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防控

2019-07-12

兽医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耳病猪舍病猪

随着我国种猪的引进,蓝耳病也随之进入我国。研究显示,蓝耳病病毒(PRRSV)有着明显的变异特征,而PRRSV基因组的变异也正是该病防控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现阶段,两大类基因组变异病毒均在我国出现,对此,我国更应该加强蓝耳病的防控,尽可能将该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养殖的损失。猪蓝耳病作为一种高接触性感染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容易在地方形成流行性疾病。

一、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病毒原为鼠动脉炎病毒的变异病毒,病原体名为莱利斯塔病毒,是一种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该病毒的显著特征是基因组易发生蛋白基因的变异,而病毒本身却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同时也易受pH、温度的影响。该病毒在pH 5~7之间活性最强,因此变异和感染的能力更强,其感染率高达95%以上,在<4℃的环境下可活一个月,>56℃的环境下可迅速失去活性。此外,该病毒在有机溶液氯中,感染率仅为1.111%,在化学消毒剂环境下,感染率也较低。蓝耳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猪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咳嗽等,病猪两耳后部边缘及腹部位置呈深紫色。母猪发病可造成流产、死胎、早产、弱仔等。慢性病猪表现为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免疫功能等下降。该病易发生于仔猪、母猪,公猪发病率较低,发病后可造成精子质量下降并携带病毒。此外,该病具有较高的继发性,慢性反复发作可造成呼吸功能减弱,引发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病,进而加剧病猪的负担,最终引起死亡。猪蓝耳病有着较高的传染性,一般通过接触、精液、呼吸、环境传染,传播途径较广。不同日龄、不同体质的猪感染情况不同,一般传播时间为2~14周,30日龄内及母猪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猪蓝耳病的防控

1.预防。通过对蓝耳病病毒的研究,蓝耳病作为一种外来的猪病,最有效的防控方法是减少引种次数,坚持养殖场自繁自养,在转舍时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在日常管理中,加强管理流程建设,积极完善疾病防控的设施设备。凡进入养殖场的一切物品、人、猪都要经过检疫消毒,养殖人员进入猪舍都应该按流程做好消毒工作。此外,还要做好养殖场疾病监测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与病毒监测,严格监测猪舍环境温度。母猪及仔猪要定期做好疫苗的注射,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猪舍的清扫、定期消毒、通风等工作。饲养员要加强养殖管理与观察,关注猪的行为及表现,一旦发现类似蓝耳病的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并对猪场、猪舍重点消毒,病死猪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切断所有病毒传播的途径。

2.治疗。猪蓝耳病一旦发生,首先要及时隔离病猪,对猪场猪舍采用化学消毒剂和含氯的有机溶液进行消毒。隔离后的病猪采用“清瘟解毒”中药处方治疗,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汤等,并对所有的仔猪采用减量后的处方预防。对于急症猪或重症猪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用西药泰乐菌素+强力霉素与中药花青素拌食,再用中药处方调理治疗。

清瘟败毒汤处方:生地20g、黄连18g、栀子9g、知母9g、玄参9g、赤芍9g、连翘9g、丹皮9g、甘草6g、竹叶6g、黄芩9g,煎汤灌服,每天一剂,每日3次,连续给药7d。此方可用于100kg体重的猪,急症猪、重症猪适当加量,延长用药时间,仔猪、母猪适当减量。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蓝耳病的防控,我国养殖场应该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种猪的引进。养殖场要加强体系化的管理,为猪创建健康洁净无害的猪舍环境,在治疗方面应该通过疫苗防治与中药治疗同时进行,防止猪蓝耳病的发生与控制,降低死亡率,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耳病猪舍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