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末日哲学家》引发的哲学思考

2019-07-12莫艺祯南京林业大学2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电车幸存者悖论

莫艺祯 (南京林业大学 210000)

《末日哲学家》这部影片主要是围绕哲学老师给出的特定情境然后同学进行头脑风暴,对于末日哲学的一个探讨。影片给我们展示的内容涉及大量哲学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可以用于相关的哲学讨论。

影片的开端就由学生提出的三个哲学问题,分别是无限猴子理论、电车难题和无知是福悖论。首先,是无限猴子理论,其实这也是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概率问题,影片中提到,假如给出的时间无限,猴子依靠随机的打字动作,最终打出一整部《哈姆雷特》一字不差的概率微乎其微。从侧面来将,在生活中类似于这种事情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人们通常将这个概率约等于零,但是,仍然有科学家执着于无限时间,猴子随机打出一整部《哈姆雷特》的概率问题,科学家这种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极其微小概率事件都保持一份热心,那么,微小概率事件很有可能会发生。从反面来讲,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极其微小概率事件,那么我们平时生活中,对于一些有概率的事情就不要放弃,应该要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努力拼搏。

第二个是电车难题,这个确实是无法两全的难点问题,对于轨道岔路上都捆绑了人,无论怎么选择,都是违背伦理的问题。或许会有人像影片中的女同学一样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用一个人的生命换另外五个人的生命,但是这对于那个顶替的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也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他也有活下去的资格,而且假如列车按原本的行驶轨道行驶,他的生命完全受不到威胁。同样的,那五个人也渴望能够存活,希望能够获得生的权利。无论我们怎么选择,无论列车驶往哪条轨道,都是在谋杀、残害生命,从伦理的角度来讲,这个电车难题无论如何选择都是有悖人伦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非五个人生命的价值就一定高于一个人的。这样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不杀人和救人,但是救人意味着要杀人,不杀人则意味着见死不救。这个问题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说两个人同时掉河里先救哪一个?电车难题与无限猴子理论都属于世界上著名的十大悖论,这两个问题在逻辑上推导出的是互相矛盾的结论,尽管表面上都能够自圆其说。

第三个问题则是无知是福悖论,这个主要是讲生死关头朋友为了自保没有救你,但是你却存活了,对于这样的朋友你是选择无知继续与他们相处还是选择远离他们?无知是福悖论是三个悖论中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说你的配偶曾经伤害过你,但是你选择了原谅,你明知道他可能会再次伤害你,但是还是选择了与他携手共度一生;又比如说你的朋友欺骗了你,但是你却选择假装不知道,继续与他相处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所以,是选择活的通透,还是选择活的糊涂,这个是个人的选择,这个虽然属于悖论,选择之间相互矛盾,但是这个答案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这是个人的利弊分析,就像这两个生活中的例子,配偶伤害过你,但是他可以给你想要的生活,他可以照顾你,包容你的一切,假如这些都可以弥补造成的伤害,那选择“无知”,选择淡忘伤害,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对于欺骗过你的朋友,假如他的欺骗没有触碰你的底线,再加之他的欺骗并不会让你对他恨之入骨,那为什么不选择遗忘,选择原谅呢?我国有句老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仇人好,可能在某件事上他就可以给予很大的帮助,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觉得这边的“无知是福”与中国传统文化“吃亏是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虽然无知是福悖论给出的答案相互矛盾,但是,这个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识还是可以选择出最优选项的。

接下来是影片重点讲述的内容,三次哲学逻辑分析。最先来谈一下是否选择哲学老师扮演的神秘人进入避难所,第三次基于对前两次的神秘人的作用以及他的所作所为,则是选择拒绝他进入避难所,所以,这边讨论的这个问题主要围绕第一次和第二次哲学逻辑分析。第一次,由于神秘人残暴的杀害了他认为不能进入避难所的人,遭到了其余人的反抗,使他最后没有能够进入避难所,在他临死之前他通过纸条的方式告知幸存者他的作用,他是唯一知晓避难所出口密码的人。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避难所里的幸存者则一直处于不安、焦虑的状态,他们无法获知一年后离开避难所是否需要密码,一年之后,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想要离开避难所,但是,事与愿违,他们在粮食耗尽的时候食用同伴的尸体,最终由于无法打开避难所的逃生通道,所有幸存者选择了用枪快速了结自己的生命。而第二次,在第一次逻辑分析的积淀之下,选择了神秘人进入避难所,第二次的选择是以繁衍后代为最终目标,所以所有的幸存者是以繁衍后代作为他们这一年首要任务,他们在不停的尝试中。由于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发生了争执,并且神秘人被刺伤了,一气之下打开了避难所的大门,使得所有幸存者受到了核弹的攻击,最终死亡。这两次的结局都是一样,都是全部死亡,但是这两次在心态上还是有所差别的。第一次没有选择神秘人,得知神秘人作用后害怕一年后面临死亡,精神上没有放松过、愉快过,相反,第二次对于死亡没有太多的顾虑,更多的是生育的烦恼。放眼我们现实生活,神秘人就像是人生路上的新的尝试,选择过后等待你的是未知的惊喜或者失落,然而,假如不进行尝试,则是几乎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其次对于这三次逻辑分析,主要是看一下第三次的人物选择与第一、第二次的差别,第一次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职业来选择的,第二次选择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来历来选择的,第三次选择则是由女主独立完成的。第三次选择有颠覆性的改变,第一、第二次对于延续人类种族的作用不大的都被排除在外,比如说这两次诗人都是第一个被枪毙的,哲学老师认为诗人在延续人类种族的过程中完全起不到作用;第一次选择中,竖琴演奏家由于没有竖琴,价值得不到体现,就被排除在外,葡萄酒拍卖师、客房服务生等这一些对灾后重建贡献不大的则直接排除;第二次选择中像可能患有埃博拉病毒的骨科医生、没有子宫的心理医生等这一些对延续人类种族起不到作用的人也没有进入避难所。第三次女主的选择都很独特,比如智商极高的葡萄酒拍卖师,便于在野外考察时帮助幸存者品茗葡萄、葡萄酒;服装设计师有助于重建文明;每次都直接被哲学老师排除在外的诗人这次有幸被选上了,因为他有属于他自己独特的价值;患有自闭症的竖琴演奏家,是上天的恩赐等。这些选择虽然没有得到哲学老师的认可,但是这正是体现了事物的多样性,假如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了生育、为了延续人类种族,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看,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单纯为了延续后代,而且现在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死的权利,并不能根据职业的不同或者是来历的不同来决定每个人的生死、每个人的价值。这个也启示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类特殊的人群,要以包容来代替偏见,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绽放不一样的花火。

《末日哲学家》这部影片以独特的头脑风暴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相关的哲学知识,从中也学习到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些能够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无论是影片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要延续人类精神文明。

注释: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AB%E6%97%A5%E5%93%B2%E5%AD%A6%E5%AE%B6/13214942?fr=aladdin.

2.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354138/.

猜你喜欢

电车幸存者悖论
“帽子悖论”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
美妆悖论
知足者常乐
电车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