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真正融入品德与生活课堂

2019-07-10赵芳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教育课堂教学

赵芳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31-01

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为载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小学生创设情感的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层次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的情景,激发起小学生对情景的体验期待。创设的情景要与小学生的生活情景相符合,并通过体验情景为小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小学生找到与儿童生活情景相符合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尽量的多体验。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的《秋天在哪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播放关于秋天的画面和图片,将家乡的秋天风光向小学生展示,让他们在创设的秋天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借助《找秋天》这首歌曲,让学生在图画与歌唱当中认识到秋天的面貌,抓住秋天的特征,从而感受到秋天的自然之美。

2.提出问题,让生活真正走进儿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未知生活的体验和探索,而问题是激发学生走进生活。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层次,在儿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答问题,获得自身的体验。例如在《秋天在哪里》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来了?由于小学生缺乏逻辑思维,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小学生会对生活中反映秋天变化的事物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花草树木开始,观察他们身上体现的秋天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对身边树木的观察,很容易的可以得到秋天变化的体验。另外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让小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而实现认知上提升。

3.开展活动,让儿童真正走进生活

开展活动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获得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让儿童真正的走进生活,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积累生活的经验,对这些经验和认知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对自身的发展是一种很大的提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开展学生乐意接受的小游戏、文娱活动等,活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与小组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多的获得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并在课堂中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得自身的提升和发展。例如在《我是家中小成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开学生的自我介紹,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班级中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填写调查表进行汇总。班级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制作成一个班级家庭画册,主题定为“我爱我家”,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父母的爱以及自身对父母爱的回馈。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和情感的交流,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参与实践,让品德课真正融入生活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不但要教育小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活认知,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体验实践,提升自己的认识,并学会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例如在《秋天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体现秋天特征的事物,通过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者是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学生在教师任务的引领下在校园中寻找体现秋天特征的事物,写出自身的观察和感受。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课真正融入生活。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生活教育课堂教学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