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严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19-07-12宋谊青

中国品牌 2019年7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餐饮监管

文|本刊记者 宋谊青

“违法成本低”曾一度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下发,我国食品行业所存在的不足、出现的乱象,将会得到彻底的治理

“食为天,安为先,把关口,守舌尖……”6月18日,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三层的大会议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悦耳动听、整齐划一的童声,原来是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的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

网络食安,刻不容缓

人无食则不存,食品安全问题既是高层领导关注的通天大事,也是普通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已完成5000项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发布了1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局长张茅指出,但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药、兽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等安全标准还有较大不足,产品标准缺失、滞后问题仍比较突出。

有数字显示,2018年,全国消协受理食品类投诉30101件,同比增长43.7%。还有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农药年使用量达180万吨,其中超过50%的农药进入土壤和水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

“一旦源头发生污染,后面再通过加工、包装、运输到餐桌,恐怕都无法解决前期遗留下的污染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于对源头监管的忽视。保护舌尖上的安全,空气、土壤、水等环境因素缺一不可。

没有原料的安全,就没有食品加工业的安全。近些年,网络餐饮平台逐渐兴起,对于很多工作繁忙的城市居民来说,外卖APP正在取代在家做饭或外出就餐。外卖运费不高,外卖APP的折扣力度很大,因此外卖订餐似乎合情合理。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各大外卖平台2018年的订单总金额为700亿美元。

然而在知乎上,有着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吃的外卖到底有多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极致恶心的回答,能让你一天的食欲瞬间下降到谷底。

6月19日,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在京联合发布《网络餐饮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报告(2018-2019)》。报告显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6日共监测到13万条网络餐饮(外卖)舆情信息,其中,正面消息3.2万条,占比23.95%;负面消息5.2万条,占比38.69%。

网络餐饮消费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订单配送问题、侵犯个人隐私、外卖员素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等七个方面。其中,食品卫生安全关注度较高,排在第一位。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比较急迫的是深化监管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表示。虽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但由于网络餐饮平台合规能力建设存在严重短板,没有尽到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部分脏乱差的“黑餐馆”混入平台经营,“幽灵外卖”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制约了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 2018年1月至今,仅美团外卖(包括其分公司)就被行政处罚64次,罚款58次,罚金共计650余万元。

“从报告内容不难发现,网络餐饮平台没有尽到审查义务,是导致部分脏乱差的‘黑餐馆’混入平台经营的主要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孙颖表示,正是因为平台未尽审查义务,才给一些没有资质的“黑餐馆”留有空子可钻,导致一些没有任何证照、没有卫生保障的“黑餐馆”通过套证或假证等手段混入平台经营。有记者亲身体验,只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和1200元钱,就在美团平台成功上线了一家可以正常营业的“黑餐馆”。

身为一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马如林感触颇深。“作为监管部门,我感觉现在食品安全还面临着不少难题。目前的网络餐饮服务在食品安全上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其中包括监管的责任和平台的责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韦梨则指出,虽然《电子商务法》并未为食品经营放宽任何的经营条件和准入条件,但网络食品经营中的物流等部分环节仍然处于“空白监管”的状态,亟待从法律的角度将电商平台经营的形态、业态、平台责任等划分清晰 ,这样才能在保护消费者安全的同时促进业态的长远发展。

“四个最严”保食安用重典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要以严管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双随机’抽查和飞行检查,严格落实‘处罚到人’的要求,对违法企业及法人代表、实际收益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实行从严禁业到终身禁业。”在2019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周”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肖亚庆表示。

“在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中,经济利益驱动型占比较高。这类案件的发生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通常会制造出不必要的恐慌,且社会影响恶劣持久。这个现象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漠、处罚不严、违法成本不高直接相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说。

“实行最严厉的处罚,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将有助于遏制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还有利于避免食品安全技术监管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圈,将食品安全问题收缩在纯技术范畴,充分发挥科技发展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引领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罗云波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协同中心主任胡锦光也表示,食品安全法对生产经营企业各方面责任做了全面规定,如企业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出厂检验制度、召回制度、追诉制度、自查制度等。企业是否落实这些法律制度条款,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早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也就是“四个最严”,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各地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同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职责、考核监督、奖惩等作出明确规定。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公开发布。

该《意见》明确,建立最严谨的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是判定风险和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已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260项,但与最严谨标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意见》要求简化优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流程,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意见》明确,实施最严格的监管。食品产业链条长,风险点源多,任何一个“点上”的问题都有可能给“面上”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需要源头严管、过程严控。《意见》要求健全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开展重点地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将高毒农药禁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食用农产品,健全超标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将体系检查从婴幼儿配方乳粉逐步扩大到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严格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

《意见》明确,实行最严厉的处罚。食品安全需要依法监管、重典治乱。这些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成效显著,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但确实还存在着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法律震慑力不足等问题。《意见》要求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对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对再犯从严从重进行处罚。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严重失信者名单认定机制,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力度。

《意见》明确,坚持最严肃的问责。针对事权不清、责任不明、一些地方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等问题,《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加强评议考核,完善对地方党委和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严格责任追究,依照监管事权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

“互联网+”到“田间地头儿”

进入智能时代,食品安全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吃得安全”已经融入到“吃得明白”“吃得健康”“吃得快乐”之中,成为了公众食品消费新的追求。

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轻松一扫,眼前这份食品从田间到货架上的“前世今生”便可尽在掌握。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这种便捷和透明与我国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和科技进步是分不开的。

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说,这种便捷只是1.0版本,我国餐饮管理系统应向2.0时代挺进,着眼于有效改善餐饮行业在供应链采购、食品加工等过程的管理,以便于多层级政府开展监管、实时分析、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看来,中国食品安全不断向好的势头能否稳住,并且能够持续向上,最关键的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化。孟素荷称,当前食品安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原料、物流和人员执行力等细节问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管理、标准、政府监管都需要到位,同时,食品行业从业者要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的短板。

孟素荷提出,从安全到健康的转型是食品行业下一轮创新的机遇,如减油、降糖、减盐问题的破解,同样也需要从原料到工艺再到装备等各个环节的变革。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食品机械制造行业也享受到了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与人工操作相比,智慧化的智能机器人除了能够协助单调、频繁、重复的烹饪作业,还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和稳定。“需要承认的是,人工智能在食品机械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人工智能食品机械相较于普通食品机械最大的不同,就是运用了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食品机械完全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王晓杰举例说,通过互联网数据,智能熟面机能实现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但传统食品机械是不具备芯片和上网功能的。“不要小看这个远程监控功能,这对未来实现食品安全意义非凡。想要做到整个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可追溯,就得保证食品机械的智能。如果食品机械是通过大数据与食药监部门的数据库相关联,一遇到不合格原材料就锁机报警,那么食品安全将更有保障。”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的智慧餐厅更多意义上是一个自动售卖的小型迷你厨房,完全无人化的无人餐厅构建仍存挑战,真正无人化的全人工智能餐厅需要技术的不断迭代。但人工智能对于现阶段的传统食品机械制造而言不仅是机遇,也是未来趋势,智能化、无人化更是降低餐饮业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如果智慧餐饮再加入自动售卖功能,产销一体化将是未来人工智能食品机械的一大卖点,无论是消费者体验还是食品安全,也都将得到同步提升。

法国法兰西大区副主席安德烈·勒克莱克分享了大区内食品安全发展的四大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精炼加工、植物蛋白研究,以昆虫为主的食物饲料链、数字与机器人应用。“比如,通过发展生物精炼技术,我们从玉米、小麦中提取了150多种物质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产品,这些都得益于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餐饮监管
可怕的餐饮外卖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