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方式之我见

2019-07-12高超

北京文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统

高超

毋庸置疑,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鄙视慢活精工而崇尚高效速产的时代。矛盾的是,我们在追求一日千里而筋疲力尽的同时,内心又无时无刻不向往着采菊东篱、躬耕南阳的从容悠闲。打个比方,你久居华丽的别墅楼厦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怀念以往农家小院的朴素怡然?你整日吃着山珍海味,会不会更向往小葱拌豆腐的爽口?你将新媒体玩弄于股掌之间,随时随地浏览花边新闻和快餐文学,将来会不会后悔没能捧读典籍、做好学问?

作为95后的大学生,可以说,对新媒体的运用,几乎没有谁能比我们更有发言权了。写论文、查资料,豆瓣、知乎、微信……不能否认,新媒体对我们学习的帮助是举足轻重的,从中获取信息也快捷、高效且全面。可自始至终,我都把新媒体当成是我的“字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供我查阅实体书中找不到的资料,而传统阅读才是我永远的依赖。因为传统阅读的灵活性和自我契合感是新媒体阅读所不能比拟的。简言之,传统阅读让人更加从容。

新媒体阅读的从容,则是有限制条件的。新媒体阅读必须借助于电子产品,譬如对我们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譬如电量不足了,我们就不得不放弃继续阅读,哪怕你正读得多么痴迷;再譬如阅读过程中来了新消息,也会打断我们的阅读思路,让人手忙脚乱,从容感也就大幅度降低了。而传统阅读就不存在这些情况了,书本是完全听命于你的,只要你不抛弃它,它就一直无条件地侍候着你,直到你满意。另外,我们捧读实体书,还可以在书页上勾下要点,从容不迫地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不时地用笔在书本上写下感悟,还能够让人重新找回做课堂笔记的感觉,并不断给你发送一个潜意识:我在收获知识。

可有些时候,即便是反感新媒体阅读,也仍需不得已而为之。我的文学启蒙深受史铁生先生的影响,因此高中时就有一个小梦想:去地坛公园阅读《我与地坛》,追寻史铁生先生的足迹。终于在去年的七月三日,我来到了北京。次日凌晨,我来到了地坛公园,先是逛遍了整个园子,然后又坐在古树下的长椅上品读散文《我与地坛》……这样的阅读,是能让人产生快感的。可至今令我遗憾的是,因准备不足,没有把实体书带去,只能借助手机阅读电子书了事。虽然不喜欢数字化的阅读,但在那种环境下,我又不得不感谢新媒体带给我的便利。

因此说,对于新媒体阅读也不能一味地冷眼相待。

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有时也关心新闻八卦。这时我们便需要借助新媒体来获得满足。劳累之余,通过一些碎片化的花边新闻和幽默段子,也能够让人身心愉悦,暂时忘掉疲劳。但这更像是兴奋剂,不可多用,一旦用多,我们精神这盘大菜就会坏掉,从而中了快餐文化的瘾,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变得更加抵触,进入到一个始终无法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死循环里。

而当我们手捧实体书的时候,那种阅读的神圣感是油然而生的,是新媒体永远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当我们用两种阅读方式面对同一文本时,内心的阅读态度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一种是严肃性,一种是随意化。

另外,传统的实体书还能收藏,这对自己的阅读生涯绝对是一个个里程碑的纪念意义。我曾在镇初中的学校门口买过鲁迅的《呐喊》和《朝花夕拾》;在县高中的学校门口买过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县车站“文化吧”买过路遥的《人生》和苏童的《黄雀记》;为了阅读胡学文中篇小说《双向道》,还从淘宝上连带着买下了四大本的《北京文学》杂志;出于对张炜《古船》的喜爱,我还曾打算收集这部小说的所有版本……想象一下,等我们老了,伏在书桌前,翻阅着以往的旧书、旧报刊,也一定会怀念我们少年时代的青葱岁月吧?日后教育子孙要勤奋读书的时候,我们捧出这些收藏的书本展示给他们看,向他们讲述我们的阅读故事,不就很有教育意义吗?我想,这比单纯的苦口婆心的劝导鲜明多了,也深刻多了。

是的,我们这个时代在崇尚快节奏的同时又追求简约。有些读者可能对实体书的收藏并不感兴趣,认为阅读的本质就是让人收获知识、陶冶情操的,无须在乎以何种方式阅读,只要随身携带着手机或电脑就足够了,里面有成千上万册的电子书,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读书了,就可以随时上网找出自己想读的书目尽情享受,还免去了携带厚重的实体书的劳累。

但我建议,经典还是要进行传统阅读,因为它更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用足够的时间去揣摩其中的大道,同时也能增强我们对文字的敏感度。想想吧,如《红楼梦》《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的经典大部头,你是愿意面对冷态的电子屏幕还是优雅的书页呢?我想,多数人都会选取后者而舍弃前者吧。究其原因,就是传统阅读能给人以亲切感和舒适感,能促使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想象一下,面对电子屏幕阅读大部头的世界名著,那样子也一定很滑稽吧?不免让人感觉,这样的阅读方式有些对不起也配不上这么伟大的作品。毕竟,好作品总是让人心生敬畏的。

然而,无论你选取何种阅读方式,都应分清哪些是有价值的阅读,哪些只是徒劳无益的走马观花。只要确定你进行的是有价值的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另外,从事纸媒生产的团体,也永远不要惧怕新媒体的冲击,因为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阅读。这只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表现,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对阅读产生更深层次的需要后,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再次回归到传统阅读。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如今,阅读的形式和载体也越来越多元化,至于选择哪种阅读,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无论时代怎么变,阅读的目的始终如一,是为了更好地獲取更多知识。

猜你喜欢

传统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Task 7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少年力斗传统
异国新年前夜的奇葩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漫谈写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