把裂缝补好,防止空气进一步外泄。

从那以后,各种突发情况就不断发生。飞船的舱体像是受到了挤压似的,出现了很多皱褶和缝隙,我不得不为补好这些缝隙而疲于奔命。但是这完全没有道理。飞船现在处于茫茫的宇宙空间之中,哪来的压力呢?

然后各种传感器和发动机也开始频频出现故障。在那些坚硬的合金元器件上面,开始有明显的裂痕出现。每天入睡的时候,都可以听到“吱吱哑哑”的声音,从飞船的各种隐秘的角落传出,简直像是待在一座鬼屋中。我完全无法安然入睡,最后只好服用催眠药剂。

而今天,我发现连引力传感器都出问题了。有一颗30吨的小行星刚好经过了飞船前方,而引力传感器得到的引力数据和计算机通过遥测计算出的结果完全对不上。

唉,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Section 3028

我想我知道问题在哪了。

我一直在琢磨前几天的引力数据,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实。如果假设这些数据都是正确的,把它们代入到引力公式中,我发现,引力与距离成反比的幂,刚好是2。

我用偏振光干涉法测量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短的直角边是3,长的直角边是4,斜边长竟然是5!

在实验的误差范围内,斜边的长度精确地等于5,而不是比5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的某个数。

Section 3084

我知道飞船撑不了多久了。

每一个部位都面临崩溃的境况,现在即使立马回航,也完全没有安全降落的可能了。

勾股定理——是的,正是勾股定理造成了这一切。飞船那拼接的壳体,仪器中那些精密连接的构造,所有这一切,都是按照2.013的幂次制造和接合的。然而现在,法则已经改变。

我一点都不害怕,事实上,我的心情非常平静,或者说,隐隐地还有点开心。勾股定理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这才是一个美丽的宇宙。而我,就将在这样的宇宙中沉睡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会总结出那么奇怪的勾股定理呢?”我把手上的打印稿看完,感慨良多。

“嗯……我想是因为K09号虫洞吧。”古河搜索了一下资料库,“在他们星球附近正好有一个曲率半径不大的中型虫洞,因为它,附近的空间都被轻微地扭曲了。”

“就算这样,难道他们就从来没有怀疑过那些所谓的自然常数吗?2.013次方,这是个多么奇怪的数字啊!單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式就值得怀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古河也叹息了一声,“不要从我们的角度去评价他们的智慧,也许我们的文明,也在某个更大的扭曲时空之中呢——你难道不觉得,圆周率3.1415……,也是个非常古怪的数吗?”

我突然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有删减)

感谢台州市第一中学的同学参与讨论

● 王榆铭

日记的主人在童年时偶然间计算出了与课本不同的勾股定理,若干年后,正是因为课本中的勾股定理在其他星系并不成立,导致宇宙飞船最后的毁灭。原来,勾股定理的系数不同与物理学上空间的扭曲有关。由此引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已有的“真理”的思考。有人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我认为说的就是这篇小说。

● 陈秦颢

这篇文章其实犯了个毛病,它对于“改变数学规则”的想象还停留于“凭什么这里就是平方啊”“凭什么π就是3.14啊”,文章最后还基于我们已知的“弯曲空间”因素来解释,这样处理会使得这篇科幻小说很不真实,也缺少代入感。

● 金育珈

作者仅用一本日记就打开了一个宇宙,看完后不禁让人背脊微微发凉——我们真的能肯定自己存在的世界没有被扭曲吗?我们敢去质疑已被反复验证并且认同的真理吗?就算敢质疑,就像日记的主人去找老师询问一样,会有结果吗?

小说告诉我们,宇宙就像个煮熟的鸡蛋,我们对它的探索还只处在“剥蛋壳”阶段,了解还很浅。不论是数学还是宇宙,若一定要深究其奥妙,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点点地触及更高更广的天空,而不是安于现有的定理。

● 陈 桤

世间万物都是有其运行规律的,偌大的世界就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人们顺着自己的想法,或是遵守规则,或是挑战规则。

如果文中日记的主人没有走出自己的星系,可能永远不会验证自己曾经对勾股定理的怀疑,也不会死。但即使他活着回去,能说服所有人相信他吗?即使他能说服所有人相信他,新的勾股定理能在他的世界有所用处吗?由于空间扭曲,显然不能。所以,有些时候人类就是这么弱小,自以为人定胜天,其实不能改变规律。我们不如顺从自然,且行且珍惜。

● 戴鑫凯

《勾股》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从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人们一直都是在世界万物的变化中寻找一种恒定的规律和关系,比如能量守恒定律,比如勾股定理。在现代,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更多地认识了世界,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疑问。科学的发展本就是看不到尽头的,正是这样,科学才显得迷人。也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和延续。所以,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幻想未来,探索未知。

● 汪芊慧

我们总是很容易不自觉地被带入一种固有的“模式”之中,日子长久了,便会将这种“模式”作为常识看待。《勾股》一文正体现了这一点。文章最后古河的一番话,我认为是全文最遒劲一笔。是啊,人类在注视另一个已经毁灭的文明的“常识”时,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可笑,那么人类文明自身又是如何呢?地球最终的结局是否也会像这样消失在宇宙之中,再被另一个经历相似的文明发现呢?两个文明对比之下,让人浮想联翩。趁我们还年轻,还有动力,尝试着去突破一些固有的“模式”吧。

● 苏尧祎

初读这篇文章,说实话,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宇宙飞船、勾股定理及圆周率这些看似完全无关的东西怎么会联系到一起?三遍读下来,才逐渐悟出了一些所以然。

细剖日记主人的内心,很容易让人想到当下的我们。有多少同学愿意静下心来走进生活发现真理?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只是不断地接收,老师与我们的关系仿佛是单向传输,很少有人会质疑老师,更不要说质疑课本知识了。但真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应该将我们与老师、与知识的关系转化为双向传输,这样,成功就可能在某一次“真理”的推翻中到来了。

[李 戈 供稿]

荐读人说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有意思。比如王榆铭同学读出了“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而陈秦颢同学認为故事很浅薄,为了营造戏剧冲突效果,似乎是强行设定了一个在我们地球人看来有缺陷的数学定理,但是又不能自圆其说,就只能用“空间扭曲”去圆场。还有的同学看完故事深受触动,面对更广阔的未知世界,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陈桤同学比较谦虚谨慎,认为我们应该小心翼翼、顺从自然;戴鑫凯同学认为要大胆地幻想未来、探索未知;金育珈、汪芊慧、苏尧祎三位同学则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比如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突破思维上的“固有模式”,除了接收知识,还要敢于质疑。

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不算严谨的“思想实验”,从文学角度上看,算是一种“趣味性的假设”,就是:此世界习以为常的东西,甚至是几乎可以称为“真理”的数学定理,在彼世界也成立吗?

人很难超越自己的生存生活经验去设计一个全新的世界,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作者用“勾股定理”这个小工具来设定宇宙中的另一个世界,想象另一种生活。从外星宇航员的日记来看,外星人世界的数学也自成体系,并且能有效指导外星人的生活生产,就像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指导了我们近代人类去开启工业化时代。而且外星人的外貌体型特征,跟人类存在高度的相似,简直可以理解为是人类在那个世界的翻版。那个外星世界的权威(以数学老师为代表)以为掌握了放诸全宇宙皆准的真理,丝毫不加怀疑,大胆地穿越新旧世界的通道,最终遭遇生存危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隐喻。

那位外星宇航员,年少时认为自己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破绽,是这样吗?我认为不,因为存在空间扭曲,他的计算并不成立。而飞出星系后,勾股定理果然如他曾经的计算,书本上的定理就是错的了吗?也不。不同条件,不同结果而已。

那么,是否存在更大尺度上的科学真理,能够在任何维度都成立的科学真理呢?科学是未知世界的地图,这张地图,有人类的经验成分,也有演绎推理成分,这张地图,还有太多有待我们探索的新世界。在发现新世界的道路上,科学是不得不依赖的东西,这是人类理性调动的最高结晶。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的理性认知也许是有局限的。我们的“真理”在地球成立,在太阳系、银河系成立,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就未必成立。曾经,牛顿的学说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了,奠定了现代物理的基础,引力波、黑洞,最近的科学发现都印证了爱因斯坦的种种猜想。但对于未知世界,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自信过了头,浩瀚宇宙,人类只是沧海一粟。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科幻飞船
二手飞船
乘上勇气的飞船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PL-01:科幻飙车党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