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婺源县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探索

2019-07-12冯天璐贵州大学5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婺源菊花全县

冯天璐 (贵州大学 550000)

一、婺源县基本情况

(一)婺源县文化特色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以其茶,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闻名。故有"茶乡"、"书乡"等美誉,它是全国著名的生态与文化旅游线,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作为中国古建筑保留完善的地方,婺源展现着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全县范围内共保存有28栋古府、36栋故民房、113古祠堂以及百余座古桥。自成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各种古建筑、古树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举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婺源县有文公山、鸳鸯湖等国家森林公园,还有较多的古村落。婺源的灵魂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如南宋的朱熹、清代的江永以及近代的詹天佑;岳飞,黄庭坚,李白等人留下了痕迹。婺源徽剧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因其独有的魅力向外传播,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至今作为一种文化保留了下来。作为一种祭祀文化,婺源舞蹈也被称为“鬼舞”或“舞鬼戏”。古人用这种舞蹈来表达他们对祖先和大自然的敬畏。作为一种重要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婺源县都有傩舞表演,它不仅流传较广泛,而且表演内容丰富。

(二)婺源县自然特色

朱熹曾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形容家乡婺源的优美景,婺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生态是婺源的立根之本,婺源人固有"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的优良习俗,这是由于不断的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才使得婺源县保留了极大的自然资源,婺源县内森林资源丰富,四处可见古树古木,森林面积达到340万亩,森林覆盖率约为0.8。该县约有1万棵古树名木。县内还有各种溶洞。婺源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县范围内都是3A 景区的县城,拥有5A景区1家以及多达12家的4A 级景区,用巨大的森林公园称呼它也不为过,婺源县内植物茂盛,溪流潺潺,峰峦叠幢,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二、婺源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及成效探索

(一)婺源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1)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坚持环境优先

婺源县坚持保持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婺源县坚定走封山育林的道路,严格控制村民上山乱砍乱伐,坚决制止破坏古树古木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最终使得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左右,以此来守护婺源作为天然氧吧的美誉。为了处理日常生活及生产垃圾,婺源县在各个村都建立了专门的垃圾焚烧场,将垃圾集中处理,同时还设有专门人员对景区内河道中的少量垃圾进行清除和打捞,使青山更青,绿水更绿。为了尽量保护景区内原生态环境,保存了原来带有古朴气味的青石板古道,以及一些古桥,把商业化的建筑档在景区之外,有效的保护好了原生态环境。在保留原有生态环境下,婺源县也积极采用人工美化的方式,使自然资源得到更进一步的利用。由于一系列人工美化举措促进了婺源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开发之前,婺源县的年轻人大多离开当地去外地务工,现在大多回村经营起农家乐,就连已经在外地买了房子的居民也不忘回村做生意,村民的收入变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了。

(2)调整种植结构,开发与旅游相融发展的菊花产业

在2008年之前,由于在家务农缺乏经济效益,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大部分田地都是由村里留下的老人种植,甚至一些土地闲置,自然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随着新菊花品种的引入,村民们种下了这种更有活力的菊花品种。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建立了第一批种植和加工菊花的农民合作社。逐步形成了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农民以土地入股,按劳分配,年末能按股分红。正是合作社带来的优势,菊花种植面积从几亩扩大到30亩左右,2012年扩大到60亩,为合作社创造了500多万元。现如今,婺源县的菊花产业正逐步走向高端菊花品牌之路,远销全国各地。

(3)挖掘古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位

为了充分挖掘古文化资源,给游客耳目一新感觉,村中不仅保留古群风貌的村落还修复一些古建筑,古农耕器具,例如,婺源县上晓起村修复了一套古老水力捻茶机。据古代记载,这种捻茶机出现于元朝时期江西地区。该机器用水力运转,该机器的发现也从侧面看出来了在古代婺源县地区就以茶而闻名。如今该文物已成为县里的保护文物,供后人欣赏,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在品茶的同时了解古文化和一些历史遗迹。

(二)婺源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探索

(1)乡村经济日趋繁荣

随着婺源县休闲农业的发展,一些农村家庭不仅摆脱了贫困家庭的帽子,而且还走上了致富之路。婺源县的晓起村在旅游开发前还是县里的贫困村,这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之后一举成为了县里的富裕村,每年光门票收入近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千元以上。同样在李坑景区,年旅游收入破千万,这些收入按总数的四分之一分到了村民的手中。正是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全县城乡居民纯收入由之前的两千余元发展到七千元左右,全县城乡居民存款年增加3.5亿元。

(2)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县里外来游客显著增加,资金也逐渐增加,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其他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过去,村民生产的蔬菜,牲畜和各种风味小吃不仅便宜而且销售量低。如今,这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从几元变为几十元,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一些野生产品正成为游客口中的热门产品。正是旅游业的带动效应,使得当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村民也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做起特色产业,比如甲路村的村民打出"甲路纸伞甲天下"的口碑做起了工艺伞;古坦村的山茶油远销全国各地,大贩村则凭借着砚石生意收入不菲。

(3)产业结构化升级

婺源县所辖农村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后都得到了充分挖掘,蔬菜,茶,水果,肉类,禽类和鸡蛋等农产品不仅可以就地消费,还能够进一步加工制作成旅游产品提升其内在价值。旅游业带动了全县各个行业朝着稳定、健全的方向发展,县内劳动市场也由原先的劳务输出型逐渐过渡为劳务输入型。经旅游开发以来,全县兴建宾馆百余家,农家乐、土菜馆等新开三千余家,全县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人员多达7万余人,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婺源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婺源美丽乡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美中仍有不足,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经营者还比较缺乏对市场的预测意识,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或特色,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村村类似的雷同现象。从提供的娱乐服务来看,景区内服务还不够完善,基础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资源有待进一步统筹,缺少合理的规划,某些农家乐还存在的环境卫生较差的现象。从生态环境来看,婺源县缺少纯生态的景色,过于依赖居民居住的村落以及人造的自然景观。为加快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度,婺源县政府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改进措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树典型,实施精品过程。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几个典型的示范乡和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二是规范标准,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乡村休闲旅游的标准,每个试点村都以此为标准建设,并突出自身的特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我们将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做好专业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要积极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四是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从事休闲旅游业的居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扶持。按照国家发展标准制定完善的符合婺源县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规划后落实规划,利用“中国最美农村”这一称号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深层次的开发居民村落、特色农业茶叶、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加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尽快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旅游产品。

猜你喜欢

婺源菊花全县
菊花赞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赏菊花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秋天的菊花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