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这种魅力挖掘得还不够”
2019-07-12赵玉国
赵玉国
一枚陈旧渺小的闲章,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无关。没有它,生活依旧柴米油盐;有了它,案上添了朱红一点,仅此而已。可就是这一抹朱红,却承载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内涵,深埋着前人对生活的态度。
近年来,印章拍卖风生水起,更有不断升温之势,一众藏家为之痴狂。这从今年中国嘉德春拍“瓦存室存珍——黄土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谱”专场的表现可见一斑。说起这场拍卖,百分百成交的结果固然令人欣喜,但通过它更能看到当下收藏家对印章收藏的认可。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场轰动一时的拍卖是由一位“90后”全程负责的,他就是中国嘉德拍卖古典家具及工艺品部业务经理梅杰。2014年,他入职嘉德,专门负责金石印章板块。五年多的历练,让他对印章收藏市场感知颇深。对于这场拍卖,对于印章的收藏群体、市场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位“90后”负责人怎么说。
《中国收藏》:不得不说,印章在拍卖市场中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而闲章一般在一场拍卖中会占有多大比例?
梅杰:就拿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2019春拍“瓦存室存珍——黄土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谱”专场来说,53方印章中只有“香山何氏收集书画”一方为收藏章,其余全部是闲章。我想其他拍卖行的金石印章专场中闲章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其应用面相对于姓名章和收藏章等带有私人性质的印章更为广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中国收藏》:据您了解,是哪些群体在收藏印章?
梅杰:印章收藏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专门收藏印章材料的藏家,对于名贵材质如田黄、鸡血、芙蓉等青睐有加,尤其是有一定年份的印材会更加吸引他们。二是看重印面内容的藏家,其中很多人是在逐渐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其中,闲章的内容往往是在表达艺术家的一种情怀,这很可能与某位藏家的心境不谋而合,因此受到青睐颇多。另外,除了印面内容,这类藏家也比较看重印章的作者是否为名家,或者是否可以完善个人的收藏体系,因此不只拘泥于闲章收藏。三是有一些书画收藏家、书画家,他们并非印章专项收藏家,藏品对自己有一定实用性,或者与自己的作品风格、意味趋同。在这三类藏家群体中,前两类以“藏”为主,第三类以“用”为主。
《中国收藏》:目前来看,印章市场呈稳步上行趋势,是否经常会有新藏家介入这个领域?
梅杰:金石篆刻这个板块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非大众的板块,但其实每年都有新藏家介入,这基于其自身的玩味性比较强。印章的材质本身就具有自然天成的性质,再加上实用性和艺术性,让这门传统艺术很容易接近大众。虽然经常有新人关注该板块,但从拍卖情况来看,近几年它并没有太大的价格起伏,一直都是稳步上行的。
《中国收藏》:在印章收藏群体中,目前的“主力军”集中在哪个年龄段?是否因为这是一门传统艺术,而使收藏群体年龄偏大?
梅杰:相对于书画、瓷器等大门类,印章收藏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大,所以也会有年轻人玩印章收藏。当然,“主力军”还是集中在四五十岁的人群,他们在财力、时间上更为充裕。他们当中有企业家,也有艺术家,其中不乏正在大量购藏者。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一批专注于此的群体,据我所知,有几位收藏家手里已经有上千件藏品了,如果做出一部个人收藏印谱来会是相当震撼的。
《中国收藏》:前面说了印章目前还属于非大众收藏门类,那么与其他门类相比,其征集过程是否难度更大?
梅杰:是的。它不像书画、瓷器存世量那么大,比较难挖掘,尤其是精品的数量就更少。比如现在市场上最贵的赵之谦作品已经超过了1200万元,还有几件达到了八九百万元,可是流传有绪的赵之谦篆刻作品市场存量可能也就三四十件,可以说拍一件少一件。再如“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作品,市场上确真无疑、流傳有绪的仅仅四五件,随着作品的释出,日后的征集肯定越来越难。
《中国收藏》:精品存世量少,但黄士陵专场一次性就出现了53方作品,可以说件件精彩,这背后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征集故事?
梅杰:这批印章的主人黄文宽先生曾以收藏200余方黄土陵印章而闻名篆刻界,而其曾将其中的150余方出售给钱君匋,剩下的这53方是他舍不得卖掉的精中之精。
我们关注这批藏品已经很久了,在得知黄先生的后人要将其出售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黄家。开始时,我们打算将其分几次投放市场,每次一二十方,但对方更希望一次性释出。我曾担心这么大体量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接受能力,但这样确实能引起更大的关注,于是决定硬着头皮干一次。
《中国收藏》:那么对于现在这个结果,您觉得是情理之中吗?
梅杰:在该专场拍卖的前一天,我去查了电话委托的情况。应该说比自己想像的要糟糕,53方印章只有十几个委托。熟悉拍卖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拍卖当天,前面两三件拍品显得稍微有些拘谨,藏家们出价有些谨慎。当第五件拍完之后,我就预感这一场要拿“白手套”,因为现场的气氛已经活跃起来,看得出藏家们还是做了比较多的功课,知道这批拍品的价值。200多万元买一方印章其实不算便宜,但这是最项级的篆刻作品,市场上不会再有了,其未来肯定还有很大的价格空间。
《中国收藏》:从这场拍卖来看,应该说藏家已经形成了对流派印的市场认同感,那么当代篆刻名家的作品目前在市场中有怎样的表现?
梅杰:当代篆刻家作品我们每次拍卖都会推出,体量大概在十几件。因为当代篆刻作品的数量是很庞大的,所以我们会做一些筛选。其中主要包括老一辈篆刻名家、当代印坛主流人物以及有培养空间的年轻篆刻家三类人群。刚开始时成交情况并不理想,现在虽然量仍然不大,但接受度明显增加了。当然,其中主要也是以闲章作品为主。
《中国收藏》:这场黄士陵专拍荡气回肠,其实不光是印章,本场的印谱也创了纪录。据您了解,当下收藏闲章的藏家一般会将其制成印谱吗?印谱会不会为印章藏家带来附加值?
梅杰:的确是的。今年我们推出的《丁丑劫余印存》成交价达到724.5万元,成为了目前最贵的印谱。它是1937年浙江四大藏印家丁仁、高野侯、葛昌楹、俞人萃共同辑成的,其中收录了1900多方印蜕,代表了流派印谱的最高成就。实际上买回印章自己用的情况并不多。不过谈到印谱,现在我知道是有藏家在做的。这不仅是一种分享,也是对自己收藏的总结,更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参考资料。
《中国收藏》:印章拍卖从无到有,再到引起广泛关注,您觉得这个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未来的前景又如何?
梅杰:以中国嘉德来说,2008年开始做印章石材的拍卖,真正做印章拍卖是从2011年开始的。这个板块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大起大落,一直是稳步提升的态势,应该说现在依然是收藏印章的好时机。因为现在能拍出高价的篆刻家毕竟还是少数,还有很多人没有达到与名气、艺术水准匹配的价格高度。总体来说前景是不错的,而我们最担心的是随着群体的扩大,资源会越来越少。
《中国收藏》:看得出,您对这个板块的未来是比较乐观的。那么,目前有没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梅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专业化,二是普及化。让更多人了解篆刻知识、能欣赏篆刻之美是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我有一次到韩国首尔,走在大街上一路发现七八个刻印店,但在中国却看不到。这说明两点,一是篆刻艺术有着强大的魅力,二是我们对这种魅力挖掘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