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发展 成都示范

2019-07-10本刊编辑部

先锋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区成都中心

本刊编辑部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时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开启了天府之国高举新发展理念旗帜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成都始终坚持协调发展,正加快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城市。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我们将遵循经济、城市和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全局思维和全域理念,深化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努力在推动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

突破约束 寻求千年新变

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2300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格局也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1954年版的成都市“总规”中,突出工业基地建设,环形加放射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进入改革开放初期,成都又形成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格局。1987年版的“总规”中,成都提出了中心城区的概念,并提出要积极发展小城镇。1994年,成都“总规”进一步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中心城区、都市区、市域三个规划层次。随着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成都从中心城区“单核驱动”走向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双核共兴”,规划形成“一区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成都的三圈层结构,也无形中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分化,中心城市越来越密,三圈层越来越落后。

2017年5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为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综合价值,市委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按照城乡规划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进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提高中心城区的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

成都“中心城市+近郊区”的发展格局,不仅是格局上的一种变化,更是“手法”上的创新:不再是用行政的强制力去强制改变,而是让市场自身形成一种引力,在近郊区塑造一个适合人生活的场景,再大规模的植入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吸引人们去选择不同的生活。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点赞成都高起点谋划千年新变时,范锐平书记斩钉截铁地表示,解决“大城市病”,成都别无选择,只有东进!“盆地的独特气候条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成都城市的发展,我们不能阻挡城市发展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发展路径。”

所以成都选择了东进跨越龙泉山往东发展,构建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在龙泉山的“两翼”建设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将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金堂城区等多个城市片区串联起来。成都中心城区由原来的630平方公里延展至3677平方公里。

“东进”的战略目标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一尊重五统筹”为遵循,以千年立城的战略定力,以全球眼光、国际视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努力把“东进”区域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

“东进”战略引领着城市格局“千年之变”,承载着做强“主干”的使命担当,寄托着治蓉兴蓉的时代梦想,关系着全市人民长远福祉。

转型升级 重塑经济地理

成都三个圈层的经济结构和环形交通组织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交通潮汐式循环突出、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园区生活配套不完善等方面。这些现象的产生,实质是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失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不均衡所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和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是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着眼从源头上提升空间产业人口结构匹配度、协同性,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构建与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城市产业布局的重要遵循。

据测算,到2030年全市经济总量将达3.8万亿,人口规模也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如果仍然延续粗放型产业布局,必然加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对此,范锐平书记指出:“要把产业功能区作为战略支撑,为成都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创造发展经验。”产业功能区就是要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破解传统园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

因此,成都按照园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招商指导目录、园区设计规划导则、产业引导政务政策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五位一体”管理体制,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统筹城乡 实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成都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篇文章”,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创造城乡融合新形态。

猜你喜欢

城区成都中心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穿过成都去看你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成都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