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枪老太婆”原型的生前身后

2019-07-10郭红敏

党史纵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岳池县老太婆红岩

郭红敏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的长篇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中的传奇人物,其人物原型主要来自川东华蓥山游击队共产党员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3人。同为“华蓥山之魂”,但她们的命运迥异:邓惠中和儿子一起牺牲在重庆解放前夕;1982年,上级党组织为1960年去世的陈联诗平反,并恢复党籍,她和丈夫——华蓥山游击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廖玉璧烈士合葬家乡;2004年,最后一位“双枪老太婆”人物原型、83岁的刘隆华去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境内的华蓥山,曾是中共华蓥山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从事武装斗争的根据地。闻名全国的“华蓥山游击队”,主要是指1948年秋天中共川东临委组织和领导的西南民主联军。当年战斗在华蓥山上的女游击队员和女地下党员有陈联诗、刘隆华、邓惠中、向绍玉、李彦文、戴国惠等人。

按照党的指示,从1948年8月开始,华蓥山周边连续爆发了几次武装起义,战火很快燃及重庆、南充、达川、遂宁等地的10多个县,震动了国民党政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等原因,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空前的大破坏,不少革命志士和共产党员被捕入狱,但他们在狱中仍继续与敌人作斗争。

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当年狱中斗争的亲历者。1948年9月,从事学运工作的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他策反看守楊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杨益言1948年8月被捕,也被囚禁于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在狱中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3人,把自己在监狱中的亲身经历写成报告文学《“中美合作所”回忆片断:圣洁的血花——献给九十七个永生的共产党员》,于1950年6月21日发表在重庆《大众文艺》第一卷第三期上。

1958年,他们3人又在《红旗飘飘》杂志上发表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两人合作,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961年12月,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的小说《红岩》一经发行,立即风靡全国,小说中的人物也随之家喻户晓。此书发行超过了一千万册,成为红色经典作品,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后来,《红岩》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地方戏曲等,以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英雄群像。

《红岩》中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是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她因擅长使用双枪而得名。她疾恶如仇,惩奸除恶,腰插双枪,百步穿杨,带领华蓥山游击队狠狠打击敌人。她的丈夫是被关在渣滓洞的“疯老头”华子良。

在经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双枪老太婆”率部伏击国民党的押送车队,解救被捕的江姐未果,她拔枪怒射,一枪击毙叛徒甫志高的片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杨益言曾说:“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有3人,分别是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她们3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参加和指挥了华蓥山地区多次起义和武装斗争。

邓惠中,1904年出生于四川岳池县,原名“张惠中”“张若兰”,毕业于岳池县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她出于对丈夫邓福谦的敬仰和深情,改名“邓惠中”。

1938年,邓福谦去延安后,邓惠中带着3个孩子继续利用教师和校长的身份,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8月,35岁的邓惠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妇女特支书记、县委妇女委员。

1947年,党组织派邓惠中去川北学习军事。在被派去指导岳西地下党支部工作时,她得到一支上级发给的手枪。之后,上级又发了一支手枪给她。这样,她便有了两支枪,这就是“双枪老太婆”称号的由来。在此期间,邓惠中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川东华蓥山地区的岳池、武胜起义,成为华蓥山游击队的组织者、培训者和指挥员。

1948年8月初,邓惠中的次子邓诚在执行联络任务中被捕。几天后,因他人告密,邓惠中全家被捕。敌人对邓惠中施以多种酷刑,企图让其招供,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后来,邓惠中和邓诚一起被押送重庆渣滓洞。在1949年11月27日敌人的大屠杀中,邓惠中母子一同殉难。

作为《红岩》的出版机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108号文档显示,“双枪老太婆”最主要的原型之一叫陈联诗。1926年到1948年,陈联诗参与了华蓥山区的多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经历在华蓥山地区和重庆地下党中广为传扬。

陈联诗,又名陈玉屏,四川岳池县人。1923年,她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与廖玉璧自由恋爱并结婚。婚后陈联诗、廖玉璧夫妇一同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因参与学生运动遭特务追捕回到家乡。

1928年7月,陈联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她受中共岳池特支委派在魏家沟组建游击队。同年10月,她率部欲趁四川军阀混战之机夺取岳池县,因遭泄密被捕入狱。1933年,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

1935年2月21日,华蓥山游击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廖玉璧被四川军阀杨森诱捕,2月23日英勇就义,其头颅被悬挂在岳池县城门洞的高墙上。陈联诗得知噩耗后,急忙赶回华蓥山,誓言继承廖玉璧遗志闹革命,永不改嫁。

1936年8月,陈联诗接上级指示到苏联去学习军事,行至四川万县时被捕入狱。1937年11月,她被释放出狱。出狱后,陈联诗任川东北临工委赤卫队三支队支队长,转战于岳池、武胜、合川、营山、大竹、渠县、西充和垫江8县的深山老林。她领导的由40多人组成的双枪队,使敌人闻风丧胆。

1935年,14岁的刘隆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市巴县女中。1938年,加入了新华日报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安排到延安接受党中央的系统培养。

1945年,刘隆华回到重庆,先后在重庆、泸县、合川、邻水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冬,她受组织派遣,扮成教师,来到广安县,此后任川东地工委宣传委员、广安禄市特支书记、华蓥山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南川县委书记、川黔边区书记等职。

猜你喜欢

岳池县老太婆红岩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段落(2)
狼与老太婆
关于岳池县失能老人情感支持现状的调查
针对岳池县空巢老人心理抑郁的调查研究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岳池县联社
岳池县联社
电视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