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探讨

2019-07-10林珊珊

名家名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思政时代

林珊珊

[关  键  词]大数据;高校;思政教育;方法;问题;创新;策略

近些年来,一些有意扰乱学生思想意识的舆论逐渐渗入各个高校,让很多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三观,甚至与社会主流意识背道而驰。学校是学生意识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要进行有力的思政教育,才能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融入社会,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一些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无法获得很好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高校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大数据的诞生,无疑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创新机遇。

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带来的积极意义

1.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高校思政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在过去的社会环境中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民的思想政治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理应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传统的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课本上,而是能够向课外延伸,能够有效利用课下时间。

2.大数据时代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很多高校课程得不到创新和提升的原因是很多老师没有创新的意识,其实也是因为创新资源不够多,导致老师的意识受到了影响。通过大数据不仅能够让老师的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够让老师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和薄弱的地方,进而改进课程内容和上课方式,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思政课程中去,发自内心地学习,而不是当作硬性任务去学习。

3.大数据时代能够促进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信息闭塞、信息不对称是高校教学的通病,也致使很多学生对普通的高等院校课程产生偏见。其实高校之间的课程内容差异并不大,但是缺乏交流的平台,导致一些好的信息和好的方法无法流通。大数据时代下,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来自由选择课程内容,不同學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以及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和问题,更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在高校界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氛围。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策略

1.迎接大数据时代,首先要完成理念上的创新

这里的主体不仅有学校、老师,还有学生。作为学校,必须要摆正观念,要明确思政教育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高校角度进行重视,将思政课程作为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进行推进,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从老师的角度而言,必须要重视思政教育,要充分地利用大数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利用大数据为学生进行丰富的备课,为学生搭建和其他学校沟通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思政知识。作为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将思政教育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学习。

2.思政教育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方式的创新

思政教育和一般课程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都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学习专业课,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更像一门“副课”。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师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方式。如果老师们总是照着课本读,那么很显然学生是不会喜欢听课的。大数据时代下,老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有很多。比如利用大数据更新课程内容,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思政知识和案例能够摆在学生眼前,非常生动,让学生印象深刻。

3.思政教育的创新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创新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支持社会主流价值观。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很容易被影响。那么老师就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传输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下手,结合思政教育重点知识,融入一些生动的案例进行内容的讲解和分析。有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也可以布置一些舆论非常关注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分析,端正学生的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学生紧随社会主流价值观,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进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分析[J].品牌研究,2018(4).

[2]李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丝路视野,2017(29).

作者单位: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思政时代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