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势而为,中国交建在肯尼亚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9-07-11邢恩焱

关键词:转型

邢恩焱

【摘 要】肯尼亚是东非的门户,是“一带一路”在非洲的战略支点和桥头堡。自1984年12月进入肯尼亚市场至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交建”)在肯已經营了35年。中国交建在肯尼亚的发展步伐,切实践行了中国交建“五商中交”的战略落地。基于此,论文对中国交建在肯尼亚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展开了探讨。

【Abstract】 Kenya is the gateway of East Africa and the strategic fulcrum and bridgehea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 Africa. Since entering the Kenyan market in December 1984, Chin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CCCC) has been operating in Kenya for 35 years. The

development pa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in Kenya has practised the strategic landing of " Five Business of Chin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market of Kenya.

【关键词】中国交建;肯尼亚市场;转型

【Keywords】 Chin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market of Kenya;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5-0068-02

1 引言

目前,中国交建在肯经营业态从原来的公路、桥梁发展到港口、码头、疏浚、港口机械、铁路、园区等;项目类别从现汇项目,发展到政府框架项目下的投融资项目;项目承揽方式从传统的施工承包,发展成为EPC总承包商,直到当下的运营商、投资商等。肯尼亚之所以成为中国交建的关键市场,和一代又一代的中交人前赴后继,长期深入的属地化经营是分不开的,中国交建在肯尼亚成功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2 起步阶段(1984—1994年):施工项目为主,现汇项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原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其前身是中国交通部援外办公室)于1984年进入肯尼亚市场。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四家外经企业之一,中国路桥在刚刚进入肯尼亚市场之际,办事处只有几个人,面临的市场情况是肯尼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规模小,体量小,项目捉襟见肘。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都把控在印度、西方国家手里。中国企业只能在外围做一些施工分包项目[1]。由于语言障碍以及对当地规则不熟悉,常常会产生一些误会甚至冲突。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第一辈的海外中交人开疆拓土,他们积极融入当地市场,了解并熟悉当地市场规则、法律法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1986年成功拿到了第一个道路项目,实现了项目零的突破。

3 发展阶段(1995—2008年):总承包项目,现汇为主

2001年我国同肯尼亚签署了免债协议,免除1999年到期的1亿多美元的债务。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也为我在非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中国路桥和中国港湾重组成立中国交建,中国路桥则成为“一体两翼”中的一个海外项目承揽平台。中国路桥抓住机会,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商业模式,成功实施了A109国道和内罗拉市政道路项目等10多个道路项目,这些项目多是以现汇类为主,建成了一批“中国路”“样板路”。

该时期,中国交建不断培养当地人才,加强属地化管理,在项目实施期间,雇佣的当地人则达到了近千人,这些人不仅有从事体力工作的工人,还从事测量、设备操作、试验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2]。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办事处熟知了当地规则、规范,通过不断的项目积累,锻炼了人才。同时,办事处依托国家政策和中国资金的支持,在业务领域及业务类型上取得重大突破。业务类型不断丰富,从单纯的现汇项目发展到政府框架项目。经过精心经营,办事处从2008年开始扭亏为盈。

4 升级阶段(2009年-2017年):投建营一体化项目

2007年,肯尼亚政府制定了《2030远景规划》,着重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北部交通走廊项目,致力于实现工业化。2013年,中肯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习主席提出了“十大合作计划”,这为新时期中非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肯尼亚2013年启动了铁路建设项目,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同年3月,为贯彻落实中国交建国际化经营和海外优先发展战略,中国交建在肯尼亚设立了中交东非区域中心,要负责东非区域内中国交建品牌的管理、经营协调、大型投资业务、高端综合项目以及新业务领域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作为中交“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构的设立,使得部分国内总部管理职能前移,发挥前场协调决策、信息统筹功能,起到引领和服务职能。这为中交集团在东非片区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实践。

自2013年开始,中国交建在肯业务开始进入新阶段。2013年8月,中国交建签署了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项目(蒙内铁路项目)融资备忘录,2014年,中国交建签署了肯尼亚内马二期铁路项目的备忘录,这标志着中国交建在海外铁路项目的大突破。在项目实施之前,中国路桥精心研究项目施工组织安排,并花了一年的时间做沙盘推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三级四层”的管理方式,采取集中采购,推行财务共享,严格项目管控,项目得以提前两年半完工。蒙内项目的建设获得了肯尼亚人民的普遍赞誉,也被誉为“一带一路”的早期重要收获。

在完成项目建设后,中国交建签署了项目运营协议,运营期10年。运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交建开始进入铁路产业链的后端。自2017年6月运营以来,每日开行两对旅客列车,平均上座率基本维持在90%,共计发送旅客167万人次,远超可研初期年发送90万人的预期目标;准点率达99.8%。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交建开启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篇章。在项目的建设中,中国交建雇佣了3万名当地员工,占比达90%,并加快技术转移,累计培训了5万人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连续两年发布了项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法合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合规体系。

该阶段,中国交建在肯尼亚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单一的工程“承建商”,向总揽全局的“投资商” “承包商” “运营商”升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的转变,实现了与合作伙伴結成“生命共同体”的转变。仅蒙内铁路项目就带动了中国通号、中国中车、中兴通讯、华为、铁三院、中交集团内部单位等多家企业“走出去”,打造了一条中国企业海外铁路的完整产业链,是中资企业抱团出海的典范之作。

5 未来之路(2018年至今):投资并购,园区运营

2018年肯雅塔总统作为唯一非洲国家元首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同习近平主席一道将中肯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非洲的很多国家外债高筑,框架类项目急剧减少,大项目不可持续。肯雅塔总统推动的“四大发展计划”提到的很多项目也不得不舍弃。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期间提出,“要以蒙内铁路建设为牵引,推进建设路港一体化的产业经济走廊,共同打造蒙内铁路、蒙巴萨港、蒙巴萨经济特区三位一体合作新格局”。为此,中交集团领导提炼出了“笑脸模式”即PIC(Port-Industry-City)港产城和PLC(Port-Logistic-City)港口物流城。除此之外,中国交建致力于打造“两廊三圈”的新格局,即蒙巴萨经济圈、纳瓦沙工业园和基苏木经济特区,打造东非经济走廊。

中国交建在肯逐渐将业务重点转移到投资和并购业务上来。为了达到这一转变,在2018年北京峰会结束后,中国交建专门组织召开了非洲市场分析会,就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新思路,从而统一了认识。另外,2018年底和2019年初,中交集团分别派出专门培训团队赴非洲区域举办了投融资专项培训。

下一步,在肯尼亚中国交建将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区域层面发力,统筹做好项目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在投建营一体化项目上着力,推进产能合作,聚焦产业园区,助推肯尼亚实现工业化进程。具体而言,中国交建将着力打造几个园区,为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搭建海外平台,充分发挥自己在海外经验和资源,与肯尼亚政府在税务优惠等方面取得优惠,同时为园区企业做好水、电等服务,帮助我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交建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研发中心[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02):6.

【2】田俊峰.积极主导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8(12):45-46.

猜你喜欢

转型
艺术市场的机遇与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课后服务时空下的作业转型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转型进行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企业家的困惑来自于没有解释
企业家的困惑来自于没有解释
制造企业数字转型面临三个问题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