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车身修复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2019-07-11孟婕
孟婕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一般为8~15分钟,是只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围绕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炼、目标明确、重复学习、灵活自主等特点。
二、中职汽修专业教育手段现状
大多数汽修专业的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自我管理能力差,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教学难度较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实操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车身修复方向的专业课更多的是要学生动手实操,上课也是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法。实操之前老师会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操中也会进行跟踪指导,但是对于几十个人同时上课难免会有指导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学生对某个操作步骤的要领没有掌握透彻就会造成操作中耗材的浪费。
三、微课的制作
(一)选题
车身修复微课的设计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应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不能过于简单或宽泛,也不能太大太难。因此,应选择“车身修复”中常见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或针对某一个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微课设计,内容尽量“小而精”。譬如,通过对学生与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打磨羽状边”是车身修复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它对车身是否能够修复完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环节
导入是一节好微课的关键,微课教学时间短,所以切入主题必须迅速,力求做到引人注目。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之前的基本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主题。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打磨羽状边”的微课导入采用视频情景引入的方法,一辆轿车发生碰撞,经钣金修复后,送到喷漆维修车间,初步评估已有部分区域露出底材,修理流程的第一步需要对底材进行处理,打磨羽状边。视频用大约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很快明白微课要解决的问题,做到了切题迅速,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
是否能够呈现通俗易懂、短小精炼的教学内容决定微课的使用成效,因此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以及内容的提炼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已经建立的知识架构去构建教学背景,去分析知识点,设计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及复习未掌握的知识技能等的有效微课。
通过分析学情,研究大纲,对“打磨羽状边”的微课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和设计。该微课中,教师要先教授损伤区域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判断去除旧漆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打磨羽状边,而不是无区域无范围的任意打磨。
3.教学方法
对于工科类的课程,通常选用的方法有情景再现教学法、企业项目教学法、学生实验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
车身修复专业属于熟练工种,很多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这就导致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材料费用。因此,这门课的教学可采用教师演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操作教师边纠正。
(三)脚本的制作
脚本的制作可以从拍摄步骤、拍摄内容、解说词、字幕等方面展开。脚本制作得越精细,拍摄时就越省时省力。表1是以“打磨羽状边”微课为例的脚本。
(四)微课的拍摄
微课的拍摄画面必须清晰、声音要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有好的视频质量。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请专业拍摄团队。对于软件录屏或者讲解理论试题、知识可以自己准备设备拍摄。此次车身修复的全集微课请了专业拍摄团队来负责,拍摄人员提前对灯光、背景等环境进行布置,对镜头切换的时间、位置进行设计。拍摄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保证拍摄能顺利进行。
(五)后期编辑与优化
拍摄完成不代表制作结束,后期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除了要对视频的声音进行过滤,保证教师讲授得清晰、无杂音之外,还要增加字幕、片头、片尾、转场、背景音乐等。
四、微课的应用
(一)课前
学生通过教师课前发放的打磨羽状边微课视频,了解上课所要学习的重点技能,回忆视频中已学过的使用工具、设备的操作要领,查找未学过的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起到预习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
(二)课中
教师在课上演示打磨羽状边的操作过程,学生既可以观看教师的现场亲身示范后,进行操作练习,也可以一边观看微课,一边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可以一步一步对照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课中使用微课可以起到示范动作要领、检验学习成果、提示安全事项、减少耗材浪费等积极作用。
(三)课后
課后,学生可以把微课下载到手机或者电脑上随时随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反复播放,对比课堂上自己的操作,明白需要纠正的操作点,在下次课纠正。
五、结语
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高质量微课,才能把微课这个教学添加剂用好。
在车身修复课程中使用微课教学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参与性、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耗材的浪费情况也有减少。这对该课程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益。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