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2019-07-12石匀立南京艺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教学方法

石匀立 (南京艺术学院 210000)

叶圣蕾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226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新要求带来新课题。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面对这些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亦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认识当前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大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一、思政课创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搞得十分热闹,各种培训班、调研活动以及学术研讨会也往往以创新教学为主题,同行们对于在教学中如何创新也颇费一番思量,然而在这表面的繁荣景象之下,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碎片化

由于高校思政课的特殊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门课的教材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统一编写,并根据时代发展、理论创新和教学需要不断更新。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智慧之大成的统编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方面无疑是最具权威的。虽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是十分正常且必要的,但对于整个知识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层次及发展脉络方面不应随意改变,避免出现碎片化、凌乱化的现象。

近年来,专题化教学成为十分流行的一种创新形式,但是很多教师在设置专题的时候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的研究专长或者学术兴趣,或者为迎合学生需要将一些具体的热点问题作为专题来设置,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内在逻辑关联,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很多教师能把每一个专题都讲授得很精彩,但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后,却无法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整体性把握,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纲要》课,如何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如何懂得“四个选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这样的《纲要》课势必无法让大学生真正信服,从而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教学方法娱乐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各种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重要途径,单凭教师一味说教、死填硬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可见,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大学生性格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要。

但是,部分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求新求异,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论性、思想性以及逻辑性。课件制作花里胡哨、喧宾夺主;教学过程中过多运用视频、音频干扰视听;片面追求学生参与度,课堂大量时间用于学生讲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却空洞无物、幼稚肤浅,降低了思政课的品味,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判断能力,他们关心时事政治,能够自觉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其释疑解惑,从中凸显理论的力量与魅力。如果一味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作表面文章,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为吸引学生而在课堂上插科打诨讲段子,甚至发表于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这种方式哗众取宠则完全背离了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以服务教学目的为宗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从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出发,经过不断的探索,才能找到真正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3.实践教学形式化

教育部于2015年9月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定:高等学校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见,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政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既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又能充分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提出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改革创新中,如何设计目标、规范过程和考核成果,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也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但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另一方面也由于受到学生数量众多、难以组织以及经费不足、安全隐患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甚至有名无实,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一些高校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历史遗址或纪念馆,但又缺乏深度讲解和有效引导,导致实践教学沦为一场简单的游览活动;也有些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较为肤浅,将脱离教学大纲、缺乏教学元素的单纯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甚至歌咏比赛活动等同于实践教学;还有些高校则布置一份实践报告来应付,至于完成过程和完成质量则完全不予以指导,学生也不当回事,网上复制黏贴者有之,互相抄袭者有之,网上20元一份叫卖者有之……如此异化的实践教学,不仅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反而会削弱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果。

二、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责任重大。正如前文所说,目前思政教学创新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于教学内容的偏离,而教师是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并做到思想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所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乃是重中之重。

1.规范教师队伍,强化政治素质。必须严格规范教师队伍,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思政课教师任课资格的最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繁荣,一些歪曲革命历史、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文章通过网络肆意传播,不仅在学生中,也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在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牢记这一点,教学纪律抓严抓实了,思政课教学创新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教学纪律放松丢弃了,思政课就会在改革创新的路途中迷失方向。

2.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还是教学方法的娱乐化,归根结底,都源于思政课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也是缺乏理论素养的一种表现。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不仅是教师培养专业自信、树立学术权威的必经之途,也是他们自身走出思想误区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要把枯燥的理论问题讲活讲透,其自身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积累较多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各种错误思潮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从而正确应对日益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挑战,才能在较深层次解答学生的疑惑,触动他们的灵魂,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切勿走入形式主义歧途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教师如果仍然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来给已经接受了全方位多渠道信息轰炸的大学生上课,就会显得单调呆板、苍白无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新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所谓的创新已走入形式主义歧途,需引起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正确运用新媒体。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多媒体早已广泛使用,各种新媒体更是颇为流行。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如能巧妙运用,无疑会使枯燥的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很多大学生在智能手机的诱惑之下成为课堂上的“低头族”,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手机当做洪水猛兽。正所谓堵不如疏,我们也可以利用手机来为思政课服务。我们可以建设校园公众号平台,如人民大学的“别笑我是思修课”,北京师范大学的“木铎思享”等,将一些历史事件、著作文献、时政热点推送给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介绍思政课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平台与学生积极交流,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争取做到大学生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做到哪里。

2.有效开展课堂互动。课堂互动不能流于表面,为互动而互动。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善于在课堂互动中发挥自己组织、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同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交流,乐于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主题,特别是大学生较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情境再现,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思政课并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一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而又实用的课程。

(三)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性

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目前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终极目标。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由于本人所在学校为艺术院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给学生分组,任意选取一个以近现代史相关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次社会实践,最终成果以视频的方式上交。艺术类大学生多才多艺,实践的效果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比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自己拍摄访谈类节目,同学们畅所欲言,对鸦片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表演专业的学生则自导自演,自备服装,拍摄一部微电影,演绎五四运动的始末;美术学院的学生画了一系列漫画,配上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袁世凯的一生,评判他的是非功过;舞蹈学院的同学自己编舞,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舞出大学生对这段惨痛历史的独特理解;传媒学院的学生拿出了自己的专业设备,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拍摄,并进行剪辑,交上一份微型纪录片;还有同学爱好收集侵华日军所得的奖章、证书、军服等,并在视频中讲述它们的来历,反驳日本政府对于侵华战争的种种诡辩……学生们上交的作品,使我们也深受感动,教学相长的理念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然,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同,如何进行实践教学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专业、爱好、特长等来进行设置,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在新形势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清晰的认识到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遗余力的钻研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新路径,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教学方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思想与“剑”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