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智能时代图书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方式

2019-07-10延王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路径探讨智能时代精准扶贫

延王华

关键词:图书馆;智能时代;精准扶贫;路径探讨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助推文化扶贫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应基于信息智能时代背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指导下文化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文章主要就智能时代图书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方式进行探讨,明确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思路和模式,以期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111-02

2013年11月,习近平考察湖南湘西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而精准扶贫不应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文化的扶贫关注与推进必不可少。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承担起文化精准扶贫的重任。而信息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也呈现出新特点,信息技术的带动与促进优势更为明显。图书馆应在全面分析信息技术与精准扶贫关联性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数字化信息扶贫工作方法的创新,为文化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 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

文化精准扶贫就是针对特定的群體进行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主场所,在文化精准扶贫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必须将文化扶贫与实物补偿扶贫加以区分,以人为本,关注群众文化素质及认知水平的提升。文化扶贫必须全面精准,图书馆要做好文化精准扶贫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对扶贫对象进行细致甄别,确保扶贫资源分配合理,做好对文化贫困地区扶贫资源的倾斜;另一方面必须确保扶贫资源的精准分配,基于现有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等合理分配、精准嵌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价值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文化扶贫内容及效果的量化评估和衡量,检验文化精准扶贫的效果,使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精准扶贫的三大影响

2.1 拓展精准扶贫的资源渠道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文化扶贫资源的到位,而传统的图书馆以被动服务为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文化资源获取渠道单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融入,为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多元获取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作用于文化扶贫,实现了文化精准扶贫资源的多元获取和高效整合。图书馆应发挥自身数字化技术优势,针对不同的文化扶贫对象的原始诉求开展专项数据服务,更准确地把握文化精准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扶贫策略。信息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参与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可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公益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建设,形成以扶贫主管部门为主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对扶贫对象精准把握的文化扶贫体系,使图书馆文化扶贫更加精准。

2.2 提升精准扶贫资源利用率

信息技术以网络为依托,在信息服务中带有开放与共享的特点,这也使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资源与扶贫对象的对接更精确。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服务技术,图书馆可以高效整合文化精准扶贫的各种资源,汇聚文化扶贫政策等,做好文化资源的筛选与精确划分,更好地服务于文化扶贫对象。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十分关注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构建,该平台可实现文化扶贫专项服务资源的展示,不同渠道的文化扶贫项目可以在该平台的辅助下实现精准化的实施和运作,使扶贫资源真正对接扶贫对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价值。

2.3 达成文化精准扶贫的目标

图书馆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不是在短时间内提升文化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而是要让当地的文化教育建设持续下去,建构文化学习的良好环境,达到“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而信息技术能够助推信息化扶贫环境的建构,为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项目的持续开展奠定信息环境基础。智能时代也为图书馆与文化精准扶贫对象的互动提供了协作交流的可能,拉近了图书馆与文化扶贫帮扶对象之间的距离,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协作互动更灵活,凸显文化扶贫中的人文关怀。信息人文关怀是文化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带动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目标的达成。

3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精准扶贫中的阶段运用

3.1 精准筛选阶段的应用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第一阶段是扶贫对象的精准筛选,主要是了解文化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涉及其文化信息诉求、自身文化水平及文化贫困的主客观原因。图书馆只有做好文化精准扶贫对象的客观系统分析,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深挖掘与深组织。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筛选直接影响着文化扶贫相关措施的拟定以及扶贫的最终效果,明确文化扶贫对象,深层次分析其文化贫困的成因,是否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制于当地闭塞的自然环境,是否受到文化资源投入不足的影响等,这些分析都应基于客观事实。图书馆在精准筛选扶贫对象时也不能忽略文化贫困的主观影响因素,主要是贫困对象有没有意识到接受先进文化的重要性等。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筛选与贫困成因分析可以使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精准度更高。

3.2 技术组合阶段的应用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第二阶段是扶贫的技术组合阶段。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文化贫困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群众文化贫困的实际,把握文化贫困群体的特征,主要涉及文化扶贫对象的知识结构、劳动技能及价值导向等。智能时代,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快技术组合,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在让群众掌握信息实操技术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做好文化的汲取和内化。技术优化组合能够使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多方联动阶段的应用

多方联动思想要贯穿到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全过程。文化精准扶贫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强化部门与组织协同,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也要认识到多方联动的重要性,兼顾不同责任主体的能动性差异。其中,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家庭则起巩固作用,图书馆应了解不同责任主体的能动性差异,使信息技术的文化扶贫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在信息技术的联动支持下,图书馆能够面向文化贫困人群提供先进文化的传播服务,也在各组织、各主体的协调下实现文化扶贫的精准到位。

3.4 精准运作阶段的应用

精准运作阶段是信息智能时代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关键阶段,主要是根据文化贫困群体的诉求和文化水平,开展针对性强的文化扶贫活动。在精准运作阶段,图书馆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关注与统筹:一是要根据文化精准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把握群众的文化诉求,做好文化扶贫大数据的分析,制订针对性强的文化扶贫方案。二是要基于资源共享的理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统筹,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扶贫需求,凸显地区文化扶贫特色。三是要借助信息平台发挥文化扶贫对象、文化工作者、圖书馆员的力量,建设文化精准扶贫项目综合体,协作交流,使文化扶贫更精准,更具成效。

4 信息智能时代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4.1 构建信息共享体系,提供信息集约精准服务

图书馆应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构,让信息服务集约优势更明显,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扩大文化扶贫对象信息选择的自主权。图书馆馆藏资源是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优势发挥的核心因素,图书馆应基于文化扶贫对象的信息反馈,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兼顾区域文化扶贫差异,掌握阶段性文化扶贫成果,提高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资源的利用率。

4.2 打造精准扶贫平台,拓展信息扶贫内容

信息时代,群众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与多元,图书馆在提供基础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必须基于文化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扩大扶贫方向,丰富信息服务的内容。一方面,图书馆要关注市场信息动态,增设信息传媒服务项目,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共享优势,满足扶贫对象个性化的信息诉求;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打造文化精准扶贫云平台,针对扶贫需求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满足扶贫管理的基本诉求,实现文化扶贫资源的精准分配。在搭建云平台时,图书馆应注意区域的现实特点,强化与当地文化部门信息资源的对接,凸显文化精准扶贫的区域特色。

4.3 发挥网络服务优势,凸显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信息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也必须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路。互联网具备信息及时捕捉及过程动态兼顾的优势,可以针对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进行动态监督,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化对文化扶贫工作的优化管理。文化的精准扶贫也可以延伸到物质领域和经济层面,图书馆应加强教育,引导当地群众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或工艺品,提高自身的收入。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扶贫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强化“互联网+”战略与本地区文化扶贫及经济资源的融合,可实现贫困地区文化产业链条的打造,凸显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使文化脱贫与经济脱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肖智凯.关于“精准扶贫”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8):17-18.

[2] 赵本平.基于信息贫困视角的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精准扶贫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5):42-44.

[3] 姚敏.精准扶贫视角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6):185-188.

[4] 隋冬.信息精准扶贫视域下图书馆情报服务保障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3):80-83.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路径探讨智能时代精准扶贫
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思考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