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增广贤文》中的国学智慧

2019-07-12西北大学文学院710000商洛职业技术学院726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孟子

王 蕾 (西北大学文学院 710000;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726000)

《增广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本训蒙书,作者不详,据考证书名最早见于明代大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后明清两代的文人对该书做过增补修订工作。《增广贤文》涉及修身、读书、治家、交友、时运等多方面内容,反映了儒释道多家的思想,是我国古人人生智慧的结晶。书中的文句多选自古代文献中的名言警句,民间流传的俗语谚语,通俗易懂,文辞优美,雅俗共赏,语约意丰。全书采用韵散结合的句式,大部分语句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在明清两代就流传甚广,有很好的教化之功,书中的很多思想,今天读来依然给人教益。

笔者认为《增广贤文》中的国学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生不息的变易观

变易之道,在我国古代的哲学著作《易经》中有很多论述,《易经》中的“易”字,一种解释就是变易之意,否极泰来的思想即出于此书。道家创始人老子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的名言流传于世。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的说法。生生不息的变易之道可以说是我国国学的经典思维向度。

《增广贤文》中有很多表现变易之道的句子,如:“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劝人福不可享尽,以免为自己招来祸患)、“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遭殃”(阐释物极必反的道理)。

《增广贤文》中表现变易之道的句子,告诉人们顺利时不要得意忘形,受挫时不要心灰意冷,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得意之人也有落魄之时,失意之人也有奋起之日,只有深谙变易之道,人们才能以达观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道人生的变化。

二、居安思危的忧患观

我国古代典籍中讲居安思危的很多,《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孟子也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增广贤文》中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句:“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温水煮青蛙,青蛙开始觉得舒服,但当它意识到危险时,已经无法从水中跳出来了,陶醉在安乐的生活中而忽视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是人的通病。《增广贤文》中对居安思危的阐述形象生动,场景化、生活化,不仅颇富文采,而且让人更容易理解,说服力很强。

三、安贫乐道的幸福观

至圣先师孔子曾这样评价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道家先贤老子曾说“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文子·上仁》)庄子宁做一只“生而曳尾于涂中”的乌龟,也不愿受富贵的拖累。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更被认为是安贫乐道的代表,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些都可表现出古代哲人安贫乐道的幸福观。

《增广贤文》中表现安贫乐道的句子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贫穷自在,富贵多忧”等。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中,人们很容易在无法获得过多的物质享受时产生莫名的匮乏感,在和他人的不当比较中产生相对贫困感,这都影响了人们幸福感的获得,人的需求有望得到满足,人的贪欲却永远无法满足,《增广贤文》中的这些警句格言对世人因欲望膨胀而日益焦灼的内心有很好的疗治作用,深刻领悟这些句子能给人带来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四、自强不息的进取观

我国的儒家学说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作用,鼓励人们要力争有所作为。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强调一个士人必须要有宏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孟子提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鼓励人们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增广贤文》中表现自强不息的进取观的句子有:“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告诉人们不要安于现状,停步不前)”、“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河狭水激,人急计生”(说明危困的境地能激发人的潜能)、“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告诫人们失败时不要气馁)、“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强调惜时)、“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鼓励人们发奋读书)“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表现力争上游的思想)、“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强调勤奋用功可使人成长与蜕变)、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阐述做事需脚踏实地的道理)。

《增广贤文》中强调自强不息的句子读来特别鼓舞人心,告诉人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百折不挠、迎难而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有限的时光中建功立业。

五、厚德载物的道德观

《易经》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孔子说 “仁者爱人”,孟子说“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提倡仁政,老子讲“上善若水”。《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以宋江为代表的义士形象,《水浒传》中塑造了以刘备为代表的仁君形象,《西游记》中以唐僧为仁慈形象的代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以“护法裙钗”为自己的使命,我国国学经典中特别看重人品德的修炼。

《增广贤文》中也强调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如:

1.表现“仁”的句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2.表现“义”的句子:“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教子教孙须教义,栽桑栽柘少栽花”。

3.表现“信”的句子:“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4.表现“让”的句子:“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若争小利,便失大道”、“亏人是祸,饶人是福”、“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5.表现“孝”的句子:“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6.表现“和”的句子:“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只有和气去迎人,哪有相打得太平”。

在任何时候,这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句子都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读来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格,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此书产生时代的局限,《增广贤文》中也有不少封建社会的陈腐落后思想,如“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论断社会上的功利现象有些以偏概全,“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充满迷信观念,“在家由父,出嫁从夫”表现对妇女的约束和控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有误导人只读圣贤书的倾向,“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让人一味地忍气吞声,“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对醉生梦死的做法给与肯定。但瑕不掩瑜,总体上该书对人积极影响还是大于消极影响,我们在阅读时要批判地继承。

总之,《增广贤文》中的变易之道教会人们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常与变;居安思危的思想告诉人们凡事要有备无患,不要只顾眼前;安贫乐道的理念有助于人们平衡心态,坚守信仰;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助于人们激发潜能,做出成就;厚德载物的教诲有助于保存人们心中的善念与良知。该书言简意赅,文采斐然,对迷失在咨询汪洋中、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不异于一杯醒人心神的清茶、一味救治世疾的良药,是永不过时的经典。

猜你喜欢

孟子
孟子与“孔孟之道”的形成
杯水车薪
柔软生活
磨刀不误砍柴工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