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网打尽”的新义及其产生的认知原理

2019-07-12贵州大学5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本义图式容器

金 莎 (贵州大学 550000)

芜 崧 (长江大学 434000)

一、“一网打尽”的语义系统

“一网打尽”的本义是:撒一网就把水塘里的鱼打光了,比喻一次行动将坏人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消灭(传统义)。典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聊为相公一网打尽。”又如:“盗猎团伙被一网打尽。”(《华西都市报》2016-03-26)

约在本世纪初,其语义发生了变化,从军事和公安战线延伸到其他领域,指“将相关的人或物全部聚集到某一处”(新义一)。“打”入“网”中的可以是人:

(1)《大宅门》大腕“一网打尽”,第五代导演集体报恩(《成都商报》2001-4-11)

(2)《我是女王》春推会获赞,一网打尽四代女性观众(搜狐2015-04-12)

“一网打尽”在(1)中指导演将大腕全部邀请到剧组参演,在(2)中指电视剧吸引住了四代女性观众。

“打”入“网”(销售点或博物馆)中的可以是物,很多广告都把最新潮、最时尚的商品(手机、笔记本电脑、mp3、GPS等)“一网打尽”,如:

(3)博物馆大展来了,山东湿地鸟类精灵“一网打尽”(凤凰网2018-5-17)

“打”入“网”(展览、音乐会、电影等)中的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4)KIKO最新大片玩酷帅,动感俏皮清新一网打尽(东莞时间网2018-1-31)

(5)展览、音乐会、大师班……这个夏天把意大利音乐“一网打尽”(腾讯2018-5-17)

(6)最高命中率的考前押题,一次性通关考试,考点、难点一网打尽。(搜狐网 2019-6-14)

“打”入“网”(书籍)中的既有人也有物:

(7)全书……胪列重大盗墓者22人,各个朝代、各个阶层、各种动机的代表性盗墓现象,都说到了,差不多是一网打尽,一书写遍。(北大语料库)

上述“网”都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抽象物,如“养生焦虑”:

(8)咖啡致癌?养生焦虑将所有人一网打尽(《光明日报》2018-4-2)

上例是说养生焦虑(网)将所有的人“击中”了。

“网”既可是静态物体,还能是动态的物体,如:

(9)世界杯全明星大赛开启,你最爱的超级巨星一网打尽!(2014世界杯网2019-4-21)

“世界杯全明星大赛”就是一张动态的“网”。

“一网打尽”中的“网”还可比喻计算机网络,整体义是:一个(家)网站将某方面所有的信息公之于众(新义二),此举的目的在于信息共享,方便读者查阅;或者便于广大群众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例如:

(10)将社区大小事务在网格内“一网打尽”(《长沙晚报》2017-8-8)

(11)中原官网一网打尽东莞一二手房(信息)(乐居2018-4-11)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开展工作,被称为“互联网+”。

有时,新义二与传统义可以合用:

(12)最高法与银行业深度合作,“老赖”存款一网打尽(中新网2016-3-13)

报道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与200多家银行联网,将“老赖”的存款全部控制住了。

总之,上述新义是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新义与本义的方式和结果相似)关系引申出来的。从附加义看,“一网打尽”是褒义成语,这是因为:四义都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十分理想;本义和传统义表达工作效率之高;新义一表明人员的阵容强大、事物的品种齐全;新义二表明某方面的信息齐全、查询起来方便快捷。四义的不同点有四:

1.“网”和“一网”的含义不同

本义的“网”是实(具体)的有形物,鱼网具有视觉形象色彩,而传统义和新义二的“网”是虚的、无形的;新义一的“网”有实(有形)有虚(无形)。

“一网”在本义中是动量词(借名量词表动量),义谓“打(撒)一网”,类同“打一拳、踢一脚、看一眼”中的“一拳”“一脚”和“一眼”;“一网”在传统义中指“一次(军事/抓捕)行动”,“一网”在新义二中是名量词,即“一家(个)网站”。

2.“打”的含义不同

“打”在本义中是“捕捞”之义,在传统义中是“捕获、抓获”或“消灭”“肃清”之义;在新义一中有“加入”“到位”“上场”“上阵”“陈列”“聚集”等意思;在新义二中有“公布”“汇总”之类的意思。

3.“网”中之物不同

“网”中之物:在本义中是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含褒义;在传统义中指坏人(敌人、土匪、犯罪分子等),含贬义;在新义一和二中既有人也有物,其中大多数含褒义(如应邀的明星大腕、新潮商品、音乐、鸟类标本),也有含贬义的,如(6)中的盗墓者;也有事物是中性的[如(2)(7)中的“观众”和“人”]。网中之物,本义不出现数量,而新义中可以不出现也可以出现[例(6)]。

4.词义的夸张不同

“一网打尽”的本义和新义一含有明显的夸张色彩:一网是不可能把一个水塘的鱼打光的,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比如明星大腕)或物品是不可能全部到位的;但传统义和新义二似乎没有夸张,因为一次行动是有可能将全部坏人抓获或消灭的,在一家网站上把某方面的所有信息公布出来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政府的网站是可以把所辖的单位全部“网”住的)。

语法上“一网打尽”是状中短语,其中的数量短语“一网”修饰动补短语“打尽”。“一网打尽”一般充当谓语中心,受介宾短语“[将(把)]……”充当的状语修饰;为了追求表达的简练,新闻标题常常省略介词“把”或“将”,如(1)(3)(4)(12);有时还可带宾语[如(2)(11)]。

二、“一网打尽”语义演变的原因

“一网打尽”的语义为何会几次“变脸”呢?从语言词汇内部说,语素“网”有比喻功能。“网”本指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的器具,即鱼网,《说文·网部》:“庖牺所结绳以渔。”它可以比喻其他的事物,表达“形状像网的东西”之义,如:蜘蛛网、河网、铁丝网、网袋;进一步表达“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之义,如:电网、通讯网、交通网、营业网点、情报网;还比喻抽象的或想象的事物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法网、关系网、人情网、人气网、天罗地网、天网。还有许多含“网”的词语都有比喻义,诸如:“网开一面”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网罗”比喻多方面地搜求、招致(人才);“网漏吞舟”比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网”的这种比喻传统必然“感染”成语“一网打尽”,致使后者产生比喻义。

从客观上说,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追求阵容庞大、物品齐全,这就为“一网打尽”的新义一提供了语义内容;高度发达的互联网(英特网、宽带网等),带来了大量的“网”族词,诸如:网站、网页、网管、网吧、网购、网友、网游、网恋,在它们的影响之下,“一网打尽”也获得了与网络有关的新义(二)。

此外,借“一网打尽”表达新生事物、现代信息,使古老的成语焕发了青春,好似旧瓶装新酒,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一网打尽”新义形成的认知原理

“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的身体机能和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储存于大脑中的一种抽象结构;人类可以用它来组织抽象的概念,然后用语言中的词语来表达这些抽象概念。

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我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它让我们用更具体的、有高度组织结构的事物来理解相对抽象的或相对无内部结构的事物。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家的大量实证研究说明,利用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的观念可以对语言中错综复杂的语义现象(尤其是多义现象)作出简单而统一的解释。”。

许多词语新义的产生,与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的启示有关。该图式来源于对人体的感知:人体本身就是容器,为了维持生存,人必须摄入食物、水和空气,同时又排出粪便、汗液等废物。此外,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断地接触和体验各种形态的容器,如书包、水缸、衣柜、房屋等。容器图式有两个构成要素:容器及装入其中的物体。人们可以利用该图式及其隐喻观念组织抽象的概念,或者把具体的词义向抽象的词义延伸。比如现在人们常常把被抓进了公安部门戏称为“进去(了)”,这便是该词语在容器图式的启示下产生的新义。

同理,“一网打尽”的新义表示把物体全部打入“网”中,其中既有具体的——演员、新潮的商品,也有抽象的物体——“动感俏皮清新”“音乐”“难点”等,这就类似于把所有的物体装入“容器”之中。换言之,人们把前者隐喻成了后者,自然,“一网打尽”就产生了新义。

猜你喜欢

本义图式容器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难以置信的事情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韩嚼牙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取米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