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舞蹈艺术的表达空间
——透过哲学视角理解舞蹈表达的新方式

2019-07-12吉林艺术学院130021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徐冰舞蹈创作

(吉林艺术学院 130021)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艺术家对于自然构成了一种双重关系:“他同时是主人和奴隶。当他为了被人了解,而用尘世的事物来进行工作时,他是自然的奴隶;当他使哲学尘世手段服从于他的更高的目的,使自然为他服务时,他是自然的主人。”它是主体(心)与客体(物)的关系从相持相抗到相融相通的转换。真正的艺术世界是主客体融合之后的“第三种存在”。

一、透过朗西埃的“感觉的分配”来理解政治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政治是感觉的方式,政治受社会控制,政治秩序干扰着感觉分配秩序。电影作品《扶桑花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治甚至决定感觉领域的高低。“论理性的感性分配”中,以上的作用似乎尤为明显。社会身份与审美类型之间、位置阶序与感知能力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在这样的感知模式之下,普通民众的感知经验、知觉形态,已由他们的身份与位置所决定。这意味着社会下等人不能拥有高贵的感知经验。从舞蹈作品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同样显现着极度的关联性。例如中国部分现代舞团体或机构,在进行自我作品宣传和展演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所谓高贵的感知经验来决定他们作品的演出地点以及受众人群,北方二三线城市的观众似乎都被当作了不懂现代舞、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们,所谓刻板印象起了作用,由此断了彼此的“沟通”,断了自身与更多可能性的“沟通”。

任何艺术的表现手法千变万化,然而起点是“感觉”(感观意识)。这让我联系起,在德勒兹《感觉的的逻辑》一书中提到的:大量的概念,需要肉身化,需要寻找身体,需要有化身,正如意象需要形象。可以理解为这是艺术表达的必经之路,无论如何艺术工作者们想要输出,就必须寻找各自的通道,从而能够”到达“各自的艺术世界。但同时,当我们的创作“出发”后又无法回到那个最初的“感觉”,这是残酷的。

二、通过德勒兹的“生成论”来理解人、社会、历史在舞蹈创作中的关系

我国著名编导王玫教授曾提出人、社会、历史这三者在舞蹈创作中的关系。她强调,在舞蹈创作中,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我们每一个个体不能够绝对地独立于在这个世界上,它总是与所处的社会关系、历史进程发生着重要的联系,作品如何能够感染他人,影响他人,编导始终要寻找和把握的是普遍的“共性”,因为它无法被“割舍”,它依赖着个体对于社会与历史的经验和积累。而德勒兹的“生成论”(becoming)又是另外一种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解域与结域。解为生,限制性的界域,走向自由开放的空间;而结为将,织到既定的界域中,使生命之流凝固化。解域与结域,一个是解开来,一个结起来。解域就是脱离疆域,脱离固定领域,脱离稳固与封闭的格式、结构或模式,像是游牧。结域,就固化疆域,确立规范,像是定居。在舞蹈创作中有动作结构与解构,其道理我想是相通的,使之得到“松绑”,没有规律、没有目的,而是寻求本质,一种纯粹的“内在性”的变化运动。

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历史学家的米歇尔·福柯提出:“当弄出中心,一定会有边缘。” 生成,与外部产生联系,然后进行组合、装配,没有秩序,拟人化的东西都不是他者,都是人。生成他者,也是精神分裂状态,是异质的装配,不是成为,它具有流动状态,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形式。

回到感官分配秩序,这个在哲学讨论中反复出现并反复被举例的这一问题,我想并不会使得我们认识艺术更加地复杂化,相反,理解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对我而言,是可以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组织结构、组织语言等相关方面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更多的帮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可以使感官分配秩序悬置、扰乱,从而创造新的形式和内容。

三、通过打破二维空间探索舞蹈艺术表达的新方式

戴锦华教授,在她的演讲中评价《钢的琴》是一部高度风格化的现实主义电影,探讨该片导演是如何成功创造第三维度的电影幻觉,她提出在电影语言课中场面调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打破二维空间,而该片却一直在用“扁平感”和“封闭空间的舞台感”来传达信息和情感,这对于导演是极具挑战的,他打破镜头的机械特征,添加新的机械属性与之结合,运用多种新的技术来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有力的、丰满的电影表达。这简直与舞蹈创作一样,舞蹈队型调度的传统运用始终限制着编导的思维,就连观众都渐渐“掌握”了队形变化的“秘诀”,而编导要改变的或者说是要挑战的便是这可以千变万化的舞台空间调度,便是寻找符合你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新的样式。

汪晖,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极具挑战性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对现代性问题的追问,并从亚洲视野,或更准确地说,从中国视野——观察整个世界。他在《凤凰如何涅槃?关于徐冰的,<凤凰>》一文中评价徐冰作品形式探索与艺术史的对话是很清晰的,所谓作品形式是可以理解的,而与艺术史的对话是有难度的,这一点给舞蹈创作也提供了新的思考。他评价徐冰对于语言符号的独特反思也与现代艺术核心命题即边界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探索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符号系统与一种超级语言的关系。这些启示我们作为舞蹈工作者来讲,是认识舞蹈语言创造语言的又一新方式,通过符号系统打破语言的隔绝性的努力。徐冰高度重视物的具体性、可感性,这恰恰是因为他对符号和再现的抽象性极为敏感。以上汪晖对徐冰作品的阐释与解读,同样可以在舞蹈世界里都探索并创造。

以上是笔者通过从哲学分析视角的几个方面来理解舞蹈艺术的表达空间,这种感悟缺少不了舞蹈专业的特殊性,也就是舞蹈实践。积累了多年丰富的体悟,感知才可被放大、归纳、总结为形而上的理论。这是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它提供给了我重新认识舞蹈艺术、创造舞蹈作品、阐释舞蹈表达的机会。而学习与理解那些生僻的概念,更是提供给了我组织舞蹈结构、创造舞蹈语言的宝贵的理念与经验。

猜你喜欢

徐冰舞蹈创作
徐冰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又见徐冰:从《天书》到《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