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注入新活力

2019-07-12林江

同舟共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珠三角广州智慧

林江

 

2019年,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多处提到广州,其中,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建设“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广州的两大任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广州如何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各种有利条件,为老城市注入不竭的新活力,非常值得思考。

以对外开放推动对内开放

在当下的城市竞争中,特别是在区块链技术下,无论是广州、深圳、东莞还是香港,都难以凭借一市之力建成中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因为城市竞争逐渐演变为城市群竞争,核心城市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每个城市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就是对区域建设做出的最大贡献。

从这个角度看广州在区域建设中的定位,其意义更为深远。这里的区域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珠三角9个城市的区域融合发展,二是港、澳与珠三角9个城市的区域融合发展。

理论上讲,第一部分的区域融合发展目标更容易实现,然而,过去40年历史经验表明,港、澳与珠三角的区域和产业合作关系似乎更加密切。当然,这与港、澳与珠三角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聚焦加工制造业,产业层次不高,港、澳资本看中珠三角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有很大关系。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也由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港澳地区与珠三角9市的区域融合发展难度也逐步显现了出来。因为,港、澳的现代服务业以及通过港、澳进入内地市场的国际先进制造业项目,是以内地14亿人口这一消费群体作为目标的。外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看重的是,内地的投融资环境和营商规则是否与国际市场接轨。只有通过加快改革步伐来实现制度创新,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才会纷至沓来。可见,实现珠三角9市的区域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港、澳与珠三角9市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从而成功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前提。

基于以上思路,广州作为省会城市,珠三角商品物流集散地,华南地区人才培养、科技资源集聚、研发的重要基地,首先扮演着推动9市区域融合发展无可替代的角色。这一目标一旦实现,港、澳与9市的区域融合发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需要承担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使命。具体而言,广州需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优势来对接对内开放的资源,即通过对外开放推动对内开放。如果说,9市的区域融合发展其实就是对内开放的话,那么,促进9市与港、澳的融合发展就是扩大对外开放了。若上述两种开放资源能对接好,珠三角城市地方政府在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才更有动力,更有针对性。各项改革措施到位了,广东作为我国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有付诸实践的抓手。

基于以上分析,在区域建设的背景下,广州当前最重要的战略机遇就是助推9市两区实现内外融合,内外兼修。其中最重要的是,促成9市自觉接受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例如,可以让现代金融业、医疗保健行业、航运业等,在包括南沙在内的自贸区落户;允许民营企业“做试验”,对南沙的融资租赁和特色金融进行制度创新,成功后总结为区域特色金融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广至全省。

打造提供服务的“广州样本”

如果说1990年代“广货走遍全国”的说法只是在描述广东制造的商品走遍全国甚至走向世界,那么,在区域融合发展的新背景下,广州将更有基础和条件主导具创新色彩的现代服务模式,并将这样的模式复制到区域内近7000万人的消费市场,逐步走向全国。

如此一来,通过把港、澳的现代服务业成功嫁接到珠三角城市上,并把各城市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港、澳向国际市场展示,广州的影响力就不再止于广交会上的最新产品了,而是把广州为周边城市提供的服务,特别是与产业相关的服务,作为广州的城市魅力与核心竞争力。不难看出,只要广州助推区域内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的角色清晰,欧美日的先进制造业也自然会选择广东作为投资地,广州的城市地位也就越加巩固。

为什么是广州而不是其它城市最适合扮演这一角色?這无疑与广州既拥有省会城市地位,又拥有自贸区的政策红利有关。广东自贸区的南沙片区拥有近800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在地理位置上背靠珠三角庞大的民企群体,与港澳地区处于等距离位置,承接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最大。

因此,广州应以南沙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主动联络区域内其它城市,鼓励这些城市的民企到南沙进行制度创新试验。与此同时,广州需要更积极地与港、澳特区政府和工商界人士协商,鼓励更多港澳金融业、会展业、医疗健康行业、创意产业、航运业的从业者到南沙提供服务,并与当地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例如,2018年末,《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公布,通过新增和扩建医疗机构,以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薄弱地区延伸。曾几何时,由于广州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量珠三角地区乃至粤东西北地区居民选择到广州市区就医,使市区的医院人满为患,不胜负荷,也加重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负担。广州成为华南地区的“看病中心”,当然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和权威性,以及医疗配套设施齐全。反过来看,则是广州非核心城区的医疗技术手段落后和技术力量的相对薄弱。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正是这种医疗资源结构的失衡,才让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中心城市成为“看病中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启动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自此,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弱的问题。

为解决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广州加快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无疑成了重要的对策措施。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后,广州市民及珠三角居民今后将不必前往市中心,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其内在逻辑是,适度控制大型医院在原址的扩展,引导优质医疗机构往基层下沉;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资金用于基层医院和满足市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病人放心在基层医院看病就医。

随着区域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包括医疗健康资源在内的产业、科技资源也正朝着加速整合的方向发展,广州率先整合医疗资源,建立新型医疗体系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也是在为区域内乃至国际投资者提供制度创新的“广州模式”或“广州样本”。

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

当前,广州的机遇还体现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打造为区域总部经济中心。早在2011年,广州市政府就提出通过智慧广州建设,市政府同时提出,广州将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五个新”,致力于智慧设施、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港口和智慧乡村等一批先导工程的建设。

广州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请进来”的重要基地和结合部。在“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充分对接的背景下,“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不仅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市场营销、财务融资等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上下游产业对接、企业并购等问题。

未来,广州作为总部经济中心,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提供给企业的选择更多。例如,创新型企业总部在广州落地,将有利于与区域内的互联网及大数据信息服务供应商开展合作,寻求转型升级的技术解决方案。

近年来,广州一直致力于与国际接轨,而实现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配套环境。如今,广州琶洲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国内一大批互联网巨头进驻。未来数年内,这里可能成为华南乃至全国颇具实力的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这是国际互联网解决方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本土发展路径的试验场。

当然,广州要成为区域总部经济中心,也需要应对一些挑战:

一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问题。数字经济代表着智慧经济和智慧产业,是创意和创新的载体,代表着广州经济的未来,而实体经济是广州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两者都不可轻视。理想状态是,广州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从而把智慧经济和智慧产业的未来牢牢地建筑于坚实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之上。同时,以众多互联网巨头所提供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广州传统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将更加畅顺。

二是智慧城市如何吸引更多本市乃至其它城市的中小企業进驻。事实上,智慧城市除了有巨无霸企业外,还需要有中小企业的响应和配合。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人们注重的是企业和投资规模之“大”;而在新的发展模式下,人们将更加重视企业和投资项目之“小”。因为,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小微企业和网络化组织更能代表共享经济背景下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力。广州需要吸引更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聚集,形成以智慧产业、创新企业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新格局和新秩序。

三是广州如何与本区域内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型城市开展合作和协调。例如,广州要思考如何与深圳、杭州开展合作等。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多个智慧城市,形成不同的智慧产业成长路径,让市场对不同的成长路径进行选择。这也是优化我国智慧产业结构和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由之路。对此,广州可以考虑发起“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联盟”这样的半官方机构,以区域内的相关城市作为蓝本,最大限度地引入国际和民间资源,为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出谋划策。同时,也可借此最大限度地避免各城市之间可能出现的非良性竞争,从而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珠三角广州智慧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