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的地方文献的经济价值和读者服务的延伸
——以瓜州县图书馆为例
2019-07-12韩珊珊瓜州县图书馆736100
韩珊珊 (瓜州县图书馆 736100)
一、瓜州图书馆概况及地方文献概况
瓜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县城,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典籍十分丰富。瓜州县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是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在2017年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二级图书馆。2017年3月搬至新馆,现有馆舍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有成人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读者自修室,3DVR室,地方文献室,朗读室等。2009年成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瓜州县支中心”,设有图书漂流服务点41个,农家书屋74家。新馆总藏书量约13.8万册,其中成人书籍4万册、少儿书籍5万册、亲子书籍0.2万册,文献及地方文献资料图书0.4万册。我馆地方文献总量959册,其中图书527余册,期刊432册。合订本期刊0.9万册,合订本报纸0.4万册、漂流图书1.3万册、下架旧书1万册,电子图书0.6万册。利用Ilass系统、馆员工作站完成图书RFID标签录入工作,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做好了基础业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已不能满足需求,图书馆已进入数字时代,面对新要求数字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图书馆服务模式将转型。
二、瓜州县图书馆地方文献概况
我馆地方文献阅览室创建于1984年,设地方文献陈列室,面积84平方米。开放供读者查阅,地方文献工作人员1名,系兼职。全年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年接待读者3000多人次。
近年来,地方文献室大力发掘民间乡土文化,现已初步建成具有瓜州特色的藏书体系。我们的特色馆藏包括《瓜州民间故事》《跨越-从世界风库到风电之都》《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瓜州》《草圣故里.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草圣故里》《瓜州史话》《说唱瓜州》《瓜州石窟考古总录》……等,《中国之最话瓜州》其中《说唱瓜州》是瓜州人自己创作的小曲、快板、小品、曲艺、表演唱的一本书
三、地方文献资源的经济价值
地方文献资源内容广泛,既可以纵观千年,又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地方文献能够挖掘的资源,基本体现在下面几点内容。
(一)自然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资源主要指大自然有着的能够使用的初始资源。在地方文献中记录了先人们对于实际生活的客观认知,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
1.记载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直到2012年,瓜州县境内矿产资源包括金、铜、铝、锌等各类矿产品。地质储量达到2813万吨。其中铅资源达到十六万吨,锌资源达到八万吨。铁矿资源达到二千万吨。黄金储量曾经位居我国第六位。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花岗岩分布较为广泛,储量达到15亿立方米。
2.记载了丰富的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包括雪豹、金雕等一、二级保护动物二十六种。畜牧行业生产能力较大。“安西黄牛”在我国牛品种中,以抗性强,肉质鲜美,被人们叫做是名优。“安西羊”肉质鲜美、毛细绒长,是瓜州畜牧行业的主要产品。
3.记载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甘草、苁蓉、红枸杞等名贵中药材。产量大、品质高、甘草、锁阳、枸杞等产品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有着耕地面积50万亩,优质草场3000多万亩,能够种植如小麦、棉花、枸杞、红花、葡萄等一系列农作物。全县已分别建成粮食、棉花、蜜瓜、甘草各10万亩,枸杞、果蔬各五万亩以及七十万头只牛羊的行业布局。正在朝着全省养羊大县行列进行发展。当地已拥有五万吨番茄酱加工、一万锭棉纱、一万吨棉籽精炼油、四万吨棉仁蛋白与五十万头(只)牛羊屠宰加工生产实力,素有“蜜瓜之乡”和“锁阳之乡”的美称。
4.记载了秀丽的风光
瓜州疏勒河,千年不老树——瓜州胡杨林,桥子东坝,满地盛开白莲花——瓜州县风电新姿,神奇的山泉——瓜州浪柴沟,长河落日圆——瓜州疏勒河的黄昏。瓜州秀丽的风光在《瓜州县志》等地方文献中有记载。
5.旅游资源
文物古迹共有279处:瓜州文物古迹较为丰富,目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4处,保存较好的其他古遗共有314处,是甘肃省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包括榆林窟、锁阳城、东千佛洞和桥湾城。榆林窟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我国知名的六大石窟之一;东千佛洞就是不可多得的西夏艺术宝库,其壁画“玄奘取经图”,比《西游记》成书要早300多年;锁阳城就是我国西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汉唐古城,薛仁贵、张议潮等曾经在这里担任指挥使、节度使,直到明代才正式取消,有着较高的观赏与研究意义;桥湾古城坐落在312国道线上,距离安西县城共有85公里,康熙夜梦桥湾城,怒斩贪官程金山父子,至今广为传颂。石窟艺术、古城遗址、水库塘坝、风蚀地貌、名人轶事等,体现出丝路艺术的璀璨。悠久的历史,出现了大量美丽的传说,比如张骞瓜州尝美瓜、薛仁贵兵困锁阳城等,还是在民间流传甚广。
(二)人文资源
1.记载了独特的地方工艺和生产技术
《瓜州史话》里记载了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传承千年手艺——洮砚,从小在洮河水边长大的杜瑞田受洮砚文化熏陶,16岁开始操刀刻砚,2018年10月,他筹资16万元,成立了广至藏族乡洮砚扶贫车间,把村里懂得洮砚雕刻技术的村民组织一起雕刻洮砚。
瓜州蜜瓜“宝丰蜜”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生产的蜜瓜远销国内外。瓜州河东乡昊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瓜州首家一体化枸杞精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中药饮片、万亩无公害甘草标准化生产基地、杞枣黄精口服液,杞蓉颗粒等保健产品的研发。
2.记载了历史人物留下的遗迹、遗物、纪念性设施
瓜州的锁阳城遗址始建于汉代,兴建于唐朝,其他各个时代都有进行重修与使用。塔尔寺是唐,五代及宋元时瓜州地方官员及百姓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大唐西域记》记载,高僧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在此讲经说法半月之余。瓜州纪念性的设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瓜州红色资源分布零散,蘑菇台军事会议旧址、白墩子纪念馆、红柳园烈士墓、红西路军蘑菇台会议陈列室。石包城休整地。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是1988年修建的。它向人民诉说着七十多年前红西路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英雄历程,是瓜州人民为了纪念这场悲壮征程的战斗和西征中不幸牺牲的先烈修建的。
3.记载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深入调研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就显著。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三)书画巨匠、文物资料、说唱,快板,戏曲。
《草圣故里——张芝纪念馆馆藏书法作品集》收藏了瓜州张芝纪念馆的百余幅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瓜州,一代书法巨人张芝故里。《说唱瓜州》是瓜州人自己创作的小曲、快板、小品、曲艺、表演唱的一本书。《王玉林书画作品选》《俞正军画选》是瓜州两个知名书画大师王玉林、俞正军创作的作品集。《瓜州记忆》《瓜州民俗文化》都记载了瓜州的民俗,张芝文化,玄奘精神,红色记忆,历史痕迹。
瓜州享有:中国蜜瓜之乡、锁阳之乡的美誉。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丰收瓜州之旅。它是央视唯一一档纯粹介绍乡村旅游节目,节目人员来到瓜州县体验瓜州锁阳之旅,感受了丰收时节的瓜州魅力和锁阳城的神奇。
四、我馆地方文献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地方经济资源的文献,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
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我馆地方文献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县志办、文物局、纪念馆、县文联等机关单位,这些单位经常需要研究本地区的方志史料,完成各项研究课题。因此,针对这批读者,我们采取了主动对口服务的方式。我们事先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在收集到相关资料后,及时主动联系有需求的读者。近年来通过这种对口服务,不仅仅使文献资料能及时发挥作用,由于资料提供的及时很受读者欢迎。
(二)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为读者精准地提供文献资料也是我馆地方文献工作重点之一。来馆查询地方文献资料的读者一般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主题范围,无法明确具体需要哪些资料,能通过书目、篇名查找的就更少。如果只按读者提供的简单信息查找资料,很难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收集的地方文献资料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成为我馆地方文献信息咨询服务的宗旨。读者查找地方文献资料时,我们首先要理清读者意图,再分别检索相关资料。如纪念馆的同志到我馆来找资料,具体要找什么书目也说不清楚,通过交谈了解到他们是为建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馆而查找资料,根据这个主题,我们全方位查找了有关本县所有的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史料,使他们非常满意。
(三)交流沟通,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水平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主动和读者沟通,不仅帮助读者查资料,和读者一起完成课题,对提升我馆工作人员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来地方文献部查阅资料的读者往往是某一领域的学者或专家,都是带着课题或者问题来的。工作人员利用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还可以了解他们所掌握的资料情况,从而对比本馆文献,进行收集。此外,这些读者的成果也能够变成新的地方文献,如此一来,能够推动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工作,以其来丰富和扩大地方文献的馆藏。与这些读者的深入交流不只是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理论能力与服务水平,也推动了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工作,进而提高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地方文献的读者服务工作,不仅是当前的任务,也是长远的需要。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室一种可待开发的文献资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我们应搜集归纳历史性地方文献之时,必须使用先进技术,梳理新的地方文献。如若不存在地方文献,地方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参照的标识和文献基础,没有了地方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地方文献就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及时使用当代先进技术。总结新的地方文献,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出一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