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美育行踪 与美育与同行

2019-07-12罗丞谭艳朱明伟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智育美育美的

罗丞 谭艳 朱明伟

人类对“美”的追求古而有之,“美”之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而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一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美育又将站到教育的主阵地——学校。

一、美育的萌芽

美学教育其实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许多美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都积极倡导美育,把美育看作是完善和提高人的品格、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强调寓教于乐的艺术感化作用。荀子在《乐论》中着重探讨了“乐教”的特殊功能。他说:“夫声乐之入人心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又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荀子认为,乐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美学著作《乐记》也十分重视音乐的情感教育,《乐记》中也提出“致乐以治心”的观点。

在西方,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认为“美具有引人向上的作用和力量”,其《理想国》中提出将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作为教育的归宿。亚里斯多德也提出影响很大的净化说,认为文学艺术有“净化”人心灵的功能。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这就是他的“寓教于乐“的观点。

二、美育的发展

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首先提出和使用“审美教育”的概念。在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中有“游戏说”的理论主张,所谓“游戏说”,不是孩子们所做的游戏,而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想象力的自由活动。正因如此,审美活动不是受制于功利性的,而是对人心灵的净化;不是从理性上教化人,而是在实践上培养人们的想象能力;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而是对人情感的激发。席勒曾精辟概括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他认为审美教育是“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的教育”。

席勒的理论在近现代中国得到积极的响应,最早是王国维。1906年,王国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提出应当把人培养成“完全之人物”即“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两个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他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到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起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强调:“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1979年,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和美术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从此刻开始,美育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对美育日益重视。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一文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当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适当进行劳动教育。1989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制定的《1989——200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范》重申:“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这样就把美育纳入了全民族素质的范畴。

进入新世纪,美育更受重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素养”的要求,为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引领了航向。2014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专项文件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对美育的高度重视。2018年4月23日,教育部召开全国美育工作会议。由教育部以美育为会议主题召开全国性的工作会议尚属首次。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几位教授的回信中说:“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美育的重视。

从美育的萌芽与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以美育人,以美怡情,以美立德,可以全面还原教育的本然内涵。美育,在提升教育水平,助力学生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美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这是一个与美学相关联的概念。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产生影响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以唤起美感的方式来对人进行教育”。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但什么是美,要洞察美的本质,却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美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藝术美和现实美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如有人指出:“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美育中内在包含智育与德育,而且是将智育与德育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情感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与认识相伴随,情感又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化与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融化在知识与道德中,但情感教育又有比智育与德育更为复杂的特殊规律。总之,智育、德育与美育是互相渗透的,就各自特点而言,德育是各育的灵魂与方向,智育是各育的前提与基础,美育是前两者的桥梁和各育的内在动力。”

四、美育的作用

有一句名言:“美是未来的伦理学”。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

目的是一致的,即:让受教育者在积极乐观的状态中接受美学熏陶,从而达到“灵魂受到洗禮,心灵得到净化”。美育不仅使人懂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而且最终使人形成完整和谐的人格,其作用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1、美育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许多大科学家也都谈到,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这种想象力和直觉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因为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2、美育能修养道德。

一个人有了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头脑、丰富健康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还算不上和谐和完整,一个真正和谐完整的人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发展的潜在秩序,是不可或缺的。而道德的形成不是靠说教来完成的,它必须依靠美育。

近代美育的首创者和教育家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自然美也好,社会美也好,人性美也好,美育在对人的心灵长期陶养中,会使人逐步形成强烈的是非美丑观念,进而自觉地去恶存善,远丑近美。

3、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养。

“从美育特征上,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除了要有创造性之外,还要有一颗平和的胸襟。这也有赖于美育。清代大思想家王夫之说过,一个人如果心烦意乱,心胸狭窄,目光短浅,那么他必定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美育可以使人获得愉悦的心境和开阔的眼界,从而成为一个生气勃勃、明事理、有作为的人。

众所周知,“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它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审美教育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审美本身是无目的的,审美教育却是有目的的,它承载着引领孩子挖掘自身发现美的潜质,让孩子在美的世界、美的心灵里创造并享受诗意人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智育美育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做人教育是道德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大学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研究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