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需要机制保障
2019-07-10张新刚
张新刚
【摘要】“四力”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关系。山东新闻广播的实践表明,增强“四力”需要基层工作创新,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增强脑力,充分发挥党建功能,推进党建工作业务化;增强脚力,丰富完善实践载体,实现“走转改”常态化;增强眼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新闻发现机制化;增强笔力,构建新型传播机制,实现新闻传播融媒化。
【关键词】四力 机制保障 党建 走转改 手机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力”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关系。脑力是核心,脚力是根基,眼力是前提,笔力是关键。简单形象地说,增强脑力,就是要吃透“上头”,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中心工作,胸中有全局;增强脚力,就是要吃透“下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情系百姓民生,知道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脚下有力量;增强眼力,就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②通过“上”“下”比对,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大中有小,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一滴水见太阳;增强笔力,就是把“上”“下”比对中发现的新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途径传播出去,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工作者跟上时代步伐、担当时代责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③在以频道(频率)制为主框架的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中,频道(频率)是创新的基层一线,通过基层工作创新,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对实现“四力”教育实践的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频率(以下简称山东新闻广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一、增强脑力,充分发挥党建功能,推进党建工作业务化
对新闻从业者而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增强脑力的最根本要求。“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實践,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系统学、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科学理论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一是提高认识水平。与一般行业不同,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流媒体有其特殊性。其中,紧密联系实际,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党建工作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抓党建和抓业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合性。为此,山东新闻广播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抓党建就是抓业务,推动党建工作与宣传业务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是强化教育载体。为了营造党建工作浓厚氛围,山东新闻广播在每个党员的办公位张贴醒目的“共产党员示范岗”标识;把每个党员的照片和座右铭在办公区公示,强化党员角色意识;设立“党建文化长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等学习资料进行系列展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演讲比赛等方式,学习廖俊波、黄大年、黄群、宋月才、蒋开斌、王继才、郑德荣、钟扬等同志的先进事迹;用好党建新媒体平台,与山东省委讲师团联合主办的《宣讲时间》节目已入驻“学习强国”客户端。
三是紧密联系实际。增强脑力,吃透精神至关重要。山东新闻广播把“三会一课”作为党建工作重要抓手,在讲党课时紧密联系世情、国情、省情,联系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一系列重大政策,联系当前开设的重点新闻栏目、重要新闻采访业务,使党建工作和宣传工作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比如,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时,把讲话归纳为14个关键词,与正在开办的重点新闻栏目紧密结合,既从理论层面领会讲话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含义,也从实践层面紧密联系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推动的重点工作,落实搞好具体的宣传工作。
四是做好结合文章。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而很多日常新闻采访活动正是记者进行党性锻炼的好机会,是在实践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良机。山东新闻广播因势利导,把采访活动变成记者、编辑、主持人党性锻炼的实践。2017年,在十九大闭幕的第二天,山东新闻广播即邀请十九大代表到山东山村,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央视和山东省内主要媒体进行了报道。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并点名表扬山东的两个村支书。会后,山东新闻广播把茌平县的耿遵珠请到了兰陵县王传喜的农业种植园中,录制播出了特别节目《总书记点赞的两个村支书共话乡村振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向广大受众宣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做节目的过程也成为新闻工作者自身学思践悟的过程。
二、增强脚力,丰富完善实践载体,实现“走转改”常态化
“走转改”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才能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中国故事讲好、写活,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⑤“走转改”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和实践载体。对此,山东新闻广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完善制度保障。山东新闻广播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每月按照发稿的数量和质量发放绩效。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记者如果以台为半径,在城市采访,一天可能写几条稿子,但如果往基层跑,可能几天也写不了一条稿子,个人绩效就会受到影响。对此,山东新闻广播推出鼓励到基层采访的制度,对于重大选题,最多可给予连续一个月的采访写作时间,且不影响绩效发放。同时,对记者不到现场采写的稿件,在绩效考核中有着严苛的限制规定。
二是打造发稿平台。为“走转改”稿件开设专题栏目,是鼓励记者“走转改”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脱贫攻坚宣传中,山东新闻广播与山东省扶贫办联合推出了百集系列报道《百县百户脱贫路》,几位频率总监带领年轻记者走进基层,与贫困户零距离接触,用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切身感受,展示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该报道目前已经播出50多篇,受到国家广电总局、山东省委宣传部的表扬。同时,山东新闻广播还在主要新闻栏目《山东新闻》中推出了《聚焦“一次办好”》《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时》《担当作为抓落实》等专栏,为“走转改”稿件提供了充足的发稿平台。
三是策划各类活动。围绕阶段性主题,策划宣传活动,引导记者、编辑、主持人走进基层,是推动“走转改”不断走向深入的途径。两年来,山东新闻广播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采访活动。例如:到山东省各地举办“十九大精神到基层”系列宣讲活动和“新旧动能转换山东行”大型现场直播活动,并根据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的讲话精神,联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和江西、陕西、河北三地媒体联合举办“四种伟大革命精神”采访活动。年轻记者走访革命圣地,听讲解员生动讲述,采访当地干部群众,亲身感受什么是“心中有信仰”、怎样才能“脚下有力量”。
三、增强眼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新闻发现机制化
何为眼力?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其背后是判断力、辨别力。形象地讲,眼力是脑力和脚力“激情碰撞”后的“火花”。一个记者吃透了“上头”,对国家大政方针、中心工作了然于胸,具备了较高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就能从全局战略上观大势,有了新闻发现的“探照灯”和“望远镜”;同時也吃透“下头”,对基层情况心知肚明,具备了观察力和发现力,就有了新闻发现的“显微镜”,能从细微处察丝毫,见人之所未见。“上”“下”结合,用“探照灯”照见问题,用“望远镜”“显微镜”发现新闻,就能知你我,辨是非,分真假,断美丑,写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影响力的报道。
广播电视台的频道(频率)是管理上的“最后一公里”,增强眼力不是简单地靠学习、靠要求、靠发动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在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
一是用好新闻例会。山东新闻广播把每周一次的宣传例会和每天一次的编前会作为提升“新闻眼”的重要途径。在工作部署中,引导大家做好“上”“下”结合的文章,既“小题大做”见微知著,用生动鲜活的山东实践回应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大题小做”,将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寓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之中。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围绕提升节目质量,山东新闻广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宣传管理规定,每月固定进行节目抽评和创优听评。既从面上入手,全面提升质量;也通过月度好稿、好编排等评选,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特别是听评后的专家讲评和点评,紧密联系稿件和节目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成为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眼力的重要途径。
三是用好新型平台。从2017年开始,山东新闻广播统一使用山东广播电视台自主研发的“畅媒”客户端,实现线索分析、报题选题、审稿成稿的融媒体化和规范化。特别是在报题选题上能够关口前移,由值班总监提前把关,减少了记者的无效劳动,同时也在选题筛选中指导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提升眼力。
四是完善激励机制。2019年年初,山东新闻广播本着“一切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的原则,建立起“落实力考察评价”体系,梳理出全年重点工作,对包括新闻宣传、稿件创优在内的每项工作赋予一定的分值,折合成“压力分”,实行部门认领、责任到人、目标上墙、定期考核。“压力分”高的部门,月度绩效增长10%~20%。通过该体系的建立,新闻一线人员用“新闻眼”主动研究问题,积极寻找线索、到基层采访的积极性大为提升。
四、增强笔力,构建新型传播机制,实现新闻传播融媒化
在新闻采编的整个链条中,脑力、脚力、眼力主要体现的是过程,笔力则直接关乎结果。笔力增强了,新闻宣传就会有实效,引导舆论就会有力度。信息化特别是以5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笔力更加丰富的含义,此“笔”已非彼“笔”,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表达方式,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是提升笔力的重大课题。对此,山东新闻广播把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笔力概括为:“写得好稿件,拍得好照片,做得好视频,讲得好故事,用得好‘两微,玩得转‘抖音。”
一是优化采编流程。2017年前,山东新闻广播的重点新闻栏目《山东新闻》沿用多年的审核流程,由值班总监把最后一道关,常常到了晚间或者深夜,当值班总监看到成稿时,一些录音报道“木已成舟”,如果进行改动也只能做“减法”,而不能做“加法”,减掉不合适的音频,勉强播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东新闻广播实行关口前移,记者在成稿前先把文字稿交值班总监审核,确定后再做成品。总监修改稿件的过程也是帮助记者提升笔力的过程。
二是创新节目形态。山东新闻广播积极创新传播业态,摆脱原有的途径依赖。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山东新闻广播在业内率先推出手机节目形态,并集中优势兵力,成立了手机节目部。所谓手机节目,就是用手机观看参与的节目,目标受众是手机群体。该类节目集纸媒的图文、广播的声音、电视的视频、网络的游戏互动为一体,推出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从2018年10月起,山东新闻广播相继围绕山东省“一次办好”改革、“双十一”电商节、冬季供暖、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多次进行全天10~15小时的大时段融媒体音视频图文直播,多路记者现场连线、多家媒体联合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次活动的点击量都在50万人次以上,每小时互动留言量超过4万人次。其中,山东省50家电台共同参与的15小时手机直播“改革潮畔侧耳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手机全网观看量超过370万人,网友手机留言50多万条。
三是倒推队伍建设。新形态带来新流程、新标准、新要求,山东新闻广播推出手机节目后,最大的收获是采编播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技能的提升。大家积极投入融媒体实践,提升综合笔力。
四是强化平台支撑。为办好手机节目,台里决定投入近200万元,对山东新闻广播机房进行融媒体改造,加装10个摄像头和相应的灯光、背景屏等设备。同时,在台融媒体中心新建山东新闻广播专用机房,连通原有机房和融媒体中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融合。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增强,带来的是山东新闻广播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由山东新闻广播策划并参与承办的“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为山东文化创意产业20个重大项目之一。营收能力也显著提升,2018年实现创收5500万元,比2016年增长50%多,其中,活动创收两年增长26倍。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8年8月23日。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
③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④《黄坤明在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
(本文编辑:肖婧为)