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兰成:旗帜不倒,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2019-07-12李彦

中国火炬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老老战士光盘

李彦

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初心故事 。

讲述关工委老党员们

本期人物风采栏目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是一条车水马龙的城市主路。在这条路上,人们常能看到一位老者驾驶着风驰电掣的小电动车游鱼一般灵活地穿梭在喧嚣拥挤的车流之中。东湖吹来的风扬起他的几缕白发,在灰色调的车流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位老者叫毛兰成,今年77岁,是原武汉空军政治部退休干部,空军武汉基地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也是洪山区关工委顾问、五老报告团团长、银发正能量宣讲团团长。几年来,他为青少年作报告500多场,听众达5万多人次。他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荆楚楷模、洪山好人等荣誉称号。

毛兰成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每次做宣讲都骑着自己的小电动车前往。大家亲切地叫他“‘电驴’上的演讲者”。每次讲课他都自带摄像机录像,课后抓紧刻成光盘,送还给听他讲课的单位做教育资料。2018年暑假,他不顾酷暑,到712社区讲课,次日下午去送光盘。因为对路线不熟,走错了路,等把光盘送到712社区的时候电动车都已经没电了,他只好推着电动车走回家。还有一次,他骑着电动车将刻好的光盘送往工商学院,车子骑到半路时,前车胎爆掉,完全没了气,又找不到修车的地方,他只好用破损的车胎骑到学校。等“电驴”修好回到家时,天色已黑。

毛兰成被聘为洪山区关工委顾问后,特别注重在“接受度”上下功夫,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他怀着满腔热情,饱含关爱之心,力求做到与青少年心相接、路相通。他始终坚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调研分析青少年思想动态。毛兰成常说,教育不仅要言传后人,更重要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激情感染激情。

吴家山二中有个叫高晓曦的学生,从小喜欢写作,梦想将来成为作家。毛兰成鼓励她多看中外名著,不断地激励她。她高中就入了党,还出版了一部小说,后来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她在赠给毛兰成的书上写道:“假若我成为火炬,那是因为您给予了我光亮,愿我能像您一样,点亮更多人的梦想!”

荣获2018年“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的洪山高中学生陈雨晴在作文中写道:“我是听着毛兰成爷爷的报告长大的孩子,毛爷爷的报告就像一支火炬,照亮了我的前路。”

年纪大了,免不了病痛袭扰。2016年4月17日上午,毛兰成参加洪山区关工委召开的总结部署会,夜里多次感到前胸疼痛,就含了一片硝酸甘油。18号上午去医院一查,心肌梗死,医生马上让他转急诊、做心脏手术,装了一个支架。5月4日出院后,他顾不上休息,5月7日就到东西湖区参加学校的报告活动,5月14日又在干休所作汇报。10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他又去给青少年讲长征的故事。因劳累过度,支气管破伤,他大口大口地咯血。区关工委领导都劝他不要去学校作报告了,将听报告改为看视频,他觉得效果不好,上午打完针就悄悄地换上军装,自己打车去给孩子们讲课。作报告时,他手上还贴着创可贴,头上大汗淋漓,但45分钟的报告还是坚持站着讲完。

常有人问毛兰成,为什么要这么拼。他说,因为他永远忘不了,空军武汉基地老战士报告团老团长张绪对他的教导:“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最有发言权。不抓工业没有钢,不抓农业没有粮,不抓下一代,我们的祖国就没有希望。”

在前方指引毛兰成的是坚定的信仰,站在他身后的是空军武汉基地老战士报告团这一光荣的群体。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在关心下一代的征途上前赴后继,努力做到“旗帜不倒,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只要一日健在,就要风雨兼程;只要生命不息,就要战斗不止。”

报告团成员杨春晖,曾经三过草地、两爬雪山,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88岁高龄的他准备为干休所做一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报告。没想到,次日因肺癌住院。家人和医生都嘱咐让他安心休息,但他却偷偷在病床上写演讲稿。杨老去世当天,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病号服口袋里鼓鼓囊囊塞着3页还未写完的讲稿。

84岁的解生云,心脏装着起搏器、搭着3个支架,腿上打着钢板,每次外出还要随身带上胰岛素。2009年4月13日,他不慎滑倒,左胳膊粉碎性骨折,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但他一想到已经答应了部队17日去作报告,当即婉言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只在家休养了3天,就打着绷带赶到部队,咬牙坚持做完了2个多小时的报告。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能讲一场是一场,能影响几个人是几个人。”

老团长张绪写下遗嘱:“挥泪告别众亲朋,含笑去见马克思。遗体捐献供科研,团结战斗寄哀思。”家人按照张老的遗愿,实现了他“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誓言。在2008年5月5日张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尽管没有事先通知,仍有社会各界600多人赶到殡仪馆为张老送行。在悼念大厅中回荡的不是哀乐,而是张老生前作报告时铿锵的声音。当张老的长子从武汉市红十字工作人员手里接过“生命之光”纪念杯时,现场很多人都被张老的精神感动得流下泪水。

副团长程远在弥留之际交代子女,死后不搞遗体告别,直接拉到同济医学院,在他手腕上挂一块不锈钢牌子,就写“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程远”。

毛兰成说,空军武汉基地老战士报告团的前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什么叫一世忠诚、一生坚守。他们的躯体不在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生前当标兵,死后做标本,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以伤残之躯,尽最后之力。正是因为老战士报告团的光荣传统,毛兰成深感责任重大。他说过 :“只要我还能跑得动,只要学校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要将前辈们开创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传承下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张老老战士光盘
为国站岗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版画作品选(下)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版画作品选(上)
老战士
光盘小熊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保护CD
光盘光荣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
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