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精确制导”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9-07-12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418000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418000)
在“创新驱动”这一时代发展主题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正逐渐为我国认识和重视,成为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新热点。从现有资料看,虽然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开已超过5年,但是公认的代表性模式并不多,并且很少涉及“企业协同、精确制导”相关层面的研究,从当前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高全体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业意识、问题意识和技能意识。这一过程中,教育教学必须通过校企协同充分而精准的思想引导、能否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及资源支持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研究:
第一,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通过以校企合作为前提,深入研究当下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个人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构架务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其中应当重点解决的是:通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侧重点、设计类专业的职业需求技能、个人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及畅想等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及数据分析,展开基于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定位的方法倒推,力争制定科学化、精细化、融合力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规划。合理的教学规划是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根基和前提,侧重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划不同于传统教学规划,在制定课程及实践与理论占比方面就偏向实践,且应当引入企业团队教学,用亲身案例讲解及软件操作示范更能吸引同学们对未来职业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第二,通过研究实践,加快校企协同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改革内容就是:一方面要想办法提升企业方的参与意愿,确保能够吸纳企业方优秀的一线人才资源进入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强大的“校外创新创业外导师”团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远程给学生上课及布置课余作业,作业的主题来自于企业方的日常设计方案头脑风暴及效果图制作等,除此之外,每年争取一到两月时间用于企业方派遣设计主管校内教学指导。学生长期的与企业连接可以使得毕业后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各项技能均能得到提升且时刻接受到来自市场的检验;另一方面如何确保真正实现“精确制导”作用,尤其是如何通过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对未来职业、技能、思想意识的“精确制导”。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长期脱离市场的熏陶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设计过程中不切实际,总是设计概念化的产品并且在进行专业考察时难于接受高端设计公司的作品,认为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这就是典型的与市场脱节。对于未来的职业方向、所需的技能没有正确的认知,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精确制导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正确导向。
第三,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结合理论教学,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与认知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并建立“逐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即包括“三阶段、三能力、四训练”:针对大一年级初步阶段完成基础性知识积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开展单项技能优才训练计划,基础理论知识及常用单项技能是人才培养梯队中的根基,只有扎实地根基才能滋养大学生们往前走;针对大二年级阶段课程特点以科学的方式完成创新思维激发,并校企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坊”完善课外实践规划,企业派遣专业设计团队来校进行案例讲析,每年的寒暑假学生们去到企业实习锻炼;针对大三、大四年级逐渐转化为实践能力,完成创新思维拓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阶段。例如:组织针对性强的寒暑假短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营”、企业见习实践培训计划等。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学生学生能力的不同派发不同的设计任务,以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第四,充分发挥“精确导向”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氛围营造。一是提高宣传力度,注意在班风、学风等日常情境的导向塑造,从入校即对所有同学进行专业宣导,使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方向及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好学习的目标;二是多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从大二开始不停地参加省、国家及国外的不同比赛,在比赛中出成绩、出学习经验;三要定期举办创业活动,向广大学生介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在培养之初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师资组建改革方案。其中重点是根据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双创”能力素质要求,深化校企协同的课程体系、教学机制、师资队伍及教学实践平台等建设。确立科学机制并有效运行,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融合、协同互补、精准定位、务实高效、合作共赢。构建与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造技能提升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之有效的同时确保真正意义上的“精准”。通过研究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以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实践教学运行,渗透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其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创新创业文化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之源。教学研究及改革实实在在落地,让学生群体真实地从教学模式改革中受益,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思想意识、创新创业技能素质、学习实践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