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2019-07-10颜湘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区块链技术图书馆

颜湘原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图书馆;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摘 要:文章简析了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现状,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以期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122-03

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然而,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既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又给图书馆资源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安全保障难题,如网络漏洞、黑客入侵等。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图书情报界学者的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等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可以为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对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区块链技术内涵简析

1.1 区块链技术内涵解读

区块链技术的产生要追溯到2009年,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应用计算机对区块链系统中数据建立信任关系的算法,最早也被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性,因此,区块链可以使每个用户都参与其中。同时,区块链可以对每个用户的数据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挑选出最优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障区块链技术体系中工作效率的最大化[1]。

1.2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模型

一般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模型由应用层、合约层、激励层、共识层、网络层、数据层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层是区块链技术系统的基础,由非对称加密、链式结构、哈希函数等构成;共识层则包含POW、POS、DPOS等节点算法;激励层指融合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经济因素;合约层指各类数据计算的脚本。总之,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复杂的体系结构,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的优势。

2 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现状

由于互联网自身具有开放性,应用网络技術的图书馆馆藏服务也就难免暴露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因此,在有关现代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的研究中,病毒入侵、版权争议等问题屡见不鲜,这需要引起图书情报界的重视。

2.1 利用系统漏洞,对图书馆进行恶意病毒侵犯

图书馆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资源借阅服务,涉及环节较为复杂,主体也相对多样,无论是图书馆自身的资源管理者,还是获取馆藏资源的读者用户,都可能是病毒恶意侵犯的切入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虽然能够弥补上一阶段产生的漏洞,但也产生了病毒不断升级、破坏力越来越大的问题。而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对图书馆进行恶意病毒侵犯往往具有一系列更严重的连锁反应,例如:偷窃读者的个人隐私数据、盗取或篡改图书馆馆藏的珍贵信息资源,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崩溃等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2]。总之,目前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情况不尽如人意,黑客对图书馆进行恶意攻击会严重影响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

2.2 缺乏信息素养,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虽然图书馆馆藏资源面临黑客、病毒等多方面的威胁,但仍存在部分读者缺乏信息素养的情况,读者因受教育程度、电脑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常常会忽略网络上潜在的危险,给个人网络信息数据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图书馆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馆员专业素养欠缺,安全意识不强。此外,不严谨、不规范的电脑操作也会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暴露于网络危险中。

2.3 离散数据系统处理,使图书馆馆藏资源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

我国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库大多采用离散数据的系统处理,其特征为数据传输是连续的,一旦受到黑客攻击或病毒感染,会导致离散数据资源库的信息被窃取,这种处理方式会使图书馆馆藏资源置于更加巨大的安全威胁中。目前,云存储是较为常见的馆藏资源存储方式,但因为云存储服务器需要反复传输和运转,负荷非常大,导致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总之,受限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离散数据系统处理的特性,图书馆馆藏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

3 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用特点

目前,互联网连接起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与设备,庞杂的服务群体使图书馆难以保证馆藏资源的安全性。此外,在馆藏资源共享过程中,过多的节点也进一步增加了图书馆馆藏数据的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匿名性的特点符合图书馆馆藏安全保障体系的诉求,可以使图书馆馆藏数据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3.1 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数据传输节点结构,使储存在互联网云端的馆藏数据资源更加安全,原因在于不同节点中并没有相互制约和管理的权利,各节点相对来说是平等的,每个节点又具有完整的信息数据记录,当产生数据传输,如馆藏资源上传、下载、共享时,需要用户在固定的节点进行身份验证[3]。也就是说,较以往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机制而言,区块链技术为馆藏资源的流通安全设置了多重保险,万一在某一环节或节点出现安全漏洞,图书馆也能及时找寻并修补,有效避免了病毒或黑客威胁的大规模扩散。

3.2 去信任化

区块链技术同时具有去信任化的特点,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安全保障体系,其网络节点的信息数据传送也是开放的。表1是区块链技术中区块的组成结构表,从表1可以看出,用默克尔树根存放统一的哈希值(即交易数据值),再用时间戳记录区块数值产生的时间,产生的随机数可用于作为相关算式的答案。用这样一种内部复杂高效的数据加密算法,可以充分保证区块链馆藏资源数据的整体性,确保使用者能够实时获取区块链中的完整数据,从而使图书馆馆藏服务更加透明。

3.3 时序数据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具备时序数据的特点,结合表1区块组成结构可知,区块链技术用时间戳记录图书馆馆藏资源产生的记录和数值,为相关数据增加了时间维度,便于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流动进行时序上的保存与处理,使馆藏资源具备了可追溯性,从而预防了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即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受到了外界的入侵,也可以通过这种可追溯的时序数据特点,发现症结所在。

3.4 数据加密

图书馆应用区块链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时,充分运用了非对称密码,这也是区块链技术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相结合的一大亮点。区块链技术中的非对称数据加密有效地降低了馆藏资源在流通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的危险,巩固了数据保存与流通空间的完整性。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个图书馆馆藏数据传输行为生成了一个特有的ID,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用户,都可以根据这个ID追踪馆藏资源数据的交易情况。如果黑客或病毒想要侵入数据库并篡改交易ID,就必须改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保护馆藏资源的安全。

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

4.1 分类存储馆藏资源,强化安全技术

图书馆館藏资源可以依托区块链技术数据层数据区块、哈希函数等数据存储方式进行更为精准的分类储藏,这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对资源的安全管理,还可以有效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此外,区块链技术强化了图书馆馆藏资源流通过程中的节点安全性,又辅之以非对称加密方式进行多重身份验证,进一步加强了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安全保障[4]。

4.2 发挥区块链技术的自治性优势,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活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与安全保障受到了巨大影响,图书馆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区块链技术具有自治性的特点,强调个体或组织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区块链技术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活力,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工作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图书馆的自主性,使图书馆关注新技术的利用与开发,这有利于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5]。

4.3 突出虚拟网络技术的优势,为馆藏资源提供基本保障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要突出虚拟网络的技术优势,实现数据资源内部的虚拟联系,通过VPN为读者和图书馆馆藏资源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6],使图书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岩,甘国华,邓迪,等.区块链关键技术中的安全性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6(12):1090-1097.

[2] 谢辉,王健.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6(9):192-195.

[3] 于新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自馆配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高校图书馆整本OA电子期刊资源建设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2):40-43.

[4] 关莉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应用设想[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168-169.

[5] 刘晓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5):39-42.

[6] 赵军成.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之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46-48.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区块链技术图书馆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图书馆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