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葬花吟》的艺术塑造功能及美学价值

2019-07-12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葬花崇高落花

文 雯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550000)

《红楼梦》作者为书中人物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诗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以此塑造人物形象。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一书中最具才气的女子,具有诗人气质和独特人格魅力,因而她所吟诗词引起了学界高度的关注。《葬花吟》这首荡气回肠之词,又被学者评为该书中最具艺术表现魅力之手笔。通过对《葬花吟》这首词的深入品读后,我认为这首词不仅塑造出“诗画”的艺术画面,更是包含了对黛玉的人物形象的深层刻画。同时这首词抒发出的深沉的哀怨之情和对抗黑暗的顽强精神,更是让这一部作品达到了崇高美的艺术效果。

一、《葬花吟》画面的塑造功能

曹雪芹生于书香门第,对书画有着极深的造诣,尤其偏爱写意画。张宜泉《题芹溪居士》称其“爱将笔墨逞风流”,敦敏《赠序圃》还有“卖画钱来付酒家”之句,可见,曹雪芹不仅热爱绘画,且具有较高的绘画素养。曹雪芹的绘画修养让他为人物作诗词时实现“画面塑造”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葬花吟》一诗是一幅鲜活生动的画卷,也充满着委婉曲折,荡人心魄的“诗画”艺术美感。这种诗画的美感更多地来自对于黛玉葬花这一充满凄凉场景的画面塑造。诗作把黛玉孤身一人独把落花葬的人物画面,融汇进“红消香断”、“血痕”“黄昏”“青灯”等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缤纷的暮春花谢的自然环境画面中,以苦景衬苦人,使得诗中的凄苦之美的画面仿佛流动在读者眼前,尽显悲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诗作开篇就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面,先是描绘院落里落花漫漫,众人欢腾祭花的热闹画面,忽而画中出现了小山坡,倩丽少女孤独一人在落花漫天舞动的山坡上把锄伤感之画。少女葬花的凄凉的画面与众人欢笑的画面看似在一个平面空间中,能够听到看到彼此的一举一动,但这座小山仿佛也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屏障,将少女和欢闹的人群隔绝开来,仿佛成了两个世界,从而尽显葬花画的凄苦。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当画卷再次展开时已是黄昏时分。落日斜照在杜鹃花上,在昏黄的日光的衬托下那花红得仿佛似令人窒息的鲜血,少女看着这明艳的春色却更加忧伤,在余晖中啜泣起来。接着画卷上的颜色突然暗了下来,此时已经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雨,屋外雨滴敲打着窗发出嗒嗒的声响,屋内油灯散发出点点青荧的光亮投射到墙上,照出少女在冷冷清清的被子里抹着眼泪辗转难眠的图画。

《葬花吟》中所呈现出的“诗中有画”不是一幅简单的画面,而是把一幅幅独立的画面联合起来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并在画中加入人物的神态、情感,从而使读者能够由诗入画,最后再由画面返回到诗中细嚼此中真意,通过诗画合一的方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传达给读者。在这花谢之季,在这样“情景合一”的特殊境况下,由花及人,由客体到主体,让诗画中的黛玉显得更加凄苦哀凉,也让读者更加感慨万千。通过白昼葬花、日落而泣、夜冷难眠等三幅图画将流转变化的时空连贯起来,这样诗画结合的表达技巧的确会给读者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同时以画面感来调动读者的主体情感也对彰显了作品的魅力。

二、《葬花吟》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

诗人总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和情感,过人的文笔功力也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辞宣泄出来。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正是富有着诗人气质的女性形象,体弱多病的她自幼失去双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重视情感流露的诗词中,诗人常将主体情感渗透到客体存在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感作为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方位展示,是窥探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读者可以借助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对客体事物的情感来对诗人形象进行最基本的认知。诗歌作为曹雪芹在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而纵观林黛玉的诗词之作,最能充分显示林黛玉性情与风采的,就是她生命哀音的代表作——《葬花吟》。面对周遭环境的黑暗与压迫,这位多愁善感的悲情女子从花终究逃不过凋零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命运的影子,并将满腔的哀情都寄托在这落花之上,这首充满诗情的哀音是曹雪芹以诗歌为艺术手段全面展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葬花吟》这首诗作中,诗人以黛玉手把花锄葬花为中心,把黛玉甚至可以说是曹雪芹本人对现实和命运的思考充分寄托在诗作的议论言辞中。通过对诗人吐露的心声的诗句的品析,便可以一探诗人的人物形象。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大观园里得意之人就像柳丝榆英,绝不理会失意之人的痛苦。失意之人就如得不到怜悯的落花一般。黛玉性格古怪又是没有依靠的孤儿,在这现实的大观园里自然生活得不如意,看到这凋零的落花让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加之对宝玉的误会,更加增添了她的伤感,因此发出了“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哀叹之声。开篇短短的几句将黛玉因寄人篱下而造就的多愁善感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和相爱却倾诉无门的恋爱状态所造就的脆弱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开篇将黛玉脆弱的形象塑造完成后,诗人继续借花喻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黛玉高洁的形象。大观园看似和气实则人心冷漠的现实给她原本敏感脆弱的心灵带来了更大的伤害。任凭不谙世事的她受尽委屈,但她却不愿随波逐流,只愿遵守自己的内心,达到“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境界。

诗中字里行间中对自己心迹的表露,从而塑造了黛玉形象。首先,黛玉是一个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脆弱女子形象,因此才会在看到落花漫天时才会手持花锄葬花。其次,黛玉又是一个充满韧性、不屈不挠的女子,即使她被生活迫害,但丝毫没有减弱她的反抗精神,她不愿被世俗所污染,坚持自我,并对自由和美好的生活有着无尽的的向往。可见,《葬花吟》多角度、多方位地塑造出了黛玉的形象。

三、《葬花吟》崇高的美学价值

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这一概念的阐释有着长远的历史,在朗吉弩斯、柏克、康德、席勒等人的努力下,崇高的内涵得到了不同视角的阐释,从而成为西方美学史上蕴涵丰富的美学范畴。西方的崇高来自一种由对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与巨大形态的崇敬与敬畏,它产生于人们面对危险而实际并无危险时的恐惧和害怕心理之中,是生命力受阻滞又更加强烈的喷发。就崇高产生的途径来说,黛玉对生命的可贵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因此她才会做出葬花的举动,同时,面对世间万物都必将逝去这一不可阻挡的现实,黛玉内心是充满恐惧的,否则她又怎会发出“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的叹息呢。她内心对命运的不定感到恐慌,她知道在这大观园里她的生命不会得到重视,这是她埋藏在她内心的痛苦与恐惧,但此刻的恐惧和痛苦并不产生实质的危害。相反地,她在面对生命力受阻时,内心有一种从痛苦中萌生的快感,这种快感源于身边污浊小人的卑微衬托出了她的高尚。她坚信即使陷入了渠沟般的生活困境,自己也应该保持着自己高洁的品质。即使她终将逃不过消亡,只要她坚守自己高洁的本质,她就会像飘香的落花一般去往天堂,而做尽坏事的小人只能下至地狱。生命的衰亡是普世的恐惧,《葬花吟》一诗在传达对生命终结恐惧的同时,又给我们排解这种恐惧的方式。黛玉葬花以及不甘愿为了苟活于世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信念,都是昭示读者只有坦然面对生命消亡这一现实,才能活出自我而不受世俗束缚,诗作既书写了诗人心中对美好生命的珍视以及不被污浊世道所同化的顽强精神,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使得《葬花吟》一诗具有了崇高的美学意义。

朗吉弩斯看来,崇高的美学意义,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与艺术中。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是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而艺术中的崇高则应该对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效果。据此分析《葬花吟》,同样可以对该词取得的崇高的美学价值有深入的解读。就该诗产生的感情效果而言,《葬花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黛玉对花、对美、对青春、对生命挚爱的浓烈情感,这种浓烈的情感更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鸣,能够直击读者的心灵深处,彰显了《葬花吟》的美学意义。葬花从表面上看是一向敏感脆弱的黛玉多愁善感的举动,但诗作却是诗人最炽热的情感的喷发。葬花题材在前代作家笔下多是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对生命无常的恐惧和忧虑。而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表达的情感却未停留在对生命终会衰亡的恐惧和担忧,更是表达了对造成生命消亡的行为的愤恨。“花”终会凋零,但若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花、人也不会在正值明媚鲜妍时迅速消亡。诗作所表达出的对黑暗现实摧残美好生命的谴责是空前强烈的,这种强烈的情感直击读者的灵魂,给读者深度的阅读体验,并能够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中黑暗现实的重视与反思,因而实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

黛玉的《葬花吟》一诗,动人心魄的情感表达,和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格精神书写,直击读者灵魂,不仅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并给读者提供了排解对生命易逝的恐惧的方法,从而使《葬花吟》具有了崇高的美学价值,这不仅为读者带来了超越优美的阅读享受,也增强了《红楼梦》一书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葬花崇高落花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渔舟绕落花
红楼戏的滥觞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一片落花一瓣殇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