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为人知的开国少将吉合

2019-07-10杨晓璐

党史纵览 2019年7期

杨晓璐

吉合(1905-1983),原名田德修,河南省郾城县人。1925年赴苏联红军军官学校和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27年加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西北特委军事部长,红二十六军干部训练班主任、作战科科长,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疆新兵营青年干事、战术教员,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助手;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东部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驻苏武官,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顾问,1964年因身体原因离开领导岗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在很多人眼里,吉合或许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查阅党史、军史资料,人们可能都不太清楚他是一位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少将。与同为我军高级将领的战友们相比,吉合的人生经历颇多可圈可点之处,早年的西北从军经历、苏联留学的出色表现、颇具传奇色彩的入党经历、军事外交生涯的卓越贡献,处处显示着他的与众不同。仅从他的离休仪式上,叶剑英现场书赠条幅“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中,我们就足以感悟一些吉合将军的非凡人生。

西北从军记

吉合的军事生涯并非从红军开始的。1920年,14岁的吉合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投奔冯玉祥任旅长的十六混成旅。他离开故乡郾城沿京广路南下,取道武汉,终于在常德找到了十六混成旅的旅部。由于冯玉祥把关很严,来他这当新兵的人都要亲自验收,吉合也就得以见到仰慕已久的冯玉祥将军。冯玉祥见吉合满脸稚气,个头儿才和步枪一般高,就摇头拒绝收他当兵,劝他回去继续读书。不料,生性倔强的吉合却死活赖着不走,再三表示自己要“跟着救国将军救国”。冯玉祥看了吉合一眼,没有再表态,吉合就这样如愿成了十六混成旅的一名新兵。

吉合年龄小扛不了枪,只能从伙夫、马夫之类的后勤兵干起,不久又被调到军乐队当号手。等到他好不容易个头长高了点,才领到一支步骑枪进了步兵排,但毕竟年纪小身子弱,整天东奔西跑地行军打仗,吉合渐渐感到有些吃不消了。有一次,部队在陕西咸阳驻防,轮到吉合站夜岗,由于白天太累,他便稀里糊涂地睡着了。恰好这时营长过子刚查哨,见他睡得很死,就想给他个教训,悄悄卸走了他的枪栓。吉合下岗后,把枪往枪架上一放,又倒头睡去了。第二天,当过子刚派人找到吉合时,他方才发现大势不妙,准备挨一顿体罚,结果过子刚只将他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吉合侥幸逃过一劫。

有了前车之鉴,吉合站夜岗时再也不敢睡觉了,但没多久他又犯了个更大的“迷糊”,在战场上打起了瞌睡!那是在与军阀赵倜的作战中,吉合所在的连队担任正面攻击,因对方火力太猛,连长便命令大家潜伏在战壕里待命。因为连续几宿没合眼,吉合忍不住闭上双眼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枪响将他惊醒,吉合环顾四周不见人影,便误以为战友们都冲到前面去了,匆忙端起枪跳出战壕,一路冲到赵倜部队的战壕里,举枪就射。等吉合完成了他的一系列动作后,才有人从后面冲了上来,接着就是营长张自忠兴奋地大嚷道:“停!别打了!敌人投降了!”张自忠还当众表扬吉合:“这小子真勇敢,一个人就冲上去,好样的!”事后,吉合回想起这事,脊梁骨直冒冷汗:要是他们知道自己是因为睡糊涂了瞎闯上来,不被当场枪毙也得受军法制裁啊!

当然,幸运之神也并非总是眷顾吉合。1923年秋,冯玉祥指挥全军演习,已经升任团长的张自忠无意间在茅房逮到一个叫魏国贤的士兵,便问他为什么没有参加训练,魏国贤情急之下便胡扯说是因为脚被班长吉合弄伤了。张自忠闻悉后,勃然大怒,马上集合起全团所有正副班长,并让吉合出列。吉合刚跨出步子还没站稳,张自忠二话不说操起一把洋镐把,劈头盖脸地对他连打了3下,吉合顿时昏了过去。张自忠让人用冷水往吉合身上喷,不等他完全清醒,就又是一顿暴打,喷了打,打了喷,一连打了11镐把,吓得百十号正副班长们纷纷跪倒在地,请求张自忠不要再打了。张自忠见状,才停下手来气哼哼地扭身走了。被打得差点断气的吉合不得不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后,才被排长吴化文派人接回班里。

上司不问青红皂白把手下的兵打个半死,原来是军阀队伍中所谓严格治军的一种恶习,冯玉祥很会治军,张自忠也是一代名将,但终究没有完全摆脱旧军队的痕迹。蒙受冤屈的吉合经此一劫,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的反思和认识,愈发成熟了起来。在20岁那年,因为自己的优异表现,吉合成为赴苏联深造的24名西北军青年军官中的一员。他的人生也从这里发生了质的转变。

进步人生路

到苏联不久,吉合进入基辅的加米涅夫军官学校学习,取了个俄文名字叫吉合诺夫,简称吉合。从此,田德修3个字就从历史的名册中消失了,除康生等情报人员及少数老同志外,一般人都不知道吉合原来的名字。入校后,吉合十分用功,经常挑灯夜战学习军事、政治、装备、战术、工程等科目,加上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深受校方赏识,后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野营训练营任排长。正是在任排长期间,吉合结识了张闻天、黄火青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抉择。

1927年秋,吉合以优异的成绩从加米涅夫军校毕业,正打算回国,不料共产国际却派特列依采尔将军专门做吉合的工作,动员他去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继续深造,如此一来,吉合便和刘伯承成了同学。刘伯承儒雅的气质、好学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深深感染了吉合,使他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当时苏联正在掀起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吉合的父亲虽然是中医但同时又是个地主,苏军政治部门自然打回了他入党的请求,但破例批准其终生为共青团团员,并可担任团内领导职务。不久,吉合就接替伍修权出任了高级步校的团支部书记。

正当吉合埋头于军校的学员生涯中,他接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黄平的指示,要他和步校中国队的党支部书记潘恩普,在农民运动专家黄敬斋的领导下回国开展工作。当时吉合并不知道眼前这位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的“黄领导”就是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王若飞,也没多想什么,很快就遵照指示和潘恩普一道脱下苏联军装,先行踏上了回國的秘密征途。

吉合和潘恩普在蒙古乌兰巴托等来了王若飞,王若飞同他俩商定工作重点是在西北搞农民运动,便请共产国际帮忙,装扮成商人,兵分两路向宁夏进发。吉合有幸和王若飞分到了一组,化名张掌柜,拉着4峰大骆驼,在驼铃丁丁当当的声响中踏上取道内蒙古大荒漠前往宁夏的征程。

一路上,王若飞想着法子讲笑话逗乐子,帮助吉合调节心情。但当他看到吉合的言谈举止军人味太足,尤其是随身带着一只勃朗宁手枪时,便边走边开导他说:“行商的人,往往是要受到关卡检查的,敌人岗哨林立,关卡严密,身上带着武器是藏不住的,一旦被敌人查出来,生死攸关,问题就严重了。你既然是以阔商掌柜身份出现,那么一举一动就要像商人才行。走路要摇摇摆摆,举手投足要文雅迟缓。前边有什么障碍物,要小心翼翼地绕过去,决不能身板挺直,步履敏捷,一跳而过。再说,商人说话声音不能高,速度不能快,要慢条斯理,绝对避免使用军事用语。倘若被捕,就要坚持化装后的身份和姓名,回答问题要首尾一致,即使受刑也要坚持不改,让敌人无可奈何。”吉合一一记下王若飞的谆谆教导,把枪和子弹深埋了起来,很快就进入了“商人”角色。

两人到达归绥北部重镇乌兰花后,碰到了国民党兵盯梢,王若飞当机立断,命令吉合离开归绥,在包头一家客店住下等他。11月初的一天,吉合正在客店里看报纸,王若飞突然赶来传达共产国际的命令:吉合化名张其胜,任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军事部长。吉合听后心情异常激动,深感责任重大,但又不无忧虑地说道:“我不能担任特委军事部长,因为我还不是中共党员,只是一名共青团员。”

王若飞显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瞪得老大:“开什么玩笑,哪有共青团支部书记不是共产党员的道理!”吉合一五一十道出了原委,王若飞听了呵呵一笑:“我还以为你故意捣蛋!”接着,他收敛笑容,神情庄重地说道:“我现在代表党中央,以中共西北特委书记的身份,郑重宣布从今天起,你已经是中共正式党员了,并任命你为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说完,王若飞深情地把手伸给了吉合,吉合含着泪水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后,无论是陕北培训红军、内蒙重建党组织、新疆狱中斗争、东北解放战场,人们都能见到一个执行命令坚决、工作认真负责、军事造诣深厚的优秀共产党人身影,他用自己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普遍尊敬。

不寻常的特殊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选派谁出任共和国首任驻苏大使和武官,成了高层领导关注的重点。几经比较,王稼祥成了大使的当然人选,驻苏武官也敲定为曾在旅大地区任公安总局局长、具有与苏军交往丰富经验的边章伍。然而,边章伍因头部受过重伤,身体一直不好,上任未几,就向军委建议选派吉合来接任自己。他在给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报告中明确说:“吉合同志曾在苏联军校留学多年,熟悉苏军情况,精通俄语,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1950年元旦刚过,吉合就接到了进京参加出国人员培训的通知,是年5月,他动身前往莫斯科赴任。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是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建军节,也是中苏建交后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建军节,意义非同一般。中央指示驻苏使馆在莫斯科举办隆重的庆祝会,邀请苏联红军总部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驻苏武官出席,共庆佳节。

8月1日那天,中国驻苏使馆彩旗飘扬,华灯结彩,充满了节日气氛。吉合身着军服,同大使王稼祥等站在使馆门口笑迎各国来宾。庆祝会上,吉合首先通过翻译介绍了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随后便用流利的俄语邀请嘉宾们高举酒杯,共庆佳节,同祝解放军与各国军队友谊长存。第二天,苏联的《真理报》《消息报》,中国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均在显著位置报道:“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吉合将军,在莫斯科主持盛大宴会,热烈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23周年。”吉合由此成了共和国第一位以少将军衔在国际场合公开亮相的新闻人物,成为戎马生涯中的一大殊荣。

吉合在驻苏武官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期间,他为融洽中苏军队关系、协调落实武器装备供应计划、确保抗美援朝作战任务顺利完成,做了大量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肯定。尤其是有一次,斯大林召集苏共政治局成员观看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吉合和接替王稼祥出任大使的张闻天破例受到了邀请。由于内容高度机密,纪录片没有任何文字资料介绍,但原子弹爆炸的惊人场面深深地震撼了吉合。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利用自己精通俄语和军事的特长,用心记忆着片中的每一个场景。回使馆后,吉合立即把头脑中的记忆写成文字,并绘制了一幅原子弹爆炸图,图中标明了爆炸中心、冲击波、光辐射及爆炸威力的直径距离,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了解了有关原子弹的信息。事后,叶剑英在首都机场欢迎陪同苏军高级代表团访华的吉合时,还握住他的手,连连赞道:“你的报告我们都看到了,很好,很好!”

1954年吉合回国后,奉命到军委训练总监部任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后又调任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就在他与昔日战友们一道热情四溢地为人民解放军建设贡献力量的时候,他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为此,吉合毅然打破“终身制”观念,主动向组织提出了离职申请。1964年9月28日,叶剑英亲赴军事科学院大礼堂,为吉合举行了隆重的离休欢送仪式。会上,叶剑英作了长达40分钟的即席讲话,高度评价吉合为党、为军队、为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欣然挥毫赋诗一首赠予吉合,称赞他让位让贤的高尚情操和风格。一位少将离开工作岗位,欢送规格如此之高、情意如此之浓,在解放军历史上也属罕见。1983年1月4日,一直过着离休后平静生活的吉合因心脏病突发,溘然去世,享年78岁。

(責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