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身教育视野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相关探索

2019-07-12深圳博物馆518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博物馆功能

周 凌 (深圳博物馆 518000)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源自于1960年中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影响到了各个教育领域,其中就包括博物馆教育。在17世纪下半叶世界上第一家公共博物馆诞生,博物馆时至今日走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期,其文化传播和教育传承等相关功能已经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和熟知,并且在公共文化领域上有了很多建树。不少专家和学者对于终身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结合进行了很多探索实践活动,并认为博物馆场所是终身教育的理想地带。可以确定的是博物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终身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功能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上,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1。

一、终身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理念上的互融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英文为lifelong education。它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融合,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不少终身教育研究者认为,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内,我们的教育也是在这种维度下进行的,即时间、空间以及形式。在时间上,是和人的生长周期有关,人们会经历婴幼儿、青少年、中壮年、以及老年等。那么所谓教育时间维度就是对于人的不同成长周期进行不同的教育。然后是空间维度的教育,空间教育就是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不同,例如我们在家所受的教育,我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我们在社会当中所受的教育。最后是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大体可分为正式的、非正式的、正规的、非正规的,包含我们所说的 “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都属于教育形式的一种,终身教育倡导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也符合我们现在的社会价值观2。

(二)博物馆教育的内涵

根据国家博物馆章程指示,博物馆是一种常设性的公益性机构,我国的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且兼具文化、教育、科研、游览等众多功能,并对本地区的文化、风俗、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传播和展示功能,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的教育内涵与博物馆的功能和本质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主要依靠自身的文化教育资源,在终身教育三维角度上属于非正规教育的一种,在人们接受正常教育的范围之外增加人们的知识,而且博物馆以实物为主,对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审美、情感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博物馆已经逐步与科技进行了融合,其教育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了物品展示、数字化模拟、语音讲解、视频展播等,相比于其他教育形式更具有多元化形态。所以说博物馆的教育形式是以一种被动姿态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将情感融入内心,既能解了一些科普知识,又能令自身产生感悟。

(三)博物馆教育的特征

终身教育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博物馆教育就是正规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题,但是教育形式以多种方式进行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考核性,很多时候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博物馆教育一般是以实物为主,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很多博物馆也配备有多媒体展示,但是在视觉上都会给观众直接式的体验教育,让观众可以有感官上的冲击,可以直达观众的内心深处,特别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能够有较强的体验度。博物馆的这种教育模式属于被动方式,但是效果很好,也是今后博物馆的发展方向3。

二、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功能现状

(一)终身教育要求博物馆教育凸显广泛的社会性

终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思想,而是一种贯穿于人们一生的教育主张,在人的一生当中每一个时刻都有需要教育的权利,教育也有针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不同形式。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大众开放的的公共教育场所,具有很强的传播效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博物馆也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由于自身的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小学生可以将这里作为科普基地,成年人可以在这里陶冶情操,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唤起回忆,所以说博物馆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可以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各类人进行普及教育。

(二)终身教育要求博物馆教育以观众为主体

终身教育不是一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强调每个体的差异化,尊重每一位观众的个性化不同以及教育选择的不同。博物馆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这里各种文化和教育资源都是以相对自由的方式进行展示,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由于博物馆教育是一种非常正规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工作人员要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进行设计,让观众以自身的需求作为向导,按照博物馆的设计进行选择,在满足自身精神需求下可以取舍,这样的客观条件就促使了博物馆要不断完善自身以满足观众需求,没人会对观众的选择指手画脚,彰显了博物馆教育以观众为主体的理念。

(三)终身教育要求博物馆教育灵活多变

在正规教育模式当中,教育体制具有一定的标准和界限,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甚至还有考核,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和分数才算是学习成功,但是终身教育不是这种传统的而教学模式,它并不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对于教育思路也不是单一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所以人们的接受的信息也更加多元化,这也是导致我们现在社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如今的社会当中,博物馆应该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进行教育,让教育形式呈献多种多样的状态,让人们可以自行选择,例如报告会、主题演讲、巡回展、夏令营等等,面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主题,博物馆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形式,让灵活多变的教育吸引更多人来学习参观。

三、基于终身教育视野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相关探索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我国的博物馆教育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且博物馆教育具有层次分明的性质,我们在探究终身教育视野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要考虑的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可提升空间,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4。

(一)扩大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提高受众人群的吸引力

终身教育是一个“三维”立体式的教育,其中的年龄教育对象划分为了儿童、少年、成年以及老年,博物馆是一个免费公益性的文化传承机构,对于年龄没有界限,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对于人员结构上的差异性,博物馆在对于哪些人群更具有吸引力,而哪些年龄段的人群还较少,针对于全年龄段的参观人数要做出一个精准的统计,在教育功能上实现全民化,促进全民参与、全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例如对于残障人士的接待上我们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增设一些方便与残障人士的服务,在大厅内加设轮椅、解说牌上设置盲文、面向导盲犬开放等,这些功能的增加可以更多的鼓励残障人士进来参观,方便弱势群体的学习与游览,适时调整服务内容更有助于扩大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提高受众人群的吸引力。

(二)注重博物馆的社会合作,加强互补性机构联手

博物馆经常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活动的主题也和自身的可开发资源有很大关系,目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力度较大,在周末或节假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专项主题活动,教育内容多为科普知识、红色年代、远古冒险等等为主题,这样的教育针对于学生居多。在终生教育理念下我们还需要针对于更广泛的群人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而不仅仅是学校这一部分。在于社会团体或机构进行合作的时候要注重内容与合作结构相吻合,例如与当地驻地官兵的合作可以以现代国防为主题,与荣军老兵的合作可以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与社区养老院为合作可以以时代变迁为主题,强调博物馆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让博物馆发挥其最大效能,要让走进来的人们可以带着深刻的记忆走出去。同时可以在博物馆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让自身资源在同行之间流动起来,加强联合巡回展览,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三)发展互联网+的服务功能,提升博物馆科技含金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改变,在教育领域中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博物馆也受到了科技的“冲击”,现代科技给了现代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ICT技术就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可以发挥出博物馆教育的更高效能,让物联网在融合程度上更大,虚拟博物馆的使用和内容上会更加丰富。最近两年比较火爆的“三维全息影像”是一个令人们视觉较为震撼的科技技术,全息影像的展示效果可以更加吸引人群,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未来发展趋势,博物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金量,才能更好的吸引公众,令其教育也要跟得上时代。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互联网+的使用功能,互联网在终生教育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屏障,人们可以通过APP进行在线学习和观看,不再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在家也能“参观”博物馆,注重互联网的优势拉近博物馆与人们的距离,更有效地做好终生教育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要有自身的精准定位,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文化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教育也应该更加开放式,博物馆教育隶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自身要理清当下的教育发展形势,结合身子的教育资源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以全局审视的角度看到教育,不断探索基于终身教育视野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新路径。

注释:

1.季瑾.“互联网+”学习情境下博物馆协同终身教育的路径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20-21.

2.郎需颖.博物馆:公众终身教育的践行者[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青浦区博物馆,2016:348-351.

3.丁晨玥.拓展与延伸: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新探——基于终身教育的视角[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23(1):83-87.

4.袁文婷.体验式学习理念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实践与启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94-97.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博物馆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