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磨公路高速环境美学建设
2019-07-10张林洪吴华金李冰胡乐文
张林洪 吴华金 李冰胡 乐文
摘 要:小磨高速修建在自然环境良好、文化习俗繁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还与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小磨高速的环境美学建设是把公路建设与维护和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联系起来,不但进行物质层面的美学建设,同时还进行精神层面上的美学环境保护,达到公路、社会、自然及其相互间的美学共建、和谐共美。小磨公路环境美学建设贯穿于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小磨高速;公路美学;环境美学;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习俗
公路美学系统的环境有自然、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公路美学系统作为某地区、某区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和其它子系統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1]要使公路美学要素发挥良好的功能,只有研究和分析好外部环境的特征和规律,才能解决好公路美学系统的环境适应性问题。环境美学是研究环境美学价值的学问,其基本原则是从生理、心理、文化、活动等方面来说明“宜人性”。[2]环境美学思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生态与文化的基本关系问题,并寻求这些对立因素的和谐。
公路建设必然会破坏一些自然环境,西双版纳州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保护有关,如何在公路建设中保护环境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是小磨公路环境美学建设中需要探寻和解决的问题。
1 小磨高速公路工程及西双版纳自然环境概况
小磨高速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和勐腊县境内,是连接我国中部、西南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大通道,是在原有二级路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为高速公路。小磨路沿线居住着傣、基诺、阿克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全球上与西双版纳处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全部是寸草不生的茫茫荒漠,西双版纳的土地面积占我国土地面积的0.2%,森林覆盖率竟为78.3%,植物种类占到全国六分之一,野生动物种类占全国的25%,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聚集区、物种基因库、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等美誉。
2 西双版纳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文化习俗
2.1 坟山文化习俗
坟山是埋葬逝人的一片地或一片山坡。傣族、基诺族、阿克族等少数民族都是采用土葬,整个村子的坟山一般选择在山上或旱地上的树林之中,外人和本村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准进入坟山的,要进入坟山须征得村中老人的同意,但老人们一般是不会同意外人进入坟地的。
傣族村民虽然认为他们的坟地是可以在修公路时占用,但是需要请和尚进行法事活动,占用的坟地面积大,法事活动的时间就得长一些,占用的坟地面积小,法事活动时间就得短些、简单些。而法事活动需要佛爷和和尚进行,法事活动时间长,请佛爷和和尚的费用就大,法事活动费用根据占用面积的大小确定,小面积的请和尚即可,占用面积再大一点的请佛爷,占用面积更大的就要请乎吧,请和尚的费用低,请活佛的费用居中,请乎吧的费用最大。
2.2 祭祖文化习俗
傣族人祭祖是在逝人埋葬三天内,送些水饭到坟山墓穴处,然后就只能在寺庙(缅寺)内祭拜。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一座寺庙,在寺庙的墙上设置有一排排的小格子或小箩筐作为每家人祭拜祖先的地方。祭拜祖先或亲人的时间是关门节,摆一桌子吃的东西(饭、菜、水果等)和要送给逝去亲人的衣物等物品,请和尚念经就可以了,吃的东西等和尚念完经后就是和尚享用了,家人不能享用,衣物等和尚可以拿给家人穿用或拿到市场上卖掉,这些祭拜活动傣族称之为过賧。
2.3 神树(鬼树)文化习俗
西双版纳的很多少数民族认为一些长得奇特的大树(如大青树、菩提树、望天树等)上会有鬼魂或神灵,如果有人砍伐或者是损伤了神树肯定会得罪神(或鬼),就会得病,可能会死掉,所以村民不会砍伐或者是损伤神树(或鬼树)。有些村也会栽种自家或个人的神树(如龙茵村),龙茵村的神树大多是拿最早神树的树枝裁剪下来栽植的,从最初的神树上裁剪下来的树枝先拿到勐腊县的大佛塔拜过后才可以栽在村子里。
2.4 西双版纳州一些文化习俗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通过对小磨公路沿线一些村庄与影响生态环境相关的文化习俗的调查分析,发现西双版纳州良好的植被环境不但与其地区内的降雨量大、人烟稀少和土壤等因素有关,还与域内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关系,西双版纳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对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神树、竜林、坟山、祭祀等文化习俗对保留、保护植被具有积极的作用。神树文化习俗保护和保留了大青树、菩提树、望天树、榕树等树种,而且一些村寨(如龙茵村)还在不停地栽种自己或自家的神树,无形中还在继续扩大植被面积。竜林文化保护了各村寨的竜林中的植被和树木,无形中保护了坟山上的自然植被。
3 小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自然环境保护
小磨路的环境美学建设思路:沿线自然状态和民族文化习俗调查→制定相关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措施落实。在小磨路建设中坚持“保护环境、绿化美化、融入自然、经济合理”的指导思想,以恢复生态兼顾美观进行环保绿化设计,倡导“保护融合、生态恢复”的公路建设理念。
在路线方案优化过程中,按照环境协调的理念,充分考虑路线与周围环境、美景的协调配合,注重地形选线。路线尽量利用山地、坡地、荒地,以减少耕地、经济林占用量,减少对良田占用。
在公路绿化品种选择中,以当地树木、花草品种为主进行绿化和景观塑造。建筑形式采用沿线民族特有的建筑形式,墙体设计少数民族浮雕,以西双版纳特有的动植物和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的文化娱乐器皿、建筑、生活用具等作为提取美学元素的题材进行隧道洞门彩绘、艺术小品等的制作,增加地域文化的成分,弘扬地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加公路与文化的和谐。
在平面布设时统筹考虑建设项目的合理用地,尽量绕避人口密集区,尽量少占经济林,减少房屋拆迁的影响等;在环境和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对于高填深挖路段,为减少工程措施处理的难度和节约用地,合理采用桥梁方案通过;对筑路材料的开采、运输路径及料场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
小磨公路K128+000~K131+000为野生亚洲象的迁徙通道,在大象迁徙通道位置的道路采用隧道、桥梁形式,大象可以从桥下通过,也可以从隧道之上的山上通过,在施工期间可以从山上迁徙;同时也保护了隧道之上和桥梁之下的植物、动物及其相应的环境。
4 小磨高速公路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弘扬与保护
4.1 利用当地民族的生活、娱乐器皿作为公路美学元素
利用当地少数民族生活娱乐中的器具、乐具等作为公路美学建设的元素,既展示了公路沿线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娱乐,也是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展现。
4.2 保护当地人的“神树”
在公路设计和施工、运行中保护神树不但保护了自然环境,而且也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信仰和习俗,不但达到了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做到了公路与社会的和谐,且由于神树一般是古树、大树,保护神树也就保留了古树的基因,当然神树保护获得的青山绿林也是很养眼的。
4.3 保护当地人的坟山
对小磨路沿线的坟山尽量采取避让,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占用坟地或对坟地进行搬迁,需要进行法事活动,除对土地按就近地类进行赔偿外,还要对法事活动进行补偿。在曼粉村路段,原设计全都采用路堤通过,但因路堤占用坟山的面积过大,为尊重村民的风俗习惯,也为了减小占地费用开支,在坟山路段把路堤改为桥梁跨越。在巴洒老寨(基诺族),为了在高速封闭运行的情况下沿线群众的交通出行,修建了沿线辅道,在原先的辅道规划时要从坟山通过,因村中老人们反对而进行了辅道的改道。
4.4 保护公路沿线的古树
在小磨公路修建中,对古树和珍稀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尽量就地保护,保护古树既保护了生物资源,也给道路增加了美丽的景观。
4.5 避让保护傣族寨门
西双版纳很多村子的寨门通常会有一定的装饰,虽然只是简单的寨门,但是一种不可侵犯的象征,不允许对寨门有破坏、损坏以及侮辱或不敬的行为发生,修建公路时给予绕避和保护。如寨门)、男门神、女门神为原小磨二级公路修建时进行绕避和保护得以保留的某傣寨寨门及其门神。
4.6 避让保护的傣族竜林
竜林是神圣、不可侵犯和不可破坏的,在公路建设中须加以避让。
4.7 当地建筑形式的收费站、地标建筑
采用当地民居形式或宗教建筑形式、或者是它们的典型图案、色彩等设计收费站、地标建筑,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熟悉感和自豪感,对外地人而言是一种了解当地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的机会。
4.8 用少数民族宗教建筑作为公路的美学作品
使用当地宗教建筑形式等作为题材建造公路旁的美学作品,既有地域性,也有民族文化的宣传作用,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也美化了公路。
4.9 保护宗教设施
宗教设施(如寺庙)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公路建设必须尽量不破坏或不迁移。
5 小磨高速公路环境美学建设总结
小磨路是修建在自然環境良好、社会朴实和文化习俗繁多的环境之中,小磨路的环境美学建设不是简单的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是把公路与自然、社会环境共为一体进行美学建设,以达到公路、社会、自然和谐共美。在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进行公路环境美学建设,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采取路线避让、公路结构形式选择都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学建设的较好方法措施。在公路项目设计之前,应进行公路沿线自然资源、自然状况和社会文化习俗的调查与分析;在设计施工中,应避让和保护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和品种,尊重地区和民族的思想观念及文化习俗,保护和维护他们的精神信仰,并按当地民族的文化习俗行事。
参考文献:
[1]陈建新.高速公路路际景观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2]王燚.近十年来国内环境美学研究述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