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2019-07-10杨小赞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

杨小赞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群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方面责无旁贷。现阶段的调查发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德育工作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当今小学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237-01

厚德载物,德厚才能承载万物;德有问题,才也不会突显。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探究,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大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彼此信赖,犹如亲密的朋友,携手共进。(1)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要指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3)要有像父母一样的爱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严父之爱,益友之爱。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应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地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进行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4)注重班集体文化建设。班集体不仅是实施教育管理的场所,也是师生追求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更应是学生获得激励和赏识、满足和愉悦的“精神家园”。精心引导学生设计班训、班歌,布置班级板报和墙报,让教室“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广大学生在自己的家园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2.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3.教师的表扬要多与批评

表扬得恰到好处,学生爱听,爱学,爱写;把握表扬的时机,教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现。教师口头上的表扬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表扬运用得恰如其分,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裂变一样发生连环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做好后进生的教学工作

我这个班50名学生,后进生的人数较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多與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5.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6.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小学生的品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了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选好班级干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可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当今社会网络无孔不入,对学生封杀网络是不现实的。网络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总之,班主任不仅要在各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有严密的学习计划、严谨的学习态度。才能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每一位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使班主任工作更加富有人性化,使学生对你又既爱又怕,使你的命令畅行无阻,使班级工作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郑齐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分析《教育原理》,2010年.

[2] 石秀均.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教育学原理》,2012年.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