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的得分点

2019-07-10黄树菊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黄树菊

摘要:“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学科素养之一。“历史解释”,即分析说明原因、影响、特点、变化、趋势等(选自《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分析影响都是题目中常见的设问。掌握得分点能使学生拿到高分。本文选取典型例子,从题目、材料中直接表述结果影响的地方、背景目的和内容、已知答案推理挖掘未知答案等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的得分点,简单易懂,操作性强,得分率高!影响类历史主观题通用。

关键词:影响类;主观题;得分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206-02

2016年,教育部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要具备必要的品德和关键的能力和方法。高中历史学科有五大学科素养,其中一个为“历史解释”,即分析说明原因、影响、特点、变化、趋势等。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分析影响都是题目中常见的设问!但是我们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觉得无从下手回答影响,或者写了很多,但答案不准确或答偏了,得分不高。本人总结了多年的经验,特别是近一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探讨出了一些有效的得分点,能让广大同学和老师们答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答得准确、全面、深刻,拿到高分。那么有哪些得分点呢?主要有四个地方:题目、材料中表述结果影响的地方、背景目的和内容等、由已知答案推理未知答案或由已知答案进一步挖掘出其它答案。下面,我通过例子为大家详细说明。

1.从题目中拿分数

准确地说,是从题目的限制词中去寻找答案,限制词往往提供答题角度。

要从题目中拿分数,首先学会审题,审题,我们必须弄清楚题目要求我们答什么?多少分?(帮助我们判断大约要答多少点),有哪些限制语?从哪里找答案?这里提醒大家注意,题目中限制语是很重要的得分点,比如

例1:(2014年全国2卷)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这个例子中,题目的限制语有①“南朝”(时间限制),②“山泽管理制度改革”(内容限制)

“山泽”属于农业范畴,结合材料内容(见材料划线部分)可以推断出经济得到发展,哪里的经济得到发展?第一个限制语“南朝”告诉我们,地区在南方,所以,由题目可得的答案为: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2分)

“审题能力”也应算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之一,答好题,首先要审好题。

从题目中去探寻答案,可以保证我们的答案不离题,相对比较准确,同时,这一思考过程,还培养了学生分析推断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中直接表述影响的地方拿分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之一:提取信息的能力,无疑,这点会在高考题中体现出来,所以,有很多题目,出题的人保留了作者在材料中就直接写明的影响(意义、作用),意在考我们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我们直接摘要就可以了!

如果材料使用的是促进、推动、增强、有利于,形成了等这些表达方式的,直接摘要或用关键词转化一下就可以,材料使用的是叙述描写等句子的,要转化成促进——,有利于——,推动了——增强了——等表达作用的形式。(省略后里写进对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一般是对人、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例1的最后句“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有并存”。这句话也是直接叙述改革对山林的影响的。有什么影响?私有化了(见句子里的关键词“私人合法”)。因此从这里得出的答案是:山泽私有化。

直接摘要作者明写的影响,是最能确保答案正确的,但要注意,不要把材料中叙述的结果当作影响,一定要转化为促进——,有利于——的格式。

3.从背景、目的、内容,措施等中推断出影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还有: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也是高考常考的能力!

常言道,前因后果前因后果,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由原因可以推断结果。目的实现了没?达到什么程度、也是结果。有什么样的措施,内容,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影响,比如,班主任的管理严格了,那么班级纪律大多是严明的,班主任管理放松了,那么班级风气或许就松散下来了,从内容和措施中也可以推影响的!

例1中划波浪线部分是改革的背景,通过分析可用一句话把背景概括为:“阶级矛盾尖锐”,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其中一点答案为:缓和了阶级矛盾

中间划横线的是内容,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将内容概括为两点:①允许山泽私家合法。②官员分得的山泽特别多,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两点影响:山泽私有化(这点最后也直接点明,见上);照顾官员的利益。

从背景、目的、内容、措施的材料中去推理影响,符合逻辑关系,答案准确率很高,除非读不懂材料意思.运用这种方法去做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如果上面三个步骤还要不够分,(估计每点2分或3分),那么就做第四步:

4.从已知答案推出未知答案(多角度答题或挖掘隐含的更深的答案)会运用多种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另一个“关键”能力,所以,出题的人必然也会把核心素养的这一点要求通过试题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常会遇到有些这样的题目,很容易发现一个答案,但是发现一个之后,就很难在题目和材料中找到了,可能题目没有提示,可能是材料压根就没有或者材料的意思我们读不懂,但是分数又很多,明显不止一点答案,怎么办呢?那就采取从已知答案推出未知答案的方法,即从已经知道的答案的角度中去推断未知答案的角度,比如,有一点答案是政治角度,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还有答案是经济、文化角度。或者就是由已经知道的答案挖掘出更深的答案,如2014年南宁市第二次模拟试:分析青藏铁路修建的作用?(8分)

本题很容易从题目限制语和内容中得出两点答案:①沟通了西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西藏地区交通得到发展(题目推出);②促进科技创新(内容推出),之后,再难从材料中和题目中得到答案了,但本题8分,材料给得又少,所以我们要多角度答题,或挖掘隐含的更深的答案。比如,交通发展了,就可以③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交流就有④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就⑤有利于国家统一。

运用这种方法和技巧做题,能使我们的答案要点比较全面或深刻,能拿到比较多的分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数还不够的话考虑有没有消极影响,一般人更多注意积极影响,忽略消极影响。

附:分析影响的角度。有:①人物、人群。涉及到什么人就对什么人产生影响;②事件,涉及到什么事件就对什么事件有影响;③社会(含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涉及到哪方面就对哪方面有影响;④地区,涉及到哪个地区就对哪个地区有影响;⑤积极和消极影响;⑥直接和深远影响等。

以上方法和技巧通用于各种影响类历史主观题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家看到了,只要我们抓住了题目限制语,抓住了材料中直接叙述影响意思的地方,抓住背景目的内容措施观点、抓住了已知的答案,从这几个点去分析推断挖掘答案,就能使我們的答案不离题,不离材料,就能使我们的答案答得准确、全面、深刻,得分高!答了很多却不中要点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提升了。

参考文献:

[1] 《绝杀技之:“多角度”(原因、影响、意义类试题)》,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620442155.html,2018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