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舞蹈教育的影响

2019-07-12项琳茜浙江音乐学院舞蹈系3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和美学孔子

项琳茜 (浙江音乐学院舞蹈系 310000)

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作为主导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的进步和发展。《乐记·乐象》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1歌舞一体,乐器从之,认为乐舞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反映,可见孔子对乐舞教化作用的重视。现代舞蹈教育同样以身心教育为目标,以审美的方式锻炼人的意志、情绪、人格为最终目的。儒家文化与舞蹈同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隶属于不同的学科不同事物,看似各司其职,但却紧密相连。儒家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对现代舞蹈教育的走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是儒家修己治人的道德思想,对中国古代贵族、民众的教育以及精神生活甚至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曾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矣乎。”2将中庸之道这一哲学思想对接于美学领域,孔子所提倡的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的中和美学思想就是最好的代表。孔子对“和”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和”则代表着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不同的事物之间均互相制衡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是事物稳定发展的根基。当然,并不能千篇一律的断定“和”的状态,正是要在不断地矛盾和冲突之中,巧妙地处理与利用这种矛盾和冲突,尽量使之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和谐统一。孔子其弟子对“和”的也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4世间万物都有着其对立面,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和谐、混沌;平衡、失衡等,而正是将以上诸多对立面进行调和,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勃勃生机的和谐状态。

早在几千年的孔子所提出“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就与西方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的“美即和谐”观念不谋而合,其思想中所体现的先进性仍对现代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中,“尽善尽美”、“文质彬彬”更是孔子“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美的事物是尽善、尽美的和谐统一,其缺一不可。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又一体现,只有文与质相配合,适的其中,才是君子的做法。其中便透露着凡事无过之而不及的意蕴,凡事讲究适度,极端的行为往往会违背了美。

一、“尽善尽美”——身心教育

《泰伯》中曾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5泰伯和周文王都拥有天下,却并不将天下占为己有,孔子将其称为至德,便是最高的道德,而最高的道德,孔子认为便是尽善与尽美的和谐统一。他曾这样评论过周武王之乐“尽美矣,未尽善也。”6其原因便是周武王是通过征伐得到的天下,武力的运用违背了尽善的原则,也就不能称之为至德。从中反映出,美的事物更是要兼具善的内涵,才会有其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拥有美的形式和善的内容;优美的形体和健康的心灵也是现代舞蹈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深受“尽善尽美”美学思想的影响,现代舞蹈教育本着身心和谐的教育理念,以达到身体与心灵、生理与心理、肢体与情感、动作与情商的全面教育为最终目的。

现代舞蹈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善”的心灵教育,是一种“善美兼修”的生命教育。舞蹈教育是一种身体教育,也是一种心灵教育,以人体为载体,用审美的方式获得心灵的塑造,通过身心教育实现真正健康的体魄,完美的人格。实践证明,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力度、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等生理素质,同时还能提高训练者的能力、情感、意志、人格和追求等艺术素质亦即心理素质问题。因此舞蹈教育并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其对生理上的教育,用身体唤醒心灵才是其价值所在。

在大量的舞蹈训练过程之中,能纠正身体诸多不良的习惯,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通过舞蹈训练,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心肺的功能,对疾病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舞蹈教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更是对情绪、情感、意志的历练。有研究表明,因经过不同风格民族舞蹈作品学习的学生,他们形成丰富的感情色彩和较广的人文素养,因此他们更加自信、性格好、与人沟通能力强、在人际关系智力和语言智力上更显游刃有余;通过群舞的训练,能更好的获得集体感以及个人的价值感;通过舞蹈肢体的表现,能更准确的表达与控制自身的情绪。现代舞蹈教育对人体身心教育的理念与“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不谋而合,跨越时代的“合拍”为现代舞蹈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文质彬彬”——适度教育

文胜质,则显得虚浮;质胜文,则显得粗野。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正是由于文与质的合理配合,取得适中的状态,才能称呼为君子。孔子曾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也。”8要把握事物两端的对立面,择取其中间的部分,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固守哪一段都是不可取的。提倡全面教育的舞蹈教育也面临着这一问题,凡事讲究度,不要过度的进行身体上的训练,而忘记教育的根本乃是人格的塑造。

现代舞蹈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更注重的是普及性的舞蹈素质教育。因此大部分的受教育者并不具备专业舞者的先天条件,并不适合填鸭式的一味进行技巧训练,弄巧成拙反而身体受到一定的损伤,并对舞蹈训练形成一定的抵触心理。舞蹈之美并不代表局限于异于常人的动作标准,区别于体操、杂技竞技类的活动。因此,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要注意掌握好舞蹈与竞技类活动的尺度,鼓励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以符合人体规律的前提下,在联想与感受之中跳舞。不追求“超人的身体”,不达到超越人体极限的运动量,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中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这都考验着舞蹈教师的观察力,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才是应该攻破的难题。在某种意义上讲,以避开两端、寻求中间的教育方式,既能使受教育者自由的表达着内心的体验、感受、欲望以及情绪,还能进行身体上的训练,真正达到身心和谐的训练目的。同理,也不应该极度扩大对肢体或内心任意一方的作用,都将会失去舞蹈教育真正的意义。

三、“中和之美”——全面教育

以和为贵,“和”被看成物之生成与发展的动力,就其本质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不同时代、人物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多种涵义,并长久地影响着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的发展。而孔子的“中和之美”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全面性的思想,主张万物处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其引领着我们将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的事物和谐统一起来,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中和之美”以“仁”与“礼”两方面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行为准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9孔子在《关雎》中描写的男女之情在情感上不仅要表达其纯洁与崇高,更应该表现的是其应该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受到礼制的约束。由此可见,“中和之美”在人格教育之中也充分发挥其作用,与现代舞蹈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将塑造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为己任。

四、结语

在现代舞蹈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运用舞蹈的教育功能,探索身体的奥秘、开拓创造潜力、获得更加完美的人格。反观,现今的舞蹈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改正引导其正确发展是我们作为舞蹈人的义务。“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与现代舞蹈教育理念的融合,借鉴孔子美学思想的普世价值,引领现代舞蹈教育全面性的发展,以达到舞蹈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人的审美意识、锻炼人的意志品格,为人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着能动作用。

注释:

1.引自《乐记·乐象》.

2.引自《论语·雍也》.

3.引自《论语·子路》.

4.引自《论语·学而第一》.

5.引自《泰伯》.

6.引自《武》.

7.引自《论语·雍也》.

8.引自《论语·子罕》.

9.引自《论语·八佾》.

猜你喜欢

中和美学孔子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中和”的大美之学
“妆”饰美学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