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读《石涛画语录》的感悟

2019-07-12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石涛山川笔墨

(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形成一个独特的绘画体系,历代名家辈出,随着绘画作品的不断发展,其绘画理论也不断丰富。《石涛画语录》,是石涛一生论画思想的结晶,是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经典之作,在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石涛倡导借古以开今,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重视个体生命体验。“石涛画语录”共有十八章,围绕着“一画”论展开,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等,文中所采用的概念,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而各家的见解,大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石涛的艺术理论思想,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结合自己绘画经历,浅谈我读《石涛画语录》后对“一画”和笔墨的感悟。

一、我对石涛画语录中“一画”的理解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是《画语录》的重要思想,是石涛一生艺术创造的核心所在,石涛的语言晦涩难懂,表达方式独特,但他要表达的思想确是清晰的。近百年来有多种解释,我认为主要有两种:形而下之义和形而上之义。形而下之义是指一根造型的线条,作画时一笔一画的具体操作,画家用一根线条表现天地万物的形态。如:皴法章中说,‘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作画时,一笔落到纸面,接下来就会有千笔万画,在一张崭新的空白处画出一个新的世界。‘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清楚了每一画的来龙去脉,明白其中内在的道理。形而上之义是指本体生成意义。“一画”,是画之“一”,中国古代,“一”有化生万物之哲学寓意,即《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不是数量上的,也不是一笔一画,是超越有和无,主观和客观的纯粹体验境界。故《画语录》中的“一画”更多的是指形而上的意义。

明末清初的画坛上,更多人追求复古,追求传统,人云亦云的思想太多,石涛立“一画”之法,是我的法,是由我创立,是我真实的生命体验。石涛认为,古人的画迹依然存在,山水就在眼前,停留在山水的外在形态,心系古人之法,是行不通的。立“一画”之法,就是立创造之法,是天地万物本来具有的生命创造力,“一画”的实质是一种提倡独立生命创造的原则,强调当下最直接的生命体验,抛开一切外在的束缚,寻求自我本性。重视个体生命体验,是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二、笔墨精神

说到“一画”不得不提及笔墨问题,笔墨是一种表达的手段,也是构成绘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技法上,笔通常指皴、擦、点、钩、勒等笔法,墨通常指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以笔为主导,墨随笔出,两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表现描绘的事物,表达意境。

笔墨章中说:“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关于“有笔无墨”、“有墨无笔”,古代画家就有提及,吴道子重笔,其山水有笔无墨,项容重墨,其有墨无笔,而荆浩采二家之长,其山水是有笔有墨。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到:“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暗即谓之无墨。”山水中的笔墨关系在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具有同样的道理,在写意人物画中,造型与笔墨相辅而成,只有外部轮廓没有线条的抑扬顿挫即为无笔,只有线条没有墨色变化即为无墨。

石涛的笔墨论似乎与董其昌的有些不同,提出“蒙养”、“生活”这对概念,石涛认为,在蒙养和生活之间,也存在着有无蒙养、生活的问题。他认为将蒙养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与笔墨的运用有重要的关系,他在笔墨章中指出,只注意蒙养而忽视生活,就是有墨无笔,注重生活忽视蒙养就是有笔无墨。蒙养与生活,这对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蒙养”是指自然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内在美,“生活”是指自然审美对象外在的种种生动表现。一个内在,一个外在。石涛将蒙养与墨联系在一起,将笔与生活连在一起。如:在写意人物绘画中,写生一个约七十岁的老头,观察其外貌,满脸皱纹,手指有裂纹,表情神态,即为外在的表现,其眼神中透漏出的沧桑感与其一生的经历相关,即为他的内在气质,透过外在表现看到其内在气质,即为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为蒙养与生活,再运用笔墨来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或在山水画中,山川为自然审美对象时,外面的大小石块,树木即为外部生活表现,山川的磅礴气质即为内在生命力,通过笔墨来完成画家心中理想的作品。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只有深入了解山川,就能得到山川精神的赐予,才可以表现出山川的气势,画家只有得到山川蒙养生活之神灵气象,他所画出的画才会一一尽显灵而足其神。笔与墨更多的表现在技法上,神与灵则是在审美境界上的表现。

三、结语

石涛,近百年来一直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热点人物,他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艺术作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后世的影响慢慢的转变为绘画理论的影响。《石涛画语录》不是只谈笔墨技法或个人感受,重点是谈他的美学思想,用对立统一的法则分析客观世界,阐明客观规律,形成与众不同的美学思想体系。当今不少学者对于石涛所用的概念仍然模糊、朦胧,如“一画”、“蒙养”、“氤氲”等,但还是获得了不少知识,杨成寅先生说:“石涛的《画语录》乃是一个绘画艺术美学的聚宝盆,其中的好东西是挖不尽、用不完的!”石涛的不似之似论,一画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应随当代等等一系列的观点,虽成于三百多年前,但在今天,依然焕发着真理的光彩。

猜你喜欢

石涛山川笔墨
山川锦绣,赞以长联
笔墨童年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山川雨意
动豆
朱良志
——石涛研究三著
《苍松秋色》
洗礼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