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四季变化对中国画的影响和表现
2019-07-12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工作室100000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工作室 100000)
中国画作品中,画家对于四季有着独特的情感,在其作品中都赋予了满满的情感。自然四季的变化,画家将四季的风景尽收眼底,内心为自然界的变化感到触动,想到自己的身处的环境,人生际遇等,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通过作品进行表达。
一、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
春季,万物复苏,积雪融化变为溪流,树木发芽,一边生机勃勃的景色。春天也是色彩多样的季节,花朵、草木开始生长,从冬天的肃静,出现新的色彩。受到春季的感染,艺术家们的心灵同样会同春季一样,充满生机,极具创作热情,会结合春天的景色,创作极具生机的艺术作品。夏季,则是生长的一个过程,夏天枝叶茂密,雷雨交加,雨后彩虹,雨后池塘,夏蝉的鸣叫等,营造一个热闹非凡的自然景色。可以说,既有夏日炎炎,又有夏日雨后的凉爽。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同时也是一个凋敝的季节,秋后天气转冷,树叶变黄,开始掉落。冬季的寒冷,一片萧瑟的景象;下雪是冬季特有的景色,大地、植物、房屋被覆盖层一层白色,给人一种纯洁干净的感觉。冬季的寒冷萧瑟,更容易让艺术家摒弃心中杂念,更好地感受自然界。
二、自然四季变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自然四季变化属于自然界的运作规律,四季的变化,给画家带来不同的感受,让画家认识到周而复始、宇宙循环的特点,一岁一枯荣,自然界重复地进行着机械运动,自然景色的往复,自然界的循环,也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自然界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源于自然界,同样遵循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人类是生命、物也是生命,在四季变化中,事物在变化,人也在变化,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和自然万物一样,都在遵循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规律。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带来的景色、气候、温度的变化都会触发人们的思绪,或喜或悲或哀或乐。自然四季变化影响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进而反映到艺术家的作品中。从古典的艺术作品,不难看出许多歌颂或者感悟自然四季的作品,文人和画家对于自然四季有着独特的时间观念,其中蕴含着一种绵延不绝的艺术精神,认识到自然界的永恒,认识到四季知识短暂的变化,人类同样在遵循着自然界的规律,通过对四季的感悟,用中国画的方式进行阐述,阐述其对生命、对自然界变化的理解,让艺术同空间和时间进行融合。
三、感悟自然四季变化,中国画中反映自然之道
中国画的主题或者取材,很大部分都是取材于自然界,以自然的风景为主,包括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正是由于自然界有着如此丰富的题材,才让画家对自然界十分关注。自然四季的变化和交替,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自然景色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体现,让画家在感悟自然四季变化之时,对自然界,对人生的有着更好地理解,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画家通过作画的方式,将自己对自然四季变化的感悟,以作品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宋代画家郭熙的作品《早春图》,就是一幅反映春天景色的绘画作品。该作品描写的是一幅初春的景色,乍暖还寒,山间浮动着薄雾,泉水淙淙。从这幅作品来看,有着新奇的结构,而且内容丰富,弥漫着一股清净之气,让观赏者感受到一幅和谐的自然春景。郭熙十分关注自然四季的变化,对于自然界的这种造化有着独特的情感,在他看来“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观赏自然风景,欣赏自然四季的不同景观,赋予自然美景以生命,展现出自己作品的灵性。
冬季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个寒冷寂静的季节,而在画家的眼里,冬季则有着不同的景色。冬季人的烦恼、浮尘、喧嚣通通离去,只留下冬季的空旷景色以及一弯冷月。可以看出画家对于四季变化的独特情结。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就是一幅描述冬季景色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一幅经典作品,画面中只有渔夫驾一艘孤舟,周围的景物觉得多余被作者故意隐去。我们在欣赏该作品时,从远到近,逐渐聚焦画面,画面中的主角轮廓慢慢变得清晰,整幅画面只有孤舟进行着墨,其他地方什么都没有,这是作者在表现宇宙的空旷无垠。我们的思绪得以被调动,被画家的作品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寒江独钓,不仅仅是在钓鱼,而是作者在身处一个悠然自得的环境中,得到的精神自由,是一块不染任何尘埃的净土。画中的渔夫也并不孤独,巧妙地将“人”融入到宇宙。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四季变化带来不同的自然景色,同时也给画家带来不同的思绪变化。画家在感悟自然四季的景色变化,参悟自然之道的同时,借助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情感,将其做为自己精神的寄托和诠释,更好地表达出来,去感染人们。中国画作品深受自然四季变化的影响,而且中国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让画家将自然景色的变化,引申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对人与自然融合的思考。
问卷共包含4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由被测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组成,主要包括测试者所在的学校、性别、年龄、年级、月消费水平和专业类型;第2部分主要是被测试者使用校园绿地的特征,主要包括使用在校园绿地中活动的频次,是否以结伴方式去绿地,每次在校园绿地中大约持续的时间,去校园绿地主要的目的;第3部分是不同被测试者对学校的偏好及地方依恋感;第4部分是经过翻译的自我恢复量表,分4个维度8个项目,问卷的指标量测采用李克特9分制量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