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数据在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
2019-07-11王志彦
摘 要:大数据的出现,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的概述,其次是大数据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了大数据在公共图书馆中面对的挑战及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分析;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世界的格局也在从IT时代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发生巨大的转变,“大数据”将会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由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在转型,可以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读者带来更便捷、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图书馆智慧服务。
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这一新名词的出现,源自于美国的《自然》(Nature)杂志,2008年9月以“大数据”为主题的论述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大数据”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全球的重视,并迅速成为全球创新、科学领域的前沿话题。麦肯锡研究院于2011年5月份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这份报告第一次对大数据进行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储存、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1]。”维基百科指出,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或计算机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形式的信息[2]。2012年,包括科技巨头IBM、Google和国际调查机构GARTNER、IDC等纷纷对大数据提出新的论述,将大数据的特征由3V提升至5V[3]。从数据本身的角度而言,大数据技术可以从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资源中,挖掘数据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挖掘并展现数据中蕴含的价值,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挖掘、可视化等。
2 大数据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智慧服务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逐步提高,整个国民的受文化教育程度和阅读量也有着显著的提高。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该转变固有、传统的服务方式,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等技术,给读者开发、定制一些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读者到图书馆阅览、借阅、归还图书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有用的行为信息,如办理读者证时会留下身份证号码、年龄、职业等信息;检索馆藏目录是会产生OPAC日志文件;借阅、归还图书时,会在图书馆的业务自动化系统中产生流通日志文件;浏览图书馆网站时,留下的浏览记录;甚至还可以借助于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读者在图书馆产生的定位数据等。这些结构化和非机构化、全局和局部准确的数据看起来很繁琐,但需要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性、关联性,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针对每一个读者可以做到精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最后利用图书馆的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服务手段对读者进行精准的推送服务信息,可以让读者体验到大数据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带来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2.2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决策服务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弊端,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重构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成员,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借助当今社会先进、前沿的互联网思维,深度挖掘读者的深层次需求,依靠流行的数据挖掘、网络爬虫、营销手段构建具有图书馆自身特色的服务体系。1)图书馆通过客流统计系统实时监测到的图书馆一天之内的到馆读者总量和顺时到馆读者量,可以帮助领导和相关安保人员把控到馆的读者数量情况、预测到馆读者数量以及制定相对应的安保措施,以此来保障图书馆的安全运行。2)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头戏,怎么样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离不开资源。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纸质资源、自建数据库资源、外购商业数据库资源三个方面,如何选购、建设资源,是图书馆界一直探讨的问题。图书馆可以根据借阅排行榜、社会热词、OPAC系统检索热词、电子资源的检索词以及下载量,根据这些积累的数据,分析出热门的、读者真正需要的纸质和电子资源,领导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进行图书馆统一检索系统的建设、资源的采购等决策工作。
2.3 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阅读推广服务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被写入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很多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起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展多元化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采集和读者有关的数据信息,并分析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然后在数据系统内部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归类整理,按照读者的需求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能使读者群体在阅读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4]。
3 公共图书馆运用大数据技术存在的挑战和策略
3.1 提高读者个人隐私保护能力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现在个人隐私数据信息泄露问题频繁发生,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数据安全也是人们非常敏感、关心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读者个人信息挖掘、分析时,要利用更高等级的安全保护技术,制定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而不是依靠以往单一的防火墙机制。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在研究和运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数据安全第一位的思想,坚持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读者心中留下好的口碑。
3.2 馆员队伍建设
公共图书馆如何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问题。公共图书馆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人事制度不完善,而IT行业的工资普遍较高,因此会公共图书馆缺失技术精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甚至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离职现象频繁发生。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图书业务知识、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加强各馆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工作人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能力,为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4 结束语
目前,包括政务、交通、医疗、旅游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领域都已经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公共图书馆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新技术应用,为读者提供精准化、高效、便捷以及个性化的服務。
参考文献
[1]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数据治国战略研究”编写组.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维基百科.大数据.https://zh.wikipedia.org/wiki
[3]王国胤,刘群,于洪,曾宪华.大数据挖掘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4]吴虹洁.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8(30):194.
作者简介
王志彦(19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馆员,湖北省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