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2019-07-10姚素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技能思维

姚素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118-01

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提问艺术,以一系列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1.提问遵循的原则

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问就要偏重这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的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能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反问,则会出现另一番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一是要注重科学性。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体现在提问的内容、要求、范围、措辞等各方面的准确性上,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二是要注重认知性。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白思维方向才能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三是要注重艺术性。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改进提问的艺术

提问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综合较强且较复杂的技能。这一技能的运用既反映着教师个人的先天素质,也与后天的综合能力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熟悉程度有关。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提问流于形式。个别教师总认为,课堂必须提问,是主要环节.没有提问,好像课堂教学不深入,影响课堂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提问流于形式,不讲究提问艺术,提问抽象空洞,有时使学生一头雾水,茫然失措,有时导致提问后出现冷场。这种提问使学生厌倦抗拒,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情绪。二是提问效率不高。有些课堂提问形式单调,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教师一言堂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三是提问难易不分。提问有时简单,有时繁琐,提出过于简单或者非常复杂的问题,容易造成两级分化,不能让学生产生很好的思维,这样的提问缺乏实际意义,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提问既不要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对教师来讲,这就是一种考验。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事先设计提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恰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四是提问不顾对象。在提问环节,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只提问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不顾及其他学生;也有教师为了提高学困生,引起课堂注意,只是照顾他们。上述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课堂提问要注重面向所有学生,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为此,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提问要适中。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题”,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二是提问要有意义。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课堂提问要事先设计好,不能随意提问,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提问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有时课堂提问如果没有经过学生思考,只是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效果不好,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课堂重难点。“问”要有艺术,而没有固定方式。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

3.注重提问的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任何一堂课,当进行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认真进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

(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

(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

(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技能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