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画意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1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50353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画意摄影艺术绘画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50353)

一、画意摄影的艺术起源与发展

在现代摄影蓬勃发展的洪流之中,画意摄影独领风骚二十余年。这一国际范围内盛行的摄影流派之所以为人所知,是因为它主张将摄影视为一种艺术,并从绘画主题和绘画技法中汲取了大量灵感。画意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30年代早期终止,是源自西方的一种很典型的艺术思潮。画意派摄影师主张在摄影领域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华,通过画面中影调以及光线的把控,打造出类似于绘画风格的艺术美感。

20世纪摄影观念的主流意识主要定位在瞬间摹写与片段纪实上,并始终处于摆脱传统美术影响的进程当中,从而导致这一时期的摄影艺术过于模仿并追随绘画艺术。但是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摄影与绘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在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这就为早期画意摄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851年到1853年是画意摄影的萌动时期,从塔尔博特开始到卡维尔,利用风景画的创作方式借鉴到摄影领域已经十分娴熟,直到1857年开始画意摄影进入了黄金时代,摄影大师雷兰德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两种人生》,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由于雷兰德在画意摄影上的贡献与荣誉,使他赢得了“艺术摄影之父”的美誉,这使得画意摄影来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次春天。从1900年开始,欧洲画意摄影运动开始受到学院派的危机,画意摄影派的摄影师们彼此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摄影师斯蒂格利茨为有效区分并为画意摄影带来第二次生命,他强调画意摄影是“现实而直接的表达”,这从根本上将画意摄影导向了现代摄影。伴随着胶片摄影时代的到来,许多摄影师通过技术来弥补这种唯美主义摄影类型所能表达的情感上的不足,画意摄影的普及以及艺术性延展受到了制约,但这种艺术摄影形式却一直保留了下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工艺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理解越来越多样化,画意摄影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摄影师们不仅仅是在创作形式上追随古典画意摄影,更多的是把自身主观感受和艺术修养体现在作品当中,运用摄影技术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想法。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自身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大国在时代的演变中必然留下了深厚古朴的传统地域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以及精神的统称。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特点,历史悠久是因为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进程当中,而博大精深是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庞大且类型丰富,更是极具深度且神秘莫测,简单来说,它代表着中国民族历史上各种先进思想和社会观念的总体表征。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基”,没有文化传承的国家难以立足于世界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几年的国际大会中不断提出要树立文化自信这一理念,他屡次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大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会发现它是多种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的糅合,这其中哲学思想例如“儒”家思想的“仁爱”与“道”家思想的“和谐”,都是哲学思想中流传至今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中国绘画、传统文学、中华诗词、民间工艺以及中国戏曲等等,每个文化元素中又包含着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在文化碰撞中又推动本民族传统文化快速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画意摄影中的应用

中国的摄影艺术在上世纪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许多珍藏下来的佳作都是国外摄影师游历中国记录下来的。随着时间的迁移和文化制度的完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不断擦出火花,许多学者从国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把画意摄影的观念带了回来。这种近现代风格的摄影艺术一经传播就在中国引起了广大反响,它与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念融合建立起来的中国“画意摄影”风格迅速成为了中国的摄影主流。

中国绘画在华夏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底蕴不可估量,这种中国“画意摄影”与西方近现代画意摄影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摄影师会在其中利用中国绘画的写实风格来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中国绘画讲究画面有意境、画外有精神、画外有画,对于格局版式讲究密不透风,构图和谐,对于意境的经营尤其重视,运用精湛的笔法通过点线面的勾勒彰显出山水花鸟的雄伟与灵动,通过黑白灰的影调关系营造出大气磅礴的艺术气息。

中国的画意摄影对于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的借鉴可谓比比皆是,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的画意摄影大师—郎静山。郎静山是中国摄影的先驱,也是享誉全球的大师,他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中国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的摄影艺术形式,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绚丽多彩,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摄影领域的艺术内容,它也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交流的艺术载体。

四、中国画意摄影在当代摄影艺术中的发展与革新

新时代中国画意摄影在创作方式和创作题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内容上的理解有所升华。西方的画意摄影经过了模仿古典绘画、自然主义绘画、印象派绘画和后现代派绘画等各种潮流,而中国画意摄影在经历“仿画”的阶段之后一直在完善和创新这一阶段的内容,在传承性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显著提升,画面中的文人气息更加浓郁,对于“仿画”的理解更加深刻。

2.作品创作方式上的多样化。数码技术的革新使得许多摄影想法变成了可能,摄影师通过电脑技术弥补前期画意摄影拍摄时的不足,将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后期拼接和合成,在保留原作画意神韵的基础上提升整幅作品的层次感,使得作品创作方式上呈现多样化,这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新人文画意摄影师—孙郡”孙郡的作品对于古代文人画精神的继承和保留十分重视,他的创作方式既不完全脱离传统文人画精髓,又有新的情感内容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画意摄影在当打摄影艺术中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孙郡的画意摄影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和长期的拍摄实践,以一个普通摄影师的视角展现不同明星的气质,他的作品对画意摄影的创作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和风格探索,他把相机当作诗词利器,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3.作品题材上有所创新。数码时代的高速发展拓展了画意摄影的创作领域,许多摄影师的视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山水花鸟以及人物,在周遭环境中也能滋生出许多创作灵感,更多的把镜头放置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知名摄影师姚璐的《中国景观》系列,作品采用非常态构图摄影的形式,以今天的北京到处可见的绿色防尘布所遮掩的建筑材料为创作题材,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庭院以及船舟加以拼凑,传递出一个似真似假、朦胧虚幻的风景,表达出他对如今环境变化的态度和想法。

4.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一面旗帜,更是我国大国形象的一种展现。画意摄影的重视其实也是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国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让世界投射了赞许的目光,同时也更有利于我国摄影技术走出去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画意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广为人知的摄影艺术方式,也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沟通和交流的摄影语言之一。

五、结论

摄影艺术发展到今天,画意摄影创作已经有了鲜明的个性,在技术层面和画面韵律的展现上也越来越成熟。无论画意摄影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能舍弃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摄影师更应该选择有内涵有深度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摄影作品不断品味和琢磨,并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才能创作出符合中国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自强的画意摄影作品。

猜你喜欢

画意摄影艺术绘画
刘少民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林玲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